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虚拟代言人:面对现实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营销理论和实践中对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品牌虚拟代言人的研究.尤其是对本土品牌的虚拟代言人研究却没有引起较多的注意。主要原因是.以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的方式近年来在营销活动中被大量使用.并造就了许多成功的品牌.如步步高、广州立白、三九胃泰、非常柠檬等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2.
赵志明 《商场现代化》2007,(11X):126-127
一、形象代言:高可信度VS低可信度 代言人在扩大品牌知名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心理学家认为,信息传递者本身的人格因素会作为信息的一部分影响受众,进而影响受众对传播信息的认同。代言人身份各异,人格因素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品牌塑造过程中,选用代言人,要讲求技巧与策略,选准代言人。代言人的形式分为两种:高可信度与低可信度。高可信度代言人的功能在于它能够以极强的说服力与号召力来传播品牌的价值内涵。而低可信度型代言人则力求还原于生活现实,以平凡诉求的手法拉近与广大受众的心理距离,从而达到告知与说服的目的。“动感地带”无论从选择周杰伦还是潘玮柏加SHE的组合,都是看中了他们在年轻歌迷中的偶像作用.他们另类、特立独行.叛逆的姿态正与“动感地带”品牌的形象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国企业选择品牌代言人策略的具体实践,广泛收集和整理相关品牌代言的图文报刊信息资料,深入研究我国企业在实施品牌代言人策略过程中的失败因素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企业应如何结合中国市场的特征和自身实际,正确的选择品牌代言人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为了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花费巨大资金聘请品牌代言人。品牌代言人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传播方式,在国内外商业广告中已经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本研究是在国内外有关品牌代言人理论的基础上,就化妆品品牌形象代言人与北京高校女大学生这个细分群体品牌选择的关系进行的,主要探究化妆品品牌代言人各个构成要素与北京高校女大学生化妆品品牌偏好、购买意愿和品牌选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没有个性的品牌形象无法给消费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品牌形象代言人是品牌个性的直接来源之一。品牌形象代言人能通过让消费者产生对品牌形象的联想提升品牌认知度.通过将个人资产有效地转移到品牌上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自身的个性或形象魅力强化品牌个性和形象.形成品牌忠诚度。基于此,该文结合相关案例,建议企业在选择品牌形象代言人的时候.要使形象代言人得到目标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使形象代言人的个性与品牌个性相吻合;保持形象代言人个性和品牌个性的动态匹配,塑造鲜明的品牌个性,形成差异化,更好地指导沟通活动和品牌资产的创建。  相似文献   

6.
人很容易爱屋及乌,人也很容易恨屋及乌。在决定品牌代言人的时候,可得想清楚了,不要只想着代言人会让自己美名远扬,也许某一天,他们也会让你臭名昭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当前国内服装企业对品牌代言人使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根据服装企业选择品牌代言人的实际案例讨论了国内服装品牌与代言人的适配与不适配现状。同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品牌代言人运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品牌代言人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品牌代言人选择评价与决策模型,探讨了AHP法在品牌代言人选择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郑鑫 《中国广告》2005,(10):84-88
国内某著名汽车品牌的经销商曾经这样告诉我:“经销商是品牌链的终端.是面对面销售与服务的一线.是顾客体验与认知品牌的重要渠道。厂家把汽车品牌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当好品牌代言人.为厂家品牌形象增光添彩.同时也是为我们自己在塑造品牌。”  相似文献   

10.
张惠争 《中国广告》2005,(11):19-19
近年来.名人广告构成中国广告运动的一大风景。广告代言人正在成为品牌传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以为,这是新的传播时代的必然要求,反映了品牌营销传播的内在规律。没有理由从营销的层面否定广告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各类品牌营销中,"消费者"这一要素都被视为影响品牌营销创新及变革的核心。随着"千禧一代"(Millennials)消费者逐渐成为当前品牌市场的消费主力,掌握其消费观及其消费需求成为各类品牌成功营销的关键。对于传统奢侈品牌来说,来自新兴消费者"千禧一代"的冲击无疑使其意识到品牌转型势在必行。意大利服装奢侈品品牌古驰(GUCCI)作为传统奢侈品牌的代表之一,其针对"千禧一代"消费者所作出的一系列颠覆性的品牌转型战略使其备受青睐,这对于其他传统奢侈品品牌乃至整个品牌市场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益频发的品牌代言人丑闻无论是给代言人还是给品牌商以及消费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但目前相关的研究却极为匮乏.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虽然品牌代言人悖德丑闻与违法丑闻都会降低消费者的品牌信任,但前者较之于后者的影响更严重;心理契约违背与犬儒主义心理会共同在品牌代言人丑闻对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消费者传统性不仅会直接调节品牌代言人丑闻对犬儒主义心理的影响,而且会对双中介产生调节作用,但不会对品牌代言人丑闻影响心理契约违背产生直接的调节作用.该研究不仅对深化和完善品牌代言危机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品牌商、代言人、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等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迟金宝 《商》2013,(24):115-115
碎片化时代,消费者整体型的满足聚合体被碎片化的利益追求所取代,共同意识解体,消费者的等级同质性被打破,呈现出混乱多样性。碎片化的消费者需求集合体构成一反常态的市场,品牌定位陷入混沌危机。而代言人成为品牌市场区隔的最为直接与便利的手段,是聚合市场注意力的制胜关键。本问立足品牌研究,从认知分析理论出发探究代言人之于品牌的价值,透过碎片化的消费市场来看消费者对品牌个性、联想的感知,以及文化中的伤痕反思精神引发的多层级碎片化。以期实现品牌与代言人影响力的双重聚合,完成品牌精准定位与新的蓝海开辟。  相似文献   

14.
沙宗义 《中国广告》2005,(11):43-44
让明星为品牌“吆喝”,借助明星传播品牌信息,提高品牌认知度、美誉度,是现代广告最通行的一种营销手段。今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全国狂热,蒙牛借助超级女声的成功案例,更是吸引了众多商家看好超女价值。这一由平民蹿红为明星的现象.是对明星定义的颠覆.但作为代言人其广告功效却是实实在在的“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保险将品牌专业性与代言人特质进行有效关联,快速建立品牌专业的核心记忆点。不知从何时开始,品牌选择代言人似乎成了品牌成功的一个捷径,只要打开电视,各种代言人广告充斥眼前,企业往往觉得代言人只要振臂一呼,消费者自然趋之若鹜,诸不知如今的消费者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往往拨云见月,不少企业因此叫  相似文献   

16.
本期语录     
《成功营销》2011,(1):96-96
在风险难以预估的代言人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品牌公司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只要丑闻不包含暴力、种族歧视或者赤裸裸的残酷行为.接受他们的“堕落代言人”可能是更合适的战略。耐克的案例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郭晶 《中国市场》2010,(49):199-201
品牌形象代言人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方法之一,而品牌形象的提升可以传达品牌理念与价值取向,赢得目标受众的认同,从而提升品牌资产。但当前,我国企业在运用品牌形象代言人来提高品牌资产方面存在很大误区。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些操作误区的分析,探索我国企业有效运用品牌形象代言人塑造品牌形象进而提升品牌资产的对策,实现企业、代言人、消费者三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7,(2)
以成人儿童化现象为切入点,研究品牌虚拟代言人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消费者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感知虚拟代言人的特征(可爱度、专业性和相关性)对品牌资产(品牌忠诚度、感知质量和品牌知名度/联想)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年龄对虚拟代言人特征与品牌资产之间的部分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消费者的性别对虚拟代言人特征与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而言,与年轻者相比,年长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感知质量、品牌的知名度和联想的判断更容易受到虚拟代言人的相关性的影响。对于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品牌虚拟代言人的特征对于提升品牌资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成功营销》2011,(7):69-70
在这些案例中,明星不只是简单的代言人,更多的是参与品牌建设,成为品牌成功的幕后推手。花费巨资聘请当红明星当品牌代言人,是许多品牌提升公众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惯用手段之一。从电视广告到户外广告再到活动代言,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明星代言形式。去年以来,电商行业的明星代言更是刮起了一股狂热风潮。  相似文献   

20.
明星代言是品牌出道的捷径,现在却越来越充满了风险。合适的明星代言人能够为品牌扩大声量,借助明星自身的流量和影响力,塑造品牌形象,进一步促成消费转化。反之,则可能导致双方口碑一夜崩塌。近来明星"翻车"事件频发,特别是品牌代言人郑爽的"代孕风波",使得Prada在网络舆论上受到直接影响。很多人开始思考,品牌选择代言人,只有流量,够吗?中国品牌记者对话要客大学校长、奢侈品专家周婷,探讨如何挑选一个正确的品牌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