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古代农业会计组织的最大意图是有效地核算和管理农业生产的旺竭、农产品的征收、保管与使用。随着农业经济的逐步发展、渐次繁荣,中国古代农业会计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一、奴隶制时代及早期的农业会计组织并不是有了原始的农业,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会计和农业会计组织。簿记最初仅仅作为生产机能的一  相似文献   

2.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迈进了奴隶社会。我国奴隶社会依次为夏、商、周三代。中式会计经过这三代的演变,已初定形体。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内部控制制度始于西周,完善于唐朝,衰落于宋代.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阶段,唐朝是封建社会的盛世,宋朝封建社会转衰,这与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轨迹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会计史分期问题新探目前,人们大多将我国会计史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史──19世纪中叶以前;近代会计史──19世纪中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现代会计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李茂林撰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我国会计经历了萌芽、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税是一种古老的税种。在我国古代,一般称征自田亩的收入为“租”,征自工商货物的收入叫“税”。后世租与税不分,合称“租税”,与税收同义。“税”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之后和国家一起产生的。据历史学家研究,中国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进入奴隶社会。可以认为,我国税收起源于夏代。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伴随农业经济的发展而进入文明社会的。因此,我国的税收也是滥觞于这一领域。最早征收的是地税,亦即后来统称的“田赋”,历代政府皆以此为国家收入的大宗。因“税”字在我国古代出现较晚,故先秦文献的记载并不称税,而是称为贡、助、彻。这…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内部控制制度始于西周,完善于唐朝,衰落于宋代。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阶段,唐朝是封建社会的盛世,宋朝封建社会转衰,这与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轨迹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7.
西周,约在公元前1100年~1771年之间,为我国奴隶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式会计光辉的一段。  相似文献   

8.
“会计法”简史吴俊会计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杜会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会计,并将会计制度作为法的内容加以规定。据史料记载,远在西周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会计立法。周朝中央政府在天官大宰下设置庞大的会计主管机构"司会"。《...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垦经济》2011,(12):84-86
自古以来,中国因贱商、病商而轻视会计,直至现代社会这种思想病根犹存。2011年10月2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正式通知,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正式立项,这一重大事件便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上的这种不良状况!重大立项所显示出来的意义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会计工作,特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的方式,出资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及其当代会计工作者写史,为历代会计工作领导者、管理者,以及理财家树碑立传。这一重大立项不仅坚定不移地确定了中国会计工作与会计学的历史地位,而且揭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它将对当代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起着持续的、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计先后经历了文明古国会计以及以"官厅会计"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会计阶段;以"复式簿籍的产生、发展和传播为基础,包括成本会计的完善过程等内容"的近代会计阶段;以"准则会计"为突出特征的现代会计阶段.现在,为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以及受会计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制约,会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会计作为一门学科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在这块土地上劳动和生息的世代人民,为我们谱写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历史本身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三四千年,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中国财税的历史也同样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程,在理财思想上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我国古代的某些理财思想,从维护封建统治、理顺财税分配、协调国家与农民、需要与可能等诸多关系出发,在各个时期的理财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学习和研究几千年来中国财政思想的…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计先后经历了文明古国会计以及以“官厅会计”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会计阶段;以“复式簿籍的产生、发展和传播为基础,包括成本会计的完善过程等内容”的近代会计阶段;以“准则会计”为突出特征的现代会计阶段。现在,为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以及受会计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制约,会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会计作为一门学科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1.现代社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会计的规范程度需要加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产生和国际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加…  相似文献   

13.
一、WTO与中国会计国际化、国家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的外环境发生了根本转变,加入WTO,会进一步加深会计外环境的变化.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加不可阻挡.会计发展也呈现出国际化和国家化并存的趋势.国际化是中国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所谓中国会计的国家化,是指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通过我国主动的协调活动,增强我国会计与他国会计的可比性.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我国会计环境发生变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经过农业部财务司和中国农业会计学会的积极努力,《中国农业会计》正式创刊问世,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农业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新的篇章。《中国农业会计》是一个“全功能”的会计刊物。它将给农业会计的研究和业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促进农业会计在农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会计有着长期发展的历史,为农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  相似文献   

15.
一、WTO与中国会计国际化、国家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的外环境发生了根本转变,加入WTO,会进一步加深会计外环境的变化。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加不可阻挡。会计发展也呈现出国际化和国家化并存的趋势。国际化是中国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所谓中国会计的国家化,是指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通过我国主动的协调活动,增强我国会计与他国会计的可比性。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我国会计环境发生变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1.会计作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商业语言,本身就具有国家化特点。比如借贷记账法、簿记…  相似文献   

16.
西南高原上的大小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这里奴隶制社会一直持续到五十年代初。彝凉山族奴隶社会存在的两千年间,农业发展变化极其缓慢。直到今天,在一些偏僻的角落,仍可偶然发现原始耕作的痕迹。陈述古代凉山农业发展历程,探索其变化轨迹,是本文企图达到的目的。古代凉山是以牧业为主。本文在论述古凉山牧业、农业的同时,兼及渔猎等副业,并叙述了凉山各族人民农业上的交流。本文作者在凉山从事基层工作和新闻工作三十多年(现为凉山日报副总编辑),是彝族历史爱好者。文章富有资料性、现场感。论述可能粗浅,却有一些从当地现实出发的认识和思索。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建立和五十余年的变革,促进了云南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积累了各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等不同社会形态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许多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经济学的普及到会计审计准则等与国际接轨,似乎凡是涉及经济圈的便总与“舶来”有关。祖宗法规看来已不入潮流,鲜有人问津了。以至于许多人都觉得中国的税收制度完全是引进的,与古代税制毫无血缘关系。毕竟一个是农业时代,一个是市场主宰的时代。但现实是中国古代的税收原则不仅与近代西方税收原则相通,而且它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像极了“中医”与“西医”。中医着眼全局讲究调节全身,打通脉络,和谐统一,西医则注重局部的实际操作性和个体的独立性。这种不同则源自于文化的差异。一、古代税收原则和潜在的指导思想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天下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会计环境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境况的总和。回顾会计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环境的变迁是会计发展的源动力,会计正是在各种环境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从纵向看,会计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无不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息息相关;从横向看,一国的会计特征之所以区别于他国,其根源也在于会计环境的差异。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会计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作些阐述。 一、我国会计环境的特点 我国的会计环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会计环境的中国特色可以从政治、法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会计团体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也亟待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实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从高校会计培养方案的研究出发,分析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新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从而提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出的会计人才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