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国务院批准,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而且这一改革还将在其他一些粮食主销区展开,这标志着粮改离市场化目标越来越近了。粮食市场化改革在主销区的率先实施,无疑会对江西的粮食生产与经营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主销区市场化改革对江西的影响   正面影响 一是随着主销区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其粮食种植面积将相对减少,江西等粮食主产区的粮食销量将会增加,粮价会正常回升,从而缓解主产区粮食购销价格倒挂的矛盾。二是随着浙江省“欢迎和支持外省粮食主产区粮食企业通过联合经营、代储代销、建立配送中…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批准一些粮食主销区逐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主销区的这一改革,会给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流通带来什么影响 ?主产区的粮食企业和农发行应如何适应这一形势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调查情况谈一点看法。 粮食主销区改革给粮食 主产区带来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粮食主销区的这一改革,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流通及收购资金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利弊同在,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有利的方面:   1.有利于主产区粮价回升。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农民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结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浙江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后,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天津等主销区省市又相继放开。只要粮食形势不发生大的波动,一些粮食非主产区省市也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主产区在应对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中,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粮食流通体制上,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有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粮食主产区.本文视角是立足于粮食主销区,通过对粮食市场化后主销区的粮食供求情况分析,认为主销区粮食供给受主产区粮食产量及外部市场环境制约较大,并对主销区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浅析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以来,我国粮食主销区相继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就其内容而言,此次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粮食主产区仍保留定购任务,但主销区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对主产区原有的粮食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政策机制自1992年我国提出“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以来,粮食购销体制开始由“双轨制”向“市场化”转轨。9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对保护粮农利益、搞活粮食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随着出现了“卖粮难”、“地区…  相似文献   

6.
《齐鲁粮食》2003,(3):26-27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当前粮食主销区要加快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主产区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作为粮食主产区,如何应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对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实行分类指导,粮食购销市场化是主销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意味着粮食购销必须按市场规律运作,应该打破追求粮食自求平衡的格局,但必须慎重考虑粮食安全问题,注意协调出现的主要矛盾,研究寻找改革的对策措施,促进搞活粮食流通,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8.
谈谈粮食主产区的粮价市场化改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粮改实行“放开主销区、保护主产区”的非对称价格政策。面临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背景所出现的新的利益关系调整压力,粮食主产区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粮食购销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粮食主产区放开购销价格和市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表明,粮食商品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政府和粮食部门,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积极创造条件,迎接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到来,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放开销区,保护产区,为保证粮源的需要,主销区应采取多种措施与主产区建立稳定协调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主产区如何积极创新购销机制,扩大粮食销售,奠定粮食市场化经营的基础,是我省粮食购销企业予以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在粮食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有效地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去年,区别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的不同情况,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放开主销区的粮食收购市场。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执行的效果是好的。当前,由于粮食供大于求,市场价格较低,主产区种植结构调整任务重,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种粮仍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国务院明确:各地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犤2001犦28号)。今年主产区的粮食…  相似文献   

12.
(一)2004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健康推进,局面不断转变创新。其一,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在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先后放开市场后,如今全国31个省、市、区(其中:主产区13个省、区;主销区8个省、市;基本平衡区10个省、市、区)已经全面放开了粮食市场,促进形成了粮食购销多主体、粮食流通多渠道、粮食企业多成分、粮食经营多形式、粮食流通多元化的新格局。中国的主要粮食品种平稳地完成了由政策性收购向市场化的过渡。其二,粮企转制形式多元化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稳妥解决“老人、老粮、老帐”问题。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加…  相似文献   

13.
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朱Rong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根据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新情况,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主销区要加快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朱Rong基总理的报告为“十五”期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粮食问题上必须遵循市场法规,粮食流通体制作为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必定朝着市场化的道路迈进。南方的早灿稻、北方春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实际上就是市场化的先兆。有信息表明,今年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的粮食主销区将试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最近经国务院批准,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进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可以预见,浙江的现在将成为全国许多地区的未来。面对改革的形势,主销区国有粮食企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今后该怎么办,该如何走,是当前必须加以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粮食主销区要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全部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格由市场调节,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主产区将进一步缩小保护价粮食收购范围。这一重大改革,使粮食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竣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朱斌 《齐鲁粮食》2003,(2):8-11
随着国务院28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范围逐步扩大,不少主产区地方政府放开粮食市场的积极性也相当高,但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只是单纯的粮食流通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财税和金融政策调整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和主销区已经放开粮食市场的情况下,主产区购销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4月下旬,我赴浙江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调研,先后到萧山、义乌、金华、新昌等地 ,与省、市、县粮食局、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同志座谈,考察粮食批发市场,走访种粮大户 ,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情况进行了实 地考察。总体上看,浙江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破除了主销区吃粮靠自产自给的思想 束缚,把确保粮食供给平衡的目光放到了粮食主产区和大市场,在保证基本农田稳定、不占 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平稳推进,引发农 业和农村经济发生新…  相似文献   

17.
《粮食问题研究》2005,(2):46-46
在未来粮食总量不宽松、主产区生产发展受到种种制约的条件下,如果主销区继续大幅度减少粮食生产,粮食供求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一种非常普遍的观点认为,主销区耕地少,所以在粮食生产上不具备优势,不适宜发展粮食生产,应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这种看法很不全面。正是由于主销区耕地少,农民收入水平高,农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低,主销区农民更不重视土地的经营,更不重视精耕细作。与主产区相比,主销区在粮食生产上不具备优势。但同样在经济作物的生产上,主销区更加不具备优势。因为经济作物的生产往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而劳动成本高恰恰是主…  相似文献   

18.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博弈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博弈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应该持续有效地加快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以缩小与主销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对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实行分类指导,既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粮情,对于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财政负担,搞活粮食流通,提高企业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远影响(一)农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推行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主销区将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粮食播种面积逐步减少,土地使用权将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转移,粮食总产虽不会大幅增加甚至会有所减少,但商品率会大大提高,粮食主…  相似文献   

20.
李强 《齐鲁粮食》2003,(11):17-1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件)拉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和天津等八个省市已经率先行动,山东也在青岛、烟台、威海三个粮食主销区实施改革试点。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的“一取消,三放开”改革,意味着实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我国粮食计划购销体制行将结束,粮食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开始进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这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比较优势,加快调整主销区种植业生产结构,为主产区粮食销售腾出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