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女主人公刘雪琳,毕业于湖南的一所高校。两年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她在同室姐妹的点拨下拍摄了一本大胆开放的写真集。在“求职写真”的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没过多久,她平静的生活就被彻底打破了:同事们对她指指点点,更令人气愤的是,她的写真照片竟然出现在了一家黄色网站上……  相似文献   

2.
金国瑞  阿六 《新智慧》2006,(4):28-28
女朋友收拾好她的东西从我们的出租房里搬走了,我没有吃早餐,因为吃不下,我默默打了一辆车向上班的那座大楼驶去。 我的女朋友对我说了上百回,情人节,因为我加班,没能给她送花,关键是没能让她的同事看见我给她送花。转眼她的生日到了,我又得加班,那天不能接她、陪她,恰恰有那么一个混账小子,取代了我。  相似文献   

3.
流沙 《新智慧》2005,(3):15-15
她是一位资深的广告公司文案策划员,她的创意总是那么独特,因此.她在业界声名显赫。当记者问她成功的感悟时,她只说了两个字:坚持。  相似文献   

4.
阿炳  小鱼 《新智慧》2006,(6):57-57
曾在一本名叫《恶》的书中读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就要上飞机的那位女士饿了,匆匆买了薯条和可乐。此时,小店里已没有单独的座位,她只好在一位看上去很绅士的男士旁边坐下。可当她开始吃第一根薯条的时候,男士突然恶狠狠地盯着她,他的手慢慢伸进她的薯条袋,掏出一根放到自己的嘴里……她愤怒之极,在她眼里,那个绅士,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邪恶、粗野、危险的家伙。  相似文献   

5.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活跃着一位八旬老人。抗日战争时期,身为八路军战士的她,在沙场上书写了自己载满功勋的青春;和平年代,她励精图治,为新中国的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她正用坚韧的精神、纯洁的爱心,谱写着一曲夕阳火红的赞歌。她,就是杨桂花。  相似文献   

6.
青岩佛缘     
表姐是佛教徒,我常常戏谑她:大字不识一个,还涉足那么高深的佛文化。她说:只要心中有佛! 这个周末,她说要去拜歪脖老母,我不知所云。便追问了她几句,这下倒好,东一句西一句的打开了话匣子,听她说还是不觉得清楚,便查到了网上。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金锁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曹七巧由于情欲得不到满足,导致了人性的变态,又因这变态的人性酿铸了几个人的悲剧。她先是“恋子”,逼死两房儿媳,后又“妒女”,拆散女儿的亲事。虎毒不食子,曹七巧身上存在着令人痛恨的一面。曹七巧这一形象是丰富的,她本该有着幸福的生活,她是封建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的牺牲品,最后变成一个害人害己的恶魔。其本身也是一位受害者,在令人痛恨之外,她身上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她是千万个遭遇相同的妇女的代表,有着类的意义。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封建统治下的妇女的痛苦和不幸,她的不幸的遭遇对封建宗法制社会提出了控诉。  相似文献   

8.
蒋威  刘争 《新智慧》2007,(5):27-28
她奇迹般地用一次演讲就融资百万元,之后又通过妙计得到巨额投资。强大的资金后盾成就了她攻城略地的资本。然而,她只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晓 《大众商务》2007,(10):58-59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想到了做变茶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不断做技术攻关,终于做成了变茶杯机器并自己生产变茶杯,生意越做越红火,短短四年时间,身家逾百万。她就是下岗女工邱艳。  相似文献   

10.
小婷 《大众商务》2006,(9):40-41
女留学生走进了“美手”培训班 我来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留学近三年了。2002年5月的一个星期日,我在给一群前来旅游的日本人做兼职导游时,一位日本女士对我说“导游小姐,你的手长得真标致,很符合做手模特的标准。”原来这位日本女士是从事专业手模特培训的,怪不得她用一种职业的眼光盯着我的手。接着,她建议我说:“我在墨尔本有一个同行,她也是日本人,来这儿开了一家专门培训手模特的公司,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先到她那儿去训练一下,然后再找机会拍广告。”说着,她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我:“你直接找她联系,就说是我介绍来的。”  相似文献   

11.
她是一名平凡而又特殊的女性,曾经是企业骨干,却因为企业的转制、改革陷入了失业的境地。她也曾失落过、迷茫过,但是很快她就以饱满的精神从彷徨中走了出来。她,就是静安永邦家政服务社的负责人周蒴。  相似文献   

12.
2002年6月,已在厂一州打了三年工的胡兴艳终于拥有了生平第一份属于自己的理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档口,但也足以作为一个起点让年轻的她一展拳脚了。她的档口以经营玩具、精品、礼品为主,由于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开业之初确实火了一阵子,可不久便陷入与同行竞争的泥潭是,销售量下降,无利可赚。2003年,胡兴艳发现日化用品正走俏,成本不高,利润却不薄,便立即转行。谁知这小过是又一场危机的演变,许多厂家窥见终端销售的丰厚利润,纷纷插手其中,逼得像她这样的小经销商根本尤立足之地。正当她一筹莫展时,一位朋友给她的事业带来了转机。  相似文献   

13.
记者印象中的直销商领袖都是那种侃侃而谈的演说家,而与杨占英的几次对话,让我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采访当天,她原本计划去开发市场,但缘分让我们提前相见。初次见面,一身白底黑花的职业套装,为她增添了几分自信和神采,以至于记者猜错了她的年龄一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小了十多岁。正当记者夸赞她时,“直销让我实现了第二个青春”几个字掷地有声地抛出,让记者脑中顿时进出了直销究竟如何能让她变年轻的疑问。通过这次采访,记者深入探究到了她实现第二个青春那些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谢海云 《大众商务》2005,(6X):40-42
留学归来主持婚礼帮她度过就业危机 今年24岁的刘蕾出生在泉城济南市,2000年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毕业后,她去了上海。她认为这座经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比济南和青岛存在更多的机遇。她决定先找一份工作,从小事情做起。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瑞士求学4年,居然在上海都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硕 《大众商务》2006,(9):42-43
一次偶然,女大学生发现“打折”信息商机 一天,就读陕西师范犬学的刘小梅去商场买衣服。在一家商场,她看中了一件上衣,虽然她很喜欢,但一看标价130元,觉得还是有些贵,所以她准备离开。就在这时,一位女顾客也看中了同一个牌子的衣服,随后她从身上掏出一份报纸说道:“你们在广告上说凭报纸前30名优惠30元,是不是真的。”服务员回答道:“是的,到时你拿上报纸去收银台即可享受优惠。”  相似文献   

16.
蒋威 《大众商务》2006,(1S):40-41
黄俊是南师大商学院的毕业生。从小她就梦想过上既时尚又悠闲的富人生活。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她不顾流言蜚语收起了破烂,生活虽有所改善,但她并不满足。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中国经济网、新华网等诸多网站都做过她的报道。刘伟红,山东招远一名普通的农家女,2004年3月,在烟台大学附近的莱山菜市场上,开出了凝聚着她梦想的第一家麻花店.取名“弘祥”。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就创下了千万家业。她成功的经验是什么?秘诀是什么?是什么让她迅速走上了成功的道路?通过对她成功创业经历的分析,我认为是无形资本的神奇.让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是无形资本为她创下了千万家产。  相似文献   

18.
郑直 《大众商务》2004,(8):33-33
在朋友们眼中,阎霞光是个成功而经历丰富的人。她当兵是好士兵,读大学是优秀学生,在医院也是称职的医务工作者。但是资质优秀的她并不安于平稳.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进取心使她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随着眼界的不断拓宽,她索性砸掉了所有的铁饭碗下海经商、于是从高级白领到职业经理人,最后开办自己的贸易公司和餐饮业……她一路走来,经过十  相似文献   

19.
失踪的戒指     
老太太的戒指丢了,她伤心欲绝。戒指是老先生当初送给她的礼物,老太太说,他送给我一轮太阳。  相似文献   

20.
苏春苗 《大众商务》2006,(12):34-34
一次,朋友来桂林玩,与我同住。晚上聊天,和她讨论冬天的护肤品,她说:“我们宿舍集体用屈臣氏骨胶原护手霜,很好用。”问她价钱,刚15块。效果挺好,但在桂林各大超市都找不到这个护手霜。就让她回杭州帮我寄一瓶过来,顺便给舍友带了十几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