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外资准入管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东盟各国国内法对外资准入均施加了诸多限制,给予外资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是投资自由化的有力证明。调整中国和东盟之间投资关系的双边投资条约、中国-东盟投资协议对于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避而不谈,这样的规定与中国和东盟在国民待遇问题上所一贯持有的立场有关。实施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不能一蹴而就,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的背景下,各国应进一步放开对外资准入的管制,以促进区域内投资自由流动。因此,需从国内法层面和国际投资条约层面就区域内外资准入管制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为培育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契机。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通过构建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指数,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视角考察了上游服务业“引进来”对下游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游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通过产业关联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的提升和投资规模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服务业所具备的知识密集与信息沟通特性进行的机制分析显示,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不仅能通过引进与创新相关的高级生产要素促进下游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对外投资的技术优势,还能凭借外资服务部门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天然网络联系有效缓解下游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信息摩擦,提升企业对外投资的信息优势。异质性分析显示,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的投资促进效应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论揭示了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投资效应,对促进中国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和优化国际化战略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服务业外资经济分布特点与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业是全球跨国投资数额最大、比重最高的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服务业领域的跨国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60%以上。由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开放程度、发展水平等较第二产业略低,外资经济对我国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的份额比较低。但随着我国逐步兑现加入WTO的承诺,外资进入中国的许多壁垒逐渐消除,中国服务业的开放程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稳步增长,促使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结构优化,但是作用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度,加强对外资进入行业、地域的引导,培养服务贸易人才,增强服务业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进出口经理人》2006,(9):14-14
为进一步实现贸易自由化及提高地区竞争力,东盟6个成员国之间将在2007年初取消大多数电子产品的关税。从2007年1月起计划实现6国间85%的电子产品零关税,洗衣机和空调等大件电子产品到2010年也实现零关税。中国和印度已经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东盟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降低。1997年东盟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达280亿美元,但金融危机之后外资开始转向中国等地,为了给外国投资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并增强东盟国家的竞争力,东盟正在计划实现12种产业的零关税,包括电子产品、汽车、服饰、航空、橡胶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阐述生产性服务业外资的发展状况及其战略地位,并对生产性服务外资的投资总量和投资行业进行分析。最后对生产者服务业外资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亚金融危机后的东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的相对经济状况为特殊背景,通过1998—2007年东盟10个国家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与东盟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对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给予分析,并建立三个计量模型予以检验。经验研究发现:(1)在上述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是东盟外资流入的重要推动因素;(2)在同样的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与其带动的东盟外资流入一起构成了推动东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始的2002年是东盟GDP增长率增加的转折点。因此本文得出结论: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了东盟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还发现: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东盟中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获得投资机会和实现GDP增长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但东盟所有国家与中国经济合作的积极性都在增强。  相似文献   

8.
东盟是江苏第六大贸易伙伴 自1996年以来,江苏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以年均15.4%的速度递增。2004年,双边贸易达160亿美元,约占江苏对外贸易总额的10%,是江苏第六大贸易伙伴。东盟是江苏外资的重要来源地。截至今年6月,江苏共批准3076个东盟投资项目,合同外资190.4亿美元,实际利用资金105.8亿美元。其中2004年新批东盟投资项目506个,合同外资26.9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0.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0.39%、12.9%和44.6%。东盟是江苏外经合作赋有潜力的市场。江苏在东盟累计投资项目78个,中方总投资额3439万美元,分别占全省境外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的12%和7.9%。其中,今年上半年投资项目8个,中方投资额341.9万美元。对东盟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为2.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4亿美元;外派劳务6252人次,期末在外15862人次。  相似文献   

9.
林锡星 《国际经贸探索》1999,15(2):39-41,48
东盟对缅甸采取“建设性接触”政策,顶住美国和欧盟的压力,把缅甸拉入东盟。在缅甸加入东盟之前,与东盟诸国之间的往来频繁,东盟对缅甸的投资占外国对缅甸投资总额的一半,大有发展趋势。缅甸加入东盟后,恰逢东南亚发生金融风暴,东盟各国无法到缅甸进行新的投资,外资流入停顿,缅甸自己也跟着陷入了危机。缅甸不仅受到外围环境的影响,自己本身也存在许多内在问题,今后一两年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或许会在中国与东盟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0.
省外经贸厅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去年,我省服务业引进外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去年我省新增服务业外资项目1128家,协议注册外资75.5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7.04亿美元。当年新增服务业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28家,而在这些投资服务业项目中。世界500强投资我省服务业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1.
容静文 《中国市场》2007,(23):62-63
物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才兴起的一个新型产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发展国际物流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构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条件来分析,广西已经具备成为双向沟通中国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潜力,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Japan'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ODI) began to show an obvious expansion since 2005, accompanied by a greater importance in East Asia and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By analyzing the new wave of Japanese ODI, three points are elaborated in this article. First, the recent Japanese ODI did not result in the same industry to be passed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as elucidated in the flying geese model. Instead, Japan's ODI only promoted the regional divisional of labor in the transport equipment and electrical machinery industries. Second, this study advances the theory of vertical production network by exploring two reg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 constructed by Japanese ODI, including one between China, South Korea, Taiwan, and Hong Kong and the other betwee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Finally, since Japan's economy has been tightly connected with foreign demand via overseas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ny sign of Japan's declining ODI will have serious impact to its domestic economic prosperity.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3.
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瑾  江山 《商业研究》2005,(6):156-160
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双方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而采取的必要的保护手段。尽管自由贸易区会对双方的经济带来冲击 ,但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 ,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 ,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和东盟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 ,共同迎接挑战 ,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China-ASEAN bilateral trade maintained rapid growth for many years. Trade volume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hit US$202.6 billion in 2007, up 25.9 percent year-on-year,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the China-ASEAN Business Council.  相似文献   

15.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signed by China and the 10 ASEAN countries,came into force as of January 1 2010.  相似文献   

16.
养老服务业利用外资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充分挖掘和运用商务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首先从投资数量、金额、来源地、区域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发展特点。其次,从政府、行业、企业和人才四个层面指出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其中真正给予服务业利用外资与制造业利用外资同等重要地位以及以协同、落实和优化为重点加强制度支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China's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sales both shot up 25% in the first eight months of the year,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said on September 8. The country produced 4.64 million vehicles between January and August, an increase of 25.37%.  相似文献   

18.
A comparative overview of recent demographic developments in the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region is presented. Countries discussed include Indonesia,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Singapore, and Thailand. Separate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mortality; fertility; and migr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mployment. A final section is concerned with emerging issues and directions for population policy.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对我国金融业、网络金融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网络金融方面的法规存在较多问题,包括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的发行与监管以及与国际接轨等,对此我国应完善电子银行管理办法,修改电子签名法及其相关法规,完善小额电子支付系统的法规,制定大额电子支付系统的法规,建立有关电子信用证的法规,以新的票据法规范可流通的电子票据。在此过程中,还必须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最终促进我国网络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心英 《商业研究》2005,(4):173-176
在简要总结中国大陆外资房地产业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金融政策调整与外资加快进入房地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研究了中国房地产业应对外资挑战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加快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在建筑设计和物业管理方面与外资合作以及培养房地产人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