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创建,使广西从经济版图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双向进入的“桥头堡”。面对新的机遇,正确地选择并适时地调整广西的出口战略,对广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卓人 《中国经贸》2004,(11):23-23
兹定于2004年11月3日,在广西南宁拉开帷幕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谱写新的历史篇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是东盟的近邻,同属发展中国家.地缘相邻.文化相通,民族亲缘关系无疑对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发展眼光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会形成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1408万平方公里土地。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3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同时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效快捷的现代区域物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新 《特区经济》2006,(1):284-28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迫切要求构建高效快捷的现代区域物流体系,使现代物流产业成为我国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竞争能力。本文提出了建立高效快捷的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广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云 《特区经济》2007,225(10):36-38
文章分析了广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尤其探讨了为什么广东能在剧烈竞争下与东盟的双方贸易额约占了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1/3,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阳妮 《改革与战略》2007,23(10):158-16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给经济管理学科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研究问题应运而生.文章阐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并对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锋 《上海改革》2003,(12):39-4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提供新的增量,同时也对上海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上海应确立以“参与”为指导思想的对策,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上海先进制造业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朱惠 《特区经济》2011,(6):27-2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并正式运作,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发展。本文分析了CAFTA运作以来给广东与东盟自贸区合作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广东经济顺利发展,实现产业转型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实施以来,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削减关税时间表上,自2003年10月开始,中国与泰国果蔬关税率先降至零,2004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农产品关税开始下调,2005年对所有成员开始削减关税,2006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关税也降至零。随着关税政策的不断调整,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几年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樊莹 《首都经济》2005,(10):82-84
20世纪90年代.越南、老挝,缅甸、束埔寨相继成为东盟的正式成员国.在壮大了东盟力量的同时,也加剧了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区内新、老东盟成员两个发展阶梯.为东盟自由贸易区向前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也使中国企业向东盟的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杨吉  谭舒 《重庆与世界》2010,(12):34-37
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10年1月1日,经过10年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行,中国与东盟之间约7000种产品开始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了货物贸易自由化。2010年11月10日至14日,第四届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再次在重庆举行。该论坛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