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谈竞争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竞争理论过程中有一些误区,将一些理论当成了既成事实,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而导致对竞争理论的认识过于肤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竞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一、竞争的概念按照中国古汉字的解析,“兢”字是并立的二兄弟,争是指二手在拽物品。简单地讲,它是指两个人在争夺一个物品的意思。竞争的通俗含义可理解为竞争者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争夺。竞争一词,过去人们更多是用它来形容动植物界的优胜劣汰。后来,人们观察到在商品经济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因而才将其引入经济范畴中。在社…  相似文献   

2.
刘冬生 《经济师》2008,(3):213-214
企业如何审视竞争与如何选择竞争战略,是竞争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长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认为,差异使企业与众不同,使企业间的竞争呈现一种不对称状态。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竞争性不对称与不对称竞争的概念,并就不对祢竞争的思维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通过不对称竞争研究框架的搭建,能为企业竞争理论和战略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竞争优势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能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介,提出了一个有助于完整理解竞争优势内涵的概念架;然后从业绩、价值和能力三个视角对近几年兴起的竞争优势演化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并认为整合多理论视角是竞争优势研究的必然趋势;最后对竞争优势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银行稳定是一个古老而又弥新的课题,银行业自身的竞争显然对银行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本文综述银行业竞争的衡量方法。首先界定银行业竞争的概念,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并评述了不同的衡量方法。理论发展的脉络表明:只有通过拓展对银行个体的分析以构建其微观基础,对银行业竞争的研究才能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企业竞争优势概念界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帅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196-198
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研究的主题。然而,对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本身的系统研究甚少,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界定也并不完善。在对企业竞争优势概念界定的相关观点进行综合的基础上,评析了各种概念界定的特点与不足,并通过吸纳与融合,对企业竞争优势概念予以较为全面、系统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刘夏薇 《经济师》2015,(2):34-35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并没有对竞争理论进行系统的论述,但是竞争理论却贯穿于整个《资本论》,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论述中。文章从竞争的概念、目的、分类、手段、作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资本论》中的竞争理论。尤其是关于竞争手段的论述,提出了新观点:以资本周转时间为出发点,从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两个方面论述了竞争手段。最后结合当前实际,探讨了《资本论》竞争理论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竞争理论与新古典综合竞争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马克思在继承和发展古典竞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观点。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竞争理论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与马克思相比,在竞争与垄断相互关系、竞争类型划分以及竞争作用等几方面的认识都有很大不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种理论研究目的、理论前提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对竞争本质的理解。客观比较二者的异同之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一定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竞争与效率的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但在“过度竞争”现象面前,人们对这种关系时常产生怀疑和争议。本文通过对经济学发展过程的考察,澄清了人们对竞争和效率等概念的误解,进一步明确了竞争促进效率的关系,并对我国“过度竞争”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创新视角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竞争优势“源”的理论阐释 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CA)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钱柏林(E.Chamberlin)在1939年提出。随后霍弗和申德尔(Hofer and Schendel)把它引入战略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10.
当前 ,中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十分突出。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本文在运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E .Porter)竞争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对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与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 ,构建了一个竞争发展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 ,解决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后发地区的发展 ,而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竞争战略选择 ,既应具有现实和实现的基础 ,也必将对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发展定位层面 ,应使之更趋实际 ,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在其战略选择层面 ,应在实效的基础上 ,使竞争优势与优势竞争相结合 ,构建起有效的竞争体系 ,促进后发优势的实现 ,最终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企业生态位与竞争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企业生态位的概念,并运用生态位理论对企业生态位宽度和企业生态位重叠的内涵、测度作了尝试性的探索.在一个环境资源有限的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与其生态位重叠的程度成比例关系.企业不仅要选择恰当的生态位,而且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生态位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企业可以通过生态位分离来实现生态位共生,从而避免由于生态位的严重重叠而引起的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基石。当前,日益动态复杂化的企业竞争环境对竞争优势的持续带来了巨大挑战,从而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文章对竞争优势理论丛林中的外生论和内生论进行了整合,从环境、资源、能力、制度等四个维度分析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产生基础,并对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为动态环境中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整合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3.
郭彬  郭焱 《生产力研究》2007,(22):110-112
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话题,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战略已由纯对抗型竞争思维转变为协作竞争、求取双赢的非对抗型竞争思维,论述了协作竞争的概念及实现途径:集团化改造和战略联盟。并就企业实施协作竞争战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从Marshall提出完全竞争与垄断的分类,到Robinson、Chamberlin的不完全竞争分类中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开启了第一次垄断竞争革命,第一次垄断竞争革命模型虽然设计完美,但却没有受到广泛的推崇,直到20世纪70年代D-S模型的提出及以后它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扫除了多经济领域中的技术障碍,从此掀起了经济研究中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革命,即第二次垄断竞争革命。D-S模型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空间经济理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影子团队是一个新兴概念,由来自公司内部不同部门的人员形成的一个竞争情报团队。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子团队,以及影子团队在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红梅  江崇莲  章金霞 《经济师》2011,(10):254-254
文章基于演化思想对多种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进行整合,按企业竞争优势来源、性质以及环境三个维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得到了基于竞争优势来源的"外生论——内生论——综合论"演化路径。通过对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演化路径的研究,从而使复杂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能够以不同的路径呈现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十分突出.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本文在运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竞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与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个竞争发展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解决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后发地区的发展,而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竞争战略选择,既应具有现实和实现的基础,也必将对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发展定位层面,应使之更趋实际,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在其战略选择层面,应在实效的基础上,使竞争优势与优势竞争相结合,构建起有效的竞争体系,促进后发优势的实现,最终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制定怎样的竞争战略以保持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本文先对传统的企业战略理论作了一个简单的回顾,然后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企业的竞争战略作了分析,得出了一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论述了基于产业选择的竞争战略理论和基于博弈论分析框架的竞争战略理论,其次对基于行为与过程分析的竞争战略理论和基于综合分析框架的竞争战略理论进行了评述,最后给出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潮流。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本文围绕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这一主题,首先阐述了竞争优势和跨国公司经营问题的理论依据,并对主要概念进行了讨论和界定。然后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