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巴塞尔协议Ⅲ>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银行面临持续补充资本的压力,让资本约束的效力更明显.目前,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发展理念仍停留在"做大规模"上,高度依赖增加资本高消耗的信贷业务,资本补充压力更大,在此情况下,打破银行经营的同质化,寻求差异化经营至关重要,而要打破同质化经营,找寻同质化经营的原因至关重要,笔者从监管和立法角度找寻了中国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的原因,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年报数据分析了资本要求对银行监管资本增长、融资形式和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面临的资本监管压力是其进行对外融资的直接动因,当监管压力越大时,资本增长越迅速。在外部融资形式的选择方面,银行更多采用股权融资补充核心资本,只有当银行面临的监管压力并不太大时,才更多地使用债券融资补充附属资本。此外,结果还表明银行为避免监管机构惩罚而建立的缓冲资本的数量影响了银行的股权融资规模。  相似文献   

3.
资本监管约束下的银行经营转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仁杰 《银行家》2005,(8):62-65
随着资本监管的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面临着资本不足的现实压力。资本监管加强、社会经济结构和金融服务需求发生变化、同业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引发商业银行对传统经营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并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道路,以求通过经营转型适应经营环境变化,走出资本补充和同质化经营困局,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其核心功能是吸收损失,既可以弥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失,也可以在银行破产清算时为高级债权人和存款人提供保护。本文阐述了监管资本的构成、补充方式及补充工具,分析了商业银行主要资本补充工具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发行规模、发行利率,并对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资本缓冲如何影响银行行为更为广泛的关注。笔者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目标资本充足率,在此基础上检验资本缓冲对银行资产和资本结构调整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资本缓冲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和融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资产缓冲较高的银行会发放更多贷款,持有更多高风险资产,但补充资本的激励不足;资本缓冲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取决于监管惩罚措施的执行,资本监管的"硬约束"增强了银行调整风险偏好、采用股权融资补充核心资本以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动力。笔者的研究发现为后危机时代监管当局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内银行监管机构逐步提高了银行业的最低资本要求,并对核心资本补充和发行长期次级债务提出更高要求,主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标准实际上已提高至10%和7%.因此,有必要对银行资本监管政策的发展趋势做一分析,并针对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探讨资本管理的方式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罗毅 《证券导刊》2011,(47):15-15
据媒体报道,银监会已经决定将原定于2012年1月1日实施的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迟。至于何时开始实施新监管标准.银监会方面尚未确定。招商证券认为.若推迟资本监管标准实施无疑将在短期减轻银行的资本压力,有利于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增强资本内生补充能力。  相似文献   

8.
资本金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基石,制定和实施稳健、灵活的资本管理策略,对银行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2011年以来,巴塞尔资本协议Ⅲ陆续在主要经济体实施,全球范围内资本要求的趋严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国内经济呈现"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中资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将进一步凸显。中资银行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逐渐形成"分子为主、分子分母相结合"的资本管理策略;尽早布局各种资本创新工具,降低资本补充成本;同时,逐渐实现业务转型,厘清"必须做"、"可做"和"不可做"的业务边界;稳步推进高级法的实施:拓展风险资产的腾挪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部某省部分地方法人银行为样本,通过构建"资本-风险"联立方程模型,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四类地方法人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下的资本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法人银行通过优化资产结构,能有效提升资本充足率水平,但资本充足率监管仅对城商行产生了效应,农商行、农信社和村镇银行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压力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对银行的资本约束、监管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银行业要可持续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差异化经营正日益成为新的趋势。差异化经营,打造特色业务,在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同时,对社  相似文献   

11.
欧债危机已进入到银行危机阶段,欧美银行纷纷撤回资金自救,我国的银行业尚难独善其身;日趋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也使商业银行感到前所未有的资本补充压力,战略转型变得迫在眉睫。由于招行做到了未雨绸缪,经此前"三步两转"的战略转型,如今步履更为轻盈,应对国内外的危机挑战显得从容不迫。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推出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Ⅲ对商业银行经营和监管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本文首先论述巴塞尔协议Ⅲ(以下简称巴Ⅲ)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着重强调巴Ⅲ对银行资本金的最新要求,进而分析了中国银监会提出的中国版巴Ⅲ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其原因,最后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新监管框架的资本补充措施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监管压力是我国银行被动调整资本充足率的原因,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并不一定代表资本充足的真实和有效。通过计量实证和统计方法对14家银行财务数据进行的研究,本文对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两种方法——资本管理和监管资本套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行没有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资本管理,但是通过相互持有次级债弥补资本不足。在监管资本套利方面,我国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很可能进行了监管资本套利。在金融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资本监管,重视资本充足的真实有效是未来银行监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资本工具的核心功能是吸收银行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非预期损失,资本工具创新的经济实质是打破将融资工具简单地分为"所有者权益"和"债务"的会计"两分法",利用结构化技术对股本和债务特征进行组合,形成"中间型"资本工具。巴塞尔III显著提高了"非普通股"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资本结构和资本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全球大型银行围绕新型资本工具的损失触发条件和损失吸收方式两个核心要素进行了市场探索。为推动国内资本工具创新,商业银行应统筹内部资本积累和外部补充,相关部门应调整相关法规政策,为商业银行渠道补充资本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推出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Ⅲ对商业银行经营和监管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本文首先论述巴塞尔协议Ⅲ(以下简称巴Ⅲ)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着重强调巴Ⅲ对银行资本金的最新要求,进而分析了中国银监会提出的中国版巴Ⅲ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其原因,最后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新监管框架的资本补充措施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月1日,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正式在发达经济体实施。本文选取了达标效果较好的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和汇丰集团等三家机构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同银行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夯实监管资本、发行合格TLAC工具及降低风险密度等达标策略。根据新出台的"中国版"TLAC要求,我国将于2025年1月1日逐步达标。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TLAC充足率偏低,中长期面临较大压力。建议监管机构着力优化金融结构,引导银行建立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培育和发展合格TLAC工具市场;借鉴国际经验、考虑本国特色,充分进行TLAC最低要求豁免安排;优化风险加权资产监管,降低资本消耗。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尽快探索发行合格TLAC工具;统筹资本补充策略,降低资本补充成本;降低风险密度,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相似文献   

17.
巴塞尔协议Ⅲ的实质是要求金融机构大幅充实自有资本,以应对金融体系可能受到的外部冲击。对银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中国而言,更为严厉的监管标准,意味着银行需要持续地通过内部利润留存和外部权益融资补充资本,以维持自有资本占资产的比率在较高水平上。由于利润留存在银行资本补充方面占主导地位,由此对银行业的资产回报提出了更高要求,产生利润率的"绑定效应"。本文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推导了为满足巴塞尔Ⅲ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银行利润率水平与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之间的关系。并选取各国代表性银行为样本,对其维持新协议监管要求的必要利润率水平进行了模拟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主要样本银行加权平均的必要总资产净利润率超过0.9%,高于包括欧盟、美国、日本等国的大多数国际活跃银行,与印度样本银行的水平大体相当,低于俄罗斯的样本银行。未来总资产净利润率水平将是国内银行在资本监管方面达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5家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2年数据,应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考察了杠杆率约束对银行资本、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兼顾了杠杆率约束的资本监管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风险水平的逐步下降,银行资本变动与风险水平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面对越来越严的监管标准,监管压力不仅作用于资本相对不足的银行,同样也作用于资本充足性银行,资本水平较高的银行具有更强的资本补充能力,向目标资本水平调整的速度更快。本文认为,《巴塞尔协议Ⅲ》关于杠杆率与资本充足性相结合的监管精神强化了金融风险监管,对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风险计量方法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监管改革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美国推出的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监管改革计划,要求银行在不同压力情景下对损失与收益进行动态估计,对资本进行前瞻性规划,以保证银行在各类压力之下仍有足够的资本保持正常运作。本文梳理分析了美国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压力情景设置、损失估计、拨备前净收入估计、资产负债表及风险加权资产估计、监管资本估计、敏感性分析及模型风险管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监管机构关于银行全面资本分析审查报告的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监管现状,建议监管机构借鉴美国全面资本评估与评审监管改革的理念、框架和方法,将全面风险管理、第二支柱、组合管理以及压力测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银行监管与风险管理体系,促使银行全面、审慎地认识与应对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12家国内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0年的数据,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研究中国资本监管新要求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行为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监管新要求的实施对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作用明显;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整体水平稳步上升,银行风险水平逐步下降,资本监管已初见成效。监管压力仍是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主要动力,依靠国家保护无益于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的建立;银行只有不断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满足风险管理需求,提高持续盈利能力,通过利润分配增加核心资本,才能有效解决未来资本缺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