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场周刊》2004,(6):51-51
一边是部分开发商手中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一边却是其他开发商为拿到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土地拍卖会上抢得“面红耳赤”。这样的恶性循环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记者近日获悉.南京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从现在起集中用半年时间清理、检查、整顿土地市场。有关人士此前预言的暂停“批地”如期降临石城。业内认为,此举意味着,未来半年内,南京将不会新增建设用地。南京市目前闲置2年以上的土地约有100公顷,将会迎来开发高潮期;同时,增长过快的房价也将随之进入市场自我调整期。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闲置土地,这一现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其要进行积极地利用与有效地管理,从而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率。文中将针对农村闲置土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解决农村闲置土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曹建海 《市场周刊》2009,(12):15-17
今年3月以来,房价再次上涨催动了住房的大量需求,再现了2007年供不应求的疯狂局面。与住房市场同步火热的,是连创新高的土地市场。然而,土地市场展现给我们的,是迥然不同的冷热局面:一边是火热的土地拍卖,一边的已拍土地却是杂草丛生、批而不用。根据我的观察,在我国,土地长期闲置的现象在各地都大量存在,其中不乏曾经名噪一时的“地王”。据统计,2009年三季度末,全国捧名前10名的上市房企囤地规模已经达到3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叶檀 《商界》2009,(4):99-99
民间信贷流入股市的步伐在加快。据报道,一些被套或者资金紧缺的人士不惜以年息20%的高息,融资杀人股市。如果此风流行,中国的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将遭遇双重打击。民间信贷资金杀入股市、楼市,说明民间闲置资金在实体经济投资渠道不畅通.并且风险太大.民间财富希望搭上直升机,吞食股市、楼市等资本市场特殊利益阶层的残羹剩饭。这将加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相似文献   

5.
弋统 《商》2013,(5):222-222
面对快速增长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土地供给一直存在着两种趋向:一是盲目供地现象,导致土地的闲置浪费;二是违法用地,导致土地市场的混乱无序,土地收益大量流失。因此,本文以开封市为例,通过土地调查,了解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平衡各类用地,保证各项建设积极稳定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政府层面在不断加强对农村闲置土地的治理力度,试图努力盘活农村的低效率用地和闲置土地。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调结构促改革的关键时期,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必然会导致耕地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降低。在农村金融改革下,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具备了更多的路径。本文在此对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郭晓  王舒静  李辛辛  张洁 《中国市场》2014,(26):120-121
随着我国近几年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商品房建设逐渐饱和,也由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成熟以及投机客、开发商的"炒房运动"不断盛行,住房大面积空置现象已到处可见且愈演愈烈。一边是大量的白白闲置的空房,一边是迫切需要却又买不起房子的中低收入居民,如此尖锐的矛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住房闲置现象的分析,提出缓解矛盾的税收政策,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我国对楼市的调控之年,政府将继续运用行政、法律、财税和金融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可以预见,2006年广州的土地供应是紧中有松,尽管楼市继承了2005年的习性继续升温,不过土地市场的福音,也将触动商品房供应量的增多,供不应求的楼市涨幅将有所降温。  相似文献   

9.
基层供销社是从几元钱社员股金起家,到现在商业网点遍布城乡的各个角落.其中固定资产在基层供销社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计划经济时期,基层供销社占地大、房产多,曾经是基层供销社的一大优势,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种矛盾都暴露出来了,大量的农村商业网点、土地、房产、设备已变成了死资产。据笔者调查,基层社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的高达30%左右。大量闲置的固定资产严重阻碍了基层供销社的发展,且固定资产折旧力。重了基层供销社的经济包袱。笔者分析,基层供销社固定资产闲置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在计划经…  相似文献   

10.
邹怡文 《上海商业》2023,(7):202-204
<正>一、城乡合作建房必要性研究宅基地是中国农村人口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多功能复合空间,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不仅能唤醒大量“沉睡”的土地资产,还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然而,就目前而言,农村中仍有不少的宅基地及农房处于闲置、荒废的状态,处于一种低效利用中。基于此,为了能够促进闲置宅基地利用率的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给予了政策上的激励。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均开展了对闲置宅基地的盘活,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房产市场左敏,张富兵一、构建房地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大势所趋我国传统的土地使用制度存在诸多弊端,极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其一,国有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刺激了用地者多占地,占好地,致使国家土地大量闲置和低效使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的房价已大大超出城镇家庭的承受能力,究竟是哪些因素制造了楼市泡沫?笔者从需求、供给及相关群体三个方面、六个因素进行论证,认为导致中国楼市泡沫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化及家庭小型化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各种热钱对楼市的拉动;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手段;土地有效供给不足;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官员提升房屋成本;媒体、经济学家、银行等利益共同体对房价的放大。  相似文献   

13.
吕美霞 《消费导刊》2009,(10):241-241
通过对闲置土地定义及其成因的分析,对如何处置闲置土地主要从等执法必严、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测、盘活开发商囤积的土地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定价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后,更多的农村土地闲置下来.同时,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土地规模化运作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对于保护土地流转双方特别是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利益、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不断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的房价已大大超出城镇家庭的承受能力,究竟是哪些因素制造了楼市泡沫?笔者从需求、供给及相关群体三个方面、六个因素进行论证,认为导致中国楼市泡沫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化及家庭小型化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各种"热钱"对楼市的拉动;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手段;土地有效供给不足;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官员提升房屋成本;媒体、经济学家、银行等利益共同体对房价的放大.  相似文献   

16.
对于2008年下半年楼市的判断。可以总结为:楼市观望气氛有可能持续加强,奥运后不可能出现大的转折;楼市回暖难度在增大,土地制度的财富转移效应与购买力下降是根本问题:下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是确定的,政府调控方向也更加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17.
改革意味着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国务院此番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为楼市降温,其背后是各利益群体间艰难的博弈。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西南部的四川地区尤为明显。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效应,也带来了农村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如何使这些土地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成为了四川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如何合理的转变农村劳动力流失后闲置土地的流转方式,这就需要政府、农民、社会、科研机构一起努力共同实现农村闲置土地的合理流转,最终实现四川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土地一级开发的目的在于建立更加完善的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此过程中,开发土地的企业会出现一定量的闲置资金,通过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理财,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对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理财的风险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减少资金损失,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的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来势迅猛,而其第一枪就直指闲置土地。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以下简称国三号文),规定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并首次提出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