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笔者在农村采访了解到,各村村委会每年都订阅了不少党报党刊和一些科技报刊,邮递员把报刊送到村负责人家中,有的被村负责人白白当废纸给卖掉,有的让小孩撕着玩,还有的堆在屋子中睡大觉,根本没有发挥订阅报刊的作用。党报党刊是快速反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改革信息及民情民意、科技知识的有效载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教育群众知法、懂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建议各村村委会设立个阅览室,把所订的报刊存放在阅览室内,将群众生产生活中能经常用上的科技信息收集成册,以备群众查阅,用到生产中去。只有让…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纪事     
一位失去信心的维权者江西省丰城市一位村民来信:2000年我任村主任期间,在外地乡镇看到一本《乡镇论坛》,一下子喜欢上了,觉得真是村干部的良师益友。我记了邮发代号,第二天就到邮局补订。现在我不当村干部了,还是坚持订阅这份杂志。我呼吁上级有关部门宣传好,让乡村干部订阅,因为她确实是基层干部的好帮手,是农民的好朋友。2003年《乡镇论坛》第九期“村治咨询”答复了我的问题,我表示感谢。但我没有按你们的答复去捍卫自己的权利。我知道,维权路上是多么艰辛和坎坷。在我们这里,任免村干部是镇里说了算,根本没有民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相似文献   

3.
莫将报刊锁起来笔者最近到村社宣传订阅1996年度的报刊,听许多农民说:社里订几份报纸我们不认为是加重负担。但如把订来的报纸锁进村社办公室,我们想看又看不到,这就有意见了。这番话说得很真实。笔者了解到:许多村社每年都订有一定数量的报刊、但一些领取人将它...  相似文献   

4.
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支持为乡镇干部说几句公道话幽谷在一些报刊和杂志上,有时会看到一些评论乡镇干部的文章,如有的说:“乡镇干部是上午满天飞,中午端酒杯,下午早早回,晚上桌上围。”有的说:“乡镇干部是上面来了文件看一看,下到村上转一转,就大功告成睡...  相似文献   

5.
究竟谁哄谁?最近听说两件事。一件是:某上级领导到一个村检查工作,村干部汇报工作之前,悄声问陪同的乡干部:说实的还是虚的?乡干部厉声说:你说实的想挨整吗?啥好说啥!这位村干部便对来检查工作的领导象背书一样滔滔不绝地汇报了一大堆成绩。上级领导听了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6.
有位种养专业户富裕起来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盖楼买车,而是花费上万元为全村订了100多份报纸杂志。他说:我是通过报纸上的信息致富的。我为全村订阅报刊,也是希望大家从中受益,走上致富道路,搞好两个文明建设。这是另一种“希望工程”。报刊是信息载体,是精神粮食。通过报刊,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放眼天下,心胸开阔;可以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人们说话做事方向明确,心中有数;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头脑,并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由此说订阅报刊,也是一种“希望工程”。正因为如此,许多企…  相似文献   

7.
通过阅读报刊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是发展农业,使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之一。可是,笔者在农村走访调查时却发现,部分农村把原有的阅报栏、宣传栏拆除或变作他用,把花不少钱订的党报党刊收到后,仅三两个村干部看一下,就锁进了柜中“睡觉”。有的用作包装、糊墙,有的根本没有看就用于“开光”,进了茅坑,造成财力和精神食粮双重浪费。笔者建议,各级党政机关应采取有效措施抓报刊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报刊的信息传递作用。要动员贫困地区农民增加信息投入,还要组织农民阅读报刊杂志、收听广播电视。有条件的应建立报纸、杂志、图书阅览室,…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村十部遭报复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村干部本人或家属遭到侮辱或威胁,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有的村干部责任田里的庄稼、果树被毁坏,有的村干部家养的牲畜、家禽被毒死。初步分析,村十部遭报复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村干部严格执行政策,一些违法乱纪的村民因依法受到处理,致使他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二是少数地方恶势力和家族势力有所抬头.对村干部"看不惯",总想找机会"教训"一番。三是少数村干部作风不正,以权谋私,搞亲亲疏疏,扯藤藤网网,群众意见大;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粗暴简单,执行政策时缺乏深…  相似文献   

9.
赵文岐 《乡镇论坛》2008,(31):26-27
为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村两委都订阅了各种报刊,但存在报刊往往只有村干部们占有并“独享”,广大村民却看不到的现象。笔者认为,公费订阅的报刊应该由全体村民共同拥有,共同享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感叹说:吃不愁穿不愁一到天黑就发愁目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现状,与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形成强烈反差。有资料表明,在我国三分之二的农村没有群众性的文化场所,即使个别村有文化活动场所,也是很少利用。许多地方村组订的报纸、杂志,有的存放...  相似文献   

11.
近日赴某村下乡,看到位于村中央的面粉厂、机械厂、饲料加工厂机声隆隆不绝于耳。于是,我感叹道:农村经济大上有望!话音未落,同行的村干部提出异议,笑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解释说:工厂建在村中央自己家里,整天噪音不断。影响午休不说,整个晚上都睡不成。村民们有意见,人家强调厂子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慈溪市祟寿乡有19个村,24,708个村民,94个村干部(含村支书、村主任,社长、治保调解干部、妇女主任、青年民兵干部)。以前,该乡的村干部报酬普遍较低,有的甚至几年未曾兑现,19个村的村支书享受月固定工资50元以上的仅6个村,月平均工资在30元左右的13个村,其他干部报酬更低,有的甚至还排不上号。针对上述情况,该乡党委和政府决定在1989年对全乡村干部实行误工报酬全乡统筹和考核  相似文献   

13.
请莫浪费精神食粮目前,农村的一些地方有一种怪现象,村里订阅十几种或几十种报刊。这些书报不是静静地躺在村部的书橱里,就是被村干部当作自己私有财产随意送人或拿作他用,一甚至当旧书废报卖掉。农民却想读,读不到。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来,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村干部落选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少数人却不能正确认识落选,往往迁怒于新上任的班子成员,采取各种手段干扰新班子工作,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危害。少数落选村干部成心“捣乱”一是不交接工作。有的落选村干部以村集体欠自己工资、自己为村集体垫付的资金尚未偿还为由,不向新班子交接工作,不交公章和村两委办公室的钥匙,甚至把村里的收支账本锁到家里,使新班子无法开展工作。二是设置障碍。一些落选村干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拉帮结派,对村两委安排的正常工作以及调整土地、水利和道路建设、村庄…  相似文献   

15.
吉锋 《乡镇论坛》2014,(34):13-13
近年来,河南省渑池县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完善了民主评议、绩效考核等四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干部管理。增强了村干部服务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建立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从今年1月开始.村干部工作报酬执行新标准,村党组织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每月1313元,村党组织书记每月1094元,村委会主任每月875元,监委会主任、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每月656元,监委会委员每月438元。  相似文献   

16.
江海容 《乡镇论坛》2009,(31):27-2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党报征订时节.作为一个经常与农村读者打交道的基层作者,觉得有必要为广大的农民朋友说儿句心里活,那就是,党报特别是地、县(市)级报刊的订阅重点在乡村,而地、县(市)报刊对“三农”的宣传报道显得甚为“小气”,远不能让农村读者“解渴”。广大农民反映“报纸在手没啥看头”。  相似文献   

17.
目前,每一个村委会年年都要订阅多种报刊,但不少地方的村里,报刊不是被堆积在村委会浪费,就是放在个别村干部家里“沉睡”。这些报刊最后都到了收破烂者的手中,群众难得一见。花费了很多的财力却收效甚微,实在值得我们注意和解决。这些大材小用的报刊被遗忘在角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相当多的群众竟不知这一资源,更何谈利用?所以,我们应该向群众做好宣传,讲明村里的报刊种类和数量,说明这些报刊的主要内容和适宜阅读的群体,以便那些“有趣之士”踊跃去读,去利用。实际上,这也是村务公开的应有内容。正如煤的开采,不明白它的埋藏地、储量和品…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已退休的基层经贸干部。1995年退居二线后,便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以读报刊、评报刊、写稿件为乐。2000年我自费在家里办起了“夕阳红阅览室”,拥有20余种报纸、80余种期刊。《中国审计》杂志是我展阅的重要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村民望电兴叹何时了?在乡镇,有的村干部、村电工及亲属用电不给钱,电工关系户用电少交钱,少数村乱提用电管理费,每度电高达3角,再有个别村民偷电现象严重,致使大部分村民用电给高价,有的每度电高达1.8元,有的村民根本就用不起电,只好望电兴叹。近年来,国务...  相似文献   

20.
<正>若干年前,我还是一家小报的记者,一次到某村采访,在村部的院子里与村干部聊天,门口堵着一群小孩,孩子们突然齐声大喊:"白逮!白逮!白逮!"村干部赶紧跑过去大声呵斥:"滚开!"孩子们一哄而散。我问村干部,这是什么意思,村干部搪塞说,没什么意思,瞎喊哩。事后问当地人才知,白逮就是白吃。我反复思索,是说谁在白吃?是村干部还是下乡干部?过去,干群关系如鱼得水,而今,群众却骂干部"白吃",干群关系在这个村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