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统计.6月份深圳有超过50万平方米楼盘推迟放量.市场应该是在等待一种信号,是买家重新入市,楼价进一步推高;或者是卖家投降,看势头不对,急于套现.楼价下挫。这将取决于,放量交易后的楼市走势.或者是中央进一步的政策举动。在这个关键时候,你会怎么判断?买还是不买,买大还是买小?  相似文献   

2.
《江苏楼市》2005,(1):39-39
买楼谁都想越便直越好,尤其在楼价不低的城市里,当然要动足每一跟脑筋,在按揭买房时,什么时侯出手,怎么付款最合算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的事最不好讲。 比如腐败。中国人喜欢腐败吗?当然不喜欢。提起腐败,中国人没有不咬牙切齿痛心疾首恨之入骨的。就连那些行贿受贿者,也未必当真喜欢腐败。如果不受贿即可财源滚滚,他为什么要冒丢官下狱的风险?如果不行贿就能通行无阻,他又为什么要拿自己的钱送人?  相似文献   

4.
买过房的人都知道,买套房子可不像买彩电、冰箱那么简单,买房要花的钱也不只是房价款.而是包括了你从购房到入住的所有花费。买一套商品房到底要多少钱呢?  相似文献   

5.
深圳     
《住宅与房地产》2007,(9):67-67
虚拟资金致楼价商涨三点不可控 著名经济学家郎威平: “虚拟资金”是推高楼价的主要因素。目前房价不断高涨,还有哪些人买得起房?  相似文献   

6.
黎婧敏 《新前程》2006,(2):10-10
董事长和总裁分家,捐股份,产不销售的牛奶,牛根生为什么要做这三件事?  相似文献   

7.
“面对‘虚火’的楼价,为了社会的和谐,我们不能再视而不理.我们需要积极的行动,在此,我再一次强烈呼吁并号召广大市民.深圳楼价一日不降到市民可以接受的程度,我们就坚决不买房: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近3年之内不要买房。请大家支持我的呼吁,请大家一起参与到我们的‘不买房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买的不如卖的精”,此话还当真不假,要问为何如此?那是外行人总被内行人骗。即如买家具,人们怎么知道金碧辉煌之下居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大凡买家具的人,又有谁会拆开家具以试真假呢?商家费尽心思造假,买家云里雾里看货,稍有不慎便落入商家精心设置的骗局,人们感叹自己没有火眼金睛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商家的处心积虑而摇头叹息。  相似文献   

9.
《东南置业》2007,(6):110-110
悟空徒儿: 听说你又要买房了,怎么?钱多啊.怎么不去股市试试呢?上次闯天宫把南天门砸了,你还没给人修好呢,弄得四大天王现在还在那砌墙.看你搞的。不就是想去天上买个便宜房吗?结果人家房价涨上去了,买不上你就砸,把玉帝气得,把房价又调高了,你这可是捣乱市场啊。罪过不小。不过还好,事情已经过去,不提了。  相似文献   

10.
发展商仍然掌握市场主导权。目前,发展商最佳的对策是:减产自救、放缓开发进度,减少2008年的上市量。如果广州市场商品房供应量控制在50万平方米/月的水平,广州楼价将会很快止跌企稳。广州楼市不缺资金,也不缺投资价值。广州楼市的投资吸引力,是决定楼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广州楼价基本平稳,尽管严重滞销,但楼价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1.
购买商品房,首先看的是位置,接下来就是看楼价。地位位置好,价格实惠的楼盘无疑是不少人所企盼的。正因为如此,许多深圳人持币观望,想在楼价大幅下跌后入市。那么,目前深圳的房价高不高?下面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在二套房贷收紧、新增供应量减少、楼价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7月广州房地产市场呈现“价升量跌”之势。期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次性购买六七套房产的“豪客”频频现身市场,投资客增多,福兮?祸兮?  相似文献   

13.
进入3月以来,包括广州在内的许多大城市房地产形势依然没有大的改观,房地产价格下降的基本面没有变化,而关于楼价是否会暴跌的争论也依然没有停止。2008年,房地产走向何方?会否出现暴涨暴跌行情?市场各方动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春节楼市在一片淡静中结束了。接下来市场的走势又成为关注的焦点,楼价是升还是跌?货量是否充足?消费潜力究竟还有多大?发展商的资金链是否依然牢固?不知不觉中,消费者和发展商新一轮的博奕已悄然开始,发展商与发展商之间的竞争亦日渐白热。  相似文献   

15.
一.涨同收窄 楼价稳定发展 广州楼价经过多年的下降,2004年终于开始“谷底反弹”,而且升幅势头“喜人”。然而2005年楼价是否依然能保持这样惊人的升幅呢?在健康、成熟的广州房地产市场里,供求关系、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购买力等始终是影响楼价升跌的重要因素,2005年楼价的升幅将有所回落,楼价保持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卖楼赚钱也可免税□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会员冯培漳1997年上半年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各类楼房的成交包括宗数方面和价值方面都大幅增加。有成交加上楼价上升自然表示有人卖楼赚了钱,卖楼者会否因此要纳税呢?请教专家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需视其买卖的具体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9期封面故事《买下沃尔玛?》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围绕这一命题,无数人展开了正反两方面的讨论。买还是不买?值还是不值?有利还是有弊……雄辩之士各个慷慨陈辞。  相似文献   

18.
郭旭 《企业与市场》2006,(10):25-26
产品在终端买不动,说白了就是“上帝不掏钱”。“上帝”为什么不掏钱或者掏出钱却给了别人,而没有买你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你还值钱吗?     
邓晓燕 《新前程》2009,(11):1-1
最近,一个朋友在交流炒股心得时说,现在要买资源类股。“国家多少亿投下去,未来不通货膨胀才怪。现在不就有人提出防通胀了吗?而资源类股票是非常好的通胀避风港。”没等大家追问,他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理由。  相似文献   

20.
赠品有诈怎么办?赠品出现质量问题也实行“三包”吗?赠品如何具体适用法律?……这是近来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买一赠一”作为一种推销方式对于吸引顾客,刺激消费,提高产品和经营者的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毕竟不同于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它是基于利诱的方式来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正当的“买一赠一”可能导致不正当的吸引顾客,损害公平竞争。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买一赠一”越来越成为经营者普遍采用的推销方式。一、赠品有诈怎么办?“买一赠一”这种促销行为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