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迅 《上海房地》2005,(4):38-40
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为了控制贷款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各个商业银行都在紧缩贷款规模。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则由于风险较低、收益较高而不在限制之列。一些开发商抓住银行政策的漏洞,进行“假按揭”,为房地产开发融资;部分不良购房与房地产中介合谋,通过抬高房屋单价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假按揭”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2.
当前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商业银行正在紧缩包括房地产开发等多个产业的贷款规模,但对于个人按揭等低风险业务不在限制之列.于是一些开发商抓住银行政策的空隙,大势进行"假按揭"融资.所谓个人住房贷款"假按揭"是指不以真实的购买住房为同的,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及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作为购房人,通过虚假销售(购买)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各商业银行为了控制贷款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开始着手紧缩贷款规模。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由于风险较低、收益较高,并没有列入限制范围,一些开发商便抓住银行政策的漏洞,通过“假按揭”为房地产开发融资,部分购房者也与房地产中介合谋,通过抬  相似文献   

4.
王捷 《民营科技》2009,(4):41-42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房地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面对房屋销售不畅,一些开发商出现了到银行办理虚假按揭贷款套取银行资金的倾向。对个人住房信贷“假按揭”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成为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任何金融业务的核心问题都是风险问题,个人住房贷款也不例外。在美国次级债券危机爆发后,商业银行应当全面检讨住房按揭贷款质量及风险,可以说,如不全面检讨中国的银行体系按揭贷款,不打破目前国内的银行体系中“住房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的神话,那么中国金融体系将可能会面临类似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危机。由于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一旦房地产抵押贷款潜在风险集中暴露,将对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沉寂后,各大商业银行再次向房地产企业频频抛出“橄榄枝”、 无论是中信银行REITs“微观”实验、夹层融资,还是建设银行的“个人房贷证券化”、农业银行的“接力房贷”,抑或中国银行的“直客式房贷”、招商银行的“个人循环授信业务”、深发展银行的“双周供贷款”……个中无不渗透出一个信号:房地产信贷再次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抢的肥肉。 各大银行的垂青能否令笼罩在地产商头上的黯淡色彩逐渐消退?地产“钱途”会否柳暗花明? 《房地产导刊》近日联手中信银行,并邀请了银行界、地产界重量级人物,从不同角度,详细剖解各大银行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房屋按揭贷款、融资平台等方面的多元化创新之举,破解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之困局。 在实务操作者与专家的谈锋中,不难发现,银行高高筑起的融资门槛正在悄悄下降,而“嫌贫爱富”的银行将更钟情于优质资信企业,那些发展能力强、开发业绩好、有一定品牌优势、经营规范、信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更将“钱景”辉煌!  相似文献   

7.
假按揭正在成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最大风险之一。所谓个人住房贷款假按揭是指不以真实的购买住房为目的,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及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作为购房人,通过虚假销售(购买)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如今,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尤其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银根紧缩策略和最近的利率加息,各大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信贷全面紧缩,房地产业资金全线告急,假按揭因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房价持续走高和银行住房贷款增长过快的现象仍然严重。笔者认为,我国以按揭房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按揭贷款价值是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存在的重大制度缺陷,也是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价格高企的根本原因。由此导致商业银行在盲目扩大信贷规模、承担了房地产市场绝大部分风险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成为一个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任何金融业务的核心问题都是风险问题,个人住房贷款也不例外。在美国次级债券危机爆发后,商业银行应当全面检讨住房按揭贷款质量及风险,可以说,如不全面检讨中国的银行体系按揭贷款,不打破目前国内的银行体系中“住房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的神话,那么中国金融体系将可能面临类似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危机。由于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一旦房地产抵押贷款潜在风险集中暴露,将对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一、商业银行对“假按揭”现象的界定 假按揭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开发商、经销商或其他单位串通无真实交易背景(如购房、购车)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假按揭的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份以来,紧缩银根成为各地银行一场自发的“集体行动”:在北京。银监局要求辖内银行业审慎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在上海,多套房按揭贷款收紧。多家银行提高了两套以上住房贷款的申请门槛;在浙江,建设银行暂停二手房按揭贷款,多家银行已冻结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决定,对2001年6月以来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贯彻落实已出台的房地产信贷管理政策,严格审查住房开发贷款发放条件,调整和优化房地产贷款投向,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贷款投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强调,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信贷业务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商业银行擅自降低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甚至对个人首付款提供一定比例的无息贷款,更有甚者,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以“假按揭”方式骗取或套取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此次检查的重点是:是否对“四证”不…  相似文献   

13.
“取消强制个人住房贷款险、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免律师见证费、购买第二套住房可以办理按揭、商铺按揭细则列入议事日程,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可享受九折优惠”等有关个人住房贷款的利好消息相继从各大商业银行主要负责人口中传出。一时间,个人住房贷款开始松绑的消息传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4.
“假按揭”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华 《企业经济》2004,(4):128-129
随着我国住房金融业务的不断规范,小规模、低资质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很难获得开发性贷款。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些开发商采用“假按揭”来恶意套取银行的个人住房信贷资金,给银行的住房金融业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政府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从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两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遏制开发商这种欺诈行为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上的假按揭现象几乎已成公开的秘密,个别实力不足的中小开发商或采取欺骗手段,或与银行内部人员达成某种默契,冒用甚至伪造人头骗取贷款。如今,随着宏观调控趋严,假按揭的灰幕再度被揭开。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为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系统,管理部门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规模高度关注,并通过“窗口指导”等多种方式要求商业银行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量。商业银行在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形势下,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计划与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两难选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较为单一和条件严格的信贷产品不能适应一些大型、优质房地产企业灵活的融资方式要求,近年来这些客户纷纷拓展其他融资渠道,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和贡献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五一”前夕,市场风传上海某商业银行数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出现风险。现在此事真相大白,这家银行就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放巨额贷款的是该行陆家嘴支行。由于巨额贷款中存在126亿元的“虚假抵押”,银行不得不控制部分豪宅的产权,成为“房东”,并委托房屋中介公司出售,以回收“问题贷款”。其中的症结就在于利用他人身份证偷梁换柱,搞假按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为拉动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个人住房、商业用房购置贷款,也就是通常说的按揭贷教也踏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按揭贷款以其风险低、收益好、期限长为商业银行众多的存款找到了一个好的投放归宿,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9.
韦泱 《上海房地》2007,(6):48-51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唇齿相依,息息相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城市建设中的房地产开发刚刚起步,所需资金量不大,大多为临时周转性质。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银行开始介入房地产开发项目,将临时周转性的小额贷款,并入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在此科目下列出二个“明细”,即土地开发贷款和商品房建设贷款。进入九十年代,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20.
最近五年来,伴随着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8年末的3106亿元上升到2003年底的1.2万亿元。尽管国内商业银行的房贷坏账大都控制在0.1%到0.2%之间,但是由于基数大,拖欠贷款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催款成本越来越高。据某机构2003年11月不完全统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