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了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考虑城镇化在其中的作用,选取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使用泰尔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测度,运用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角度对城镇化在产业结构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城镇化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较低时,产业结构合理化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城镇化水平超过72.9%时,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此,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效地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过度开发与建设导致乡村的原始风貌与文化气息的丧失与破坏,商业的发展对乡村以及传统村落的保护产生剧烈的冲击作用.乡村与传统村落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要素,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万溪冲的调研分析,深刻挖掘万溪冲的历史文化,指出万溪冲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对万溪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建设与规划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3.
高洁 《大众标准化》2016,(10):14-17
山西省作为中部的农业大省,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建设美丽乡村是山西省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景观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乡村建设对村里的公共活动场所、村内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视,但景观绿化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村庄普遍缺少系统的公共绿地,零散的园林绿化盲目模仿城市手法,缺乏系统科学的园林绿地规划和各类绿地的具体设计,施工与管护等方面的指导,因此,制定《乡村景观绿化技术规范》林业地方标准,对改善我省乡村面貌、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山西美丽乡村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转型也进入关键时期,城乡经济统筹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增强农村乡镇的规划建设力度,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我国农村地区人民生活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整治,建设和打造出既具有现代文明气息,又具有浓烈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村百姓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增添更多的获得感,为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入手,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对当前村镇规划转型与转型要点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思路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外乡村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既是对国际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改造的经验总结,也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出路.英、美、日、韩等国家在乡村改造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等,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我国应在科学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以及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等方面,缩小城乡差距,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规划是新时期城市与乡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城乡规划法》的基本要求.通过多个规划项目的编制研究,探讨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聚焦的县域层次,城乡一体化规划的重点、规划路径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对城市近郊区乡村发展空间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了传统城镇化建设思路下近郊区乡村发展存在的悖论。进而探讨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回归乡村主体、乡村多元增长、重构乡村价值的城市近郊区乡村复兴之路,探索与之相匹配的近郊区乡村复兴的空间转型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锋 《民营科技》2014,(2):288-288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乡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一体化,是缩小当前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以下对新余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从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政策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新余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道路与小城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道路与小城镇发展是涉及到城市发展中带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它的正确与否,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工业化的战略误区“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学术界创造的一种提法。它的本意是想缩小工农和城乡差距,将农村建设得和城市一样,让农村居民过上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而城市中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要与农村拉得太大,有必要时,城市的人要迁移到农村去劳动和生活。1978年以后的“城乡一体化”含义是城市要提高生活水平,要将乡村变成城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区域经济布局应根据变化进行新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是“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的主基调,要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缩小城市群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要加快发展边缘地区的中心城市,缩小省域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差距;要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应继续推进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城镇化。应规划建设都市圈和新的经济带,增强大都市的带动力和经济带的集聚力。要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服务农村和集聚产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区域经济布局应根据变化进行新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是"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的主基调,要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缩小城市群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要加快发展边缘地区的中心城市,缩小省域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差距;要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应继续推进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城镇化。应规划建设都市圈和新的经济带,增强大都市的带动力和经济带的集聚力。要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服务农村和集聚产业。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是亿万农民的根本意愿和生活目标,根据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现状,有专家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城乡统筹发展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和单向的因果关系。本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代的背景,以相关城镇结构组织理论以及城镇社区的城市发展理论为借鉴,按照城乡统筹角度对乡镇规划建设标准为基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是亿万农民的根本意愿和生活目标,根据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现状,有专家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城乡统筹发展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和单向的因果关系。本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代的背景,以相关城镇结构组织理论以及城镇社区的城市发展理论为借鉴,按照城乡统筹角度对乡镇规划建设标准为基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首先梳理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空间重构关系,在分析都兰县城乡空间现状基础之后,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都兰县空间重构的要求,提出了以功能提升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以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空间增长、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空间集聚、以质量提升强化城乡空间管治的县域城乡重构机制,并对县域、城镇、工矿区、乡村中心社区等的空间重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巧玲 《大众标准化》2023,(6):123-124+127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传统的乡村规划需要有所转变。现阶段,村庄规划要向着实用性的方向进行,编制村庄规划,从整体上对乡村资源进行分配,发挥出乡村优势,解决当前的农村发展问题,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文章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较为重视,无论是农村医疗、教育、经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个性基础设施也随之向乡村延伸。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是基于新农村的创新发展,促使农村新生活为目的,为农村打造属于自己风格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布局美、产业美、风尚美的“三美村居”,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与当地的文化、环境进行紧密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建设,共同针对景观进行构建、规划。  相似文献   

16.
农村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经济发展的稳步向前,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然而随之而来的城乡差距也在逐渐地扩大,农村生态文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为此,"美丽乡村"应运而生。美丽乡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完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作为云南省的典型代表之一,呈贡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种以"城镇、农村和人民"为前提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文章从呈贡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客观现实出发,从地方政府规划指导建设的层面,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村庄之一——呈贡区万溪冲社区,结合呈贡区美丽乡村的建设现状,梳理出了一系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新农村规划: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回顾与反思了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新农村规划的进程,分析其规划理想从强调乡村居民点调整,集约利用土地,城乡一体化,到强调村庄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大力发展宜农以及乡村休闲产业的过程及原因,并指出这种转变背后需要深入思考两方面问题:第一,北京乡村城镇化模式与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关系;第二,村庄建设用地的政策与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运用2006-2015年中国中部六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倍差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通过对样本进一步分组,分别探讨在不同经济和人口条件下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或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新型城镇化政策的促进作用将更为有效。因此,加大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自身发展动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有选择地进行转移性支持,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乃至经济的全面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城市地区已存在通过发展小城镇来缓解"城市病"和"农村病"的需求。应按城乡一体化方向,推动小城镇发展实现从聚集农村要素向聚集城市要素、从重点建设向普遍建设、从行政中心建设向区域建设的多方面转型,以达到公共服务均等、区域发展均衡、城乡差距缩小的目标。实现转型的路径,是确立在集体土地上进行自主城镇化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开发》2015,(23):152-153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指导性,避免盲目的使乡村城市化、现代化,使新农村建设陷入建设规划误区,影响了我国农村建设的健康、稳定、持续持续发展。新农村规划中要重视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将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城乡经济、文化等统一发展的和谐状态,注重乡村生态、文化等的保护和发展,建立绿色、环保、文化底蕴浓厚的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