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浅析日本森林康养政策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在森林康养、森林疗法研究和实践方面走在亚洲前列,在我国大力发展森林养生之际,日本的发展经验具有极强的借鉴作用。本文介绍了日本森林康养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了日本政府对森林康养的政策支持和运行机制,最后总结出日本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包括逐步扩大森林疗养的对象、开展森林疗养基地建设、加大政府投入促进产业及相关研究的发展、吸引民间资本进行森林康养事业。  相似文献   

2.
基于黑龙江省五个森林康养基地周边638份问卷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黑龙江省森林康养基地周边居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的居民表示愿意参与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但49%的居民对于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处于不了解或了解较少的状态;居民总体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受教育程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对森林康养的认知水平4类因素对周边居民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拥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对于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参与意愿更强烈。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关政府或单位应完善森林康养基地周边社区村落的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及技能培训、针对森林康养基地周边小型产业进行扶持和保护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浙江林业》2023,(4):16-25
近日,浙江省林业局、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公布了24家2022年度浙江省森林康养基地。目前,浙江省已拥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75个。森林康养作为森林休闲养生的升级版,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期特别策划将介绍天目月乡康养基地等24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展示其自然美景和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4.
基于伊春林区九峰山森林康养基地和桃山玉温泉森林康养基地共109份调查样本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因子分析对森林康养体验者顾客忠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收入群体相对更容易形成对森林康养的顾客忠诚度;对于体验者来说,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越完善越容易让其产生持久性消费需求;基地周围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也是影响森林康养体验者顾客忠诚度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应加快实施构建和完善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职工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健全基地内服务设施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快,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与康养基地建设规划需求日益迫切。文章简要论述了森林康养的含义和功能,分析了森林的康养要素和影响康养功能的因素,以此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专家问卷咨询,基于科学性、实用性、可比性、动态性原则,确定了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共包括4项准则层和16项具体指标;结合专家对单项指标的重要性判断,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权重值,并明确单项指标的具体解释和初步评价方法,包括相应指标的康养作用和部分指标的评价参考标准,以供森林资源的康养功能评价和康养基地建设规划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必然性与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康养是近年来林业领域迅速成长的一个新兴业态,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章首先对森林康养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概括,认为森林与人都是森林康养业态服务的目标主体,是"一业为主,多业融合"为组织和运行模式的业态;其次,对我国森林康养业态发展的理论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进行阐述论证;最后,从确定业态内涵与边界、制订业态规范与标准、编制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培育业态人力资源、强化资源供给、构建服务市场、建设保障体系等7个方面提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自然经营理念下森林康养环境营造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康养产业融合森林旅游与健康养生,集林业、医药、旅游、休闲、文化于一体,符合现代城市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人们所期盼的一种更好的环境养生方式,对于森林康养的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总结和归纳森林康养产业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森林康养的功效研究,结合森林近自然经营理念的相关基本技术准则:树种选择、森林结构、森林经营、森林环境和森林保护区5个方面来论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应当遵守的自然规律。针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瓶颈,融合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相关理念,提出研究展望:森林环境保护与建设开发并重;加强实证研究;定性描述研究与定量分析研究相协调统一;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推动森林康养基地认证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挖掘森林康养消费者的需求层次类型以精准契合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文章从环境条件、服务项目、配套设施与服务水平4个层面出发,构建森林康养基地服务内容的消费者需求指标体系。依据随机抽取的510位森林康养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基于卡诺(KANO)模型以及顾客满意度系数与顾客不满意度系数(Better-Worse系数)分析法对森林康养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类,并依据各指标的满足与否分别对满意度与不满意度的影响,对指标进行优先排序。结果表明:4个层面共21个调查指标分别归属于必备型、期望型、魅力型和无差异型四种需求类型。安全基础设施、康养指标监测体系、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等是必备型需求;基地环境、餐饮住宿、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专业医疗队伍等是期望型需求;有氧运动、医学康复、亲子教育、养生保健等服务项目是魅力型需求;观光车、缆车等是无差异型需求。基于研究结果,对基地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并从森林康养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使森林康养基地可以围绕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有利于增强服务设置的合理性和提高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森林康养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森林康养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同时森林康养产业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市场潜力巨大。可以预见,未来森林康养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森林康养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需各部门联动,制定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开展试点示范,出台扶持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伴随城市人居环境恶化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森林康养产业应运而生。它包括森林体验、森林养生等各类相似业态,是依托森林等林业资源开展现代服务业的总称。在大健康建设背景下,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实现林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优良,绿色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丰富,非常适合人类养生养老。通过对阿尔泰山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森林康养是一种通过开发森林资源,开展旅游、休闲、养老等形式以求促进人体健康的新兴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森林康养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对繁荣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实施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森林康养从德国创立后逐步发展向世界多个国家,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伴随美丽乡村建设迎来了黄金期,但目前存在政府帮扶力度不足,政策执行力尚待提高、康养专业人才欠缺、"森林康养+乡村"产业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文章就其现状分析,从政府支持、人才培养、标准化和品牌化建立、大数据共享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健康养生一直以来是人们所追求的主题。森林康养是林业、旅游业、健康服务业等有关产业融合衍生的新业态,是康养产业与森林旅游产业中的一支主力军。鉴于此,森林康养有可能成为提升区域经济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手段,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落实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毫无疑问是践行"两山"理论的最佳选择。在介绍了森林康养概念和国内外森林康养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森林康养理念产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森林康养相关概念与作用机理,总结了国外有特色的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并从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梳理出我国森林康养的文化积淀,简述了森林康养产业在我国各地的发展现状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在森林康养方面研究的关注点。文章从践行"两山论"建设美丽中国、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林业脱贫攻坚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观点,并认为需要通过构建多部门联动的政策体系、规范森林康养行业发展机制、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与人才支撑等方面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健康养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森林康养集林业、医药、旅游、文化于一体,内涵十分丰富;它可以影响人的思维,乃至引导人的生活习性的改变;以此为切口,有望成为转型升级或提升区域经济的抓手;形成特色鲜明的经济体系及文化体系。发展炙手可热的森林康养产业,无疑是践行"两山"理论的优选。建设康美千岛湖,要在康养示范基地、环湖森林绿道康养纽带、入城下乡的康养延伸产业方面有所作为;开发森林景观欣赏、森林环境体验、休闲健身旅游、森林文化熏陶、药食同源保健、森林温泉疗养、自然农法与田园生活等系列产品,寻求森林康养理念与实践完美结合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森林康养作为旅游新业态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大众的青睐,成为研究的新焦点。森林康养旅游的产品形式和开发模式等定性研究有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潜力评价指标及开发体系仍属空白区,文章总结借鉴国内外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成果,构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体系,为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支撑。[方法]从森林康养资源价值、森林康养环境价值和开发建设价值3个层次,选取8个准则层,界定32个指标层,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测评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结果]以辽东山区为研究地,选取辽东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桓仁、盖州、宽甸3县市进行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得出桓仁地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较大。在森林康养旅游开发中,环境价值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资源价值,再次是开发建设价值。[结论]森林康养旅游是新兴的旅游业态,是森林资源利用新形式的有效探索,构建的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实践发展的有效抓手。但由于森林康养旅游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开发潜力评价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上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康养旅游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大众的青睐,但对于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系仍属空白区,有较大的创新发展空间。文章结合各国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成果和经验,在分析森林康养旅游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康养旅游价值、环境价值和开发建设价值3个层次,选取8个准则层、32个指标层,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3个子目标层权重最高的是康养环境价值评价,权重值为0.63,次之为康养旅游价值评价,其权重值为0.26,对开发建设价值评价的权重值最低,仅为0.11。说明森林康养旅游侧重于森林康养,以康养为主要需求动机的旅游形式,以森林环境质量为主导因素。该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指导我国当下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森林康养是新时代背景下林业领域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分析基础上,从供给侧与需求侧角度分析森林康养产业现存问题,提出"双侧"发展对策。即森林康养供给侧需要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和技术创新,大力培养引进专业型康养人才,因地制宜开发产业并提升资源利用率;森林康养需求侧需要提高森林康养的公众认知度,挖掘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特色康养产品的深度需求,利用数字经济手段做好目标市场的精准定位,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开发多元化康养产品。  相似文献   

18.
根据态度的知、情、意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森林康养公众认知与情感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康养公众认知与情感对其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喜欢森林环境及康养活动和森林康养项目兴趣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提出传播森林康养知识,增强康养元素认知;推动森林康养林培育,注重森林康养体验;加强森林康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保证康养服务品质等提升公众森林康养行为意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跨界与融合是森林康养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康养是我国林业创新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具有业态丰富、产业多元、互融共生的鲜明特点。文章针对我国森林康养的发展形势和战略需求,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森林康养要坚持跨界与融合发展的理念,阐述了我国森林康养事业与森林城市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全民健身运动、养老产业、旅游产业和森林教育事业等六种业态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实践调查,将黑龙江省五所森林康养基地周边居民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可持续生计框架,采用熵值法分析居民可持续生计现状,并与森林康养参与意愿有关变量做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生计结构不合理,自然资本占主要地位,金融资本占比最少,具有收入种类多样化水平高和非农收入占比低的双重性特点。当地居民对森林康养建设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由家庭劳动力素质、家庭收入和借贷机会构成,对森林康养建设参与形式以技术水平和市场门槛较低的服务型行业为主。最后,为优化居民生计结构与提升森林康养建设水平,提出政府应给予林区金融市场更清晰的发展定位与政策支持,建立有效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康养与旅游产业融合,提高产品体验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