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连续性路径空间是步行健身行为高效性与安全性 的重要保障。当前城市建设中,能够被大众高效利用的健身 步道呈碎片化分布,全民健身导向下亟须在现有城市空间中 进行高连续性的步道网络化构建。以青岛主城四区为例,基 于连续性目标,通过对OSM数据的爬取与处理,形成适于连 续度赋值的城市基础路网数据。挖掘具有高连续性特征的铁 路沿线、高架走廊、滨河沿海、环景观外边界路径等潜力空 间融入步道选线设计,提出与地铁站点相结合的高连续性选 线技术路线。基于ArcGIS网络分析计算成本最小路径,兼顾 路口等级及公园、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的紧邻性进行步道 选线规划,并从连续度水平、便捷可达性、环境舒适性、空 间多元性几方面对选线结果进行探讨。该选线途径有助于提 升城市步行运动环境的健身利用效能,为实现高连续性的健 身步道网络构建提供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设计前期的项目定位选址、景观格局、景观形态及生态景观设计美学等,对当前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作了详细阐述,为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的建设为实例说明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作用,着重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受到公众和城市建设者普遍欢迎的生态设计理念。针对观音塘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总结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严格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控制人为干扰、建设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设计理念,并且应遵循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实用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阿什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依托区位环境和场地条件,以"天地人和"作为设计主题,从水体、植物、动物三个方面体现人与自然交融的设计思想。旨在建设生态和谐、景观优美、满足市民游憩需求、适于动物栖息的城市湿地公园,为今后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冠顶式步道是新兴的城市步道类型,因其独特的架空结构,给使用者带来与众不同的观景游憩体验。因此从人体感知的角度切入,依托韦伯-费希纳定律的函数框架及理论内涵,对中国首条冠顶式步道——福州“福道”及其所属环境对民众的心理所产生的刺激和感知强度进行量化,获取目前民众对于该步道的各种感知反馈,分析其景观环境现状。通过研究发现,公众对于步道设计建造品质的感知、游憩健身体验、观景体验以及整体景观营造的感知突出且良好,最后针对架空行走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青年人的精神压力不断增 加。现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 响,但目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健康 的促进作用研究较为缺乏。通过采集参与者在2段差异性高的 滨河实景环境中行走的生理信号和眼动数据,探究不同滨河步 道景观下青年人的压力缓解情况和视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以SDNN、RMSSD和Lorenz散点图为代表的心率变异性 特征(HRV)在不同区段的滨河步道下呈现明显差异,绿化程 度高的场景对压力的缓解作用更强;2)不同场景下的视线特征 与压力缓解有一定的关联性,行人的视线多偏向于步道滨水侧 开敞度高的空间,经过绿化程度高或有休憩空间的滨河步道场 景时,行人的视线更分散,压力缓解效果更佳。将缓解压力作 为滨河步道的景观功能之一,通过主动干预有针对性地进行滨 河景观类型与植物种植的改造,以期达到更好的滨河步道环境 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8.
公园绿地中的园林植物群落是生长在城市环境中的人工植物群落,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起到良好的生态作用,保证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当前,如何提高公园植物物神配置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群落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综合功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湛江市霞湖公园地理概况、植物景观的配置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湛江市更好建设生态节约型公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以及人们的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城市建筑越来越追求环境质量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绿化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以及生态公园等新理念的不断涌现,人们普遍要求更高质量环境城市生活环境。公园生态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成为生态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如何发展生态公园已成为我国园林事业规划的首要任务。本文提出如何巧借自然营造人工植物群落理念来设计现代生态公园的建设,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生态公园建设,希望给读者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湿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受人为活动干扰强烈,中国城市湿地存在面积缩小、功能退化、污染严重,特别是富营养化现象突出。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城市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分析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和城市湿地公园维护的原因和意义,力争使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全国同类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典范。并在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维护对策,并就当前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与保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区公园是利用率最高的城市绿地类型之一,其生 物多样性水平与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作为生物迁移的踏 脚石和城市生态网络的重要节点,其生物多样性水平的提升对 整体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十分重要。以北京市4个小型社区公园 为研究区域,以鸟类作为生物多样性指示类群,从公园生境结 构和干扰控制两方面入手,探究基于鸟类多样性提升的社区公 园空间设计策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梯度增加公园面积 或绿地率对小面积的社区公园鸟类多样性影响并不明显。提升 微生境丰富度、植物丰富度、灌木盖度,适当增加竖向层次丰 富的植物空间,增加植被高度及水面的设置对鸟类多样性提升 可产生积极影响。另外,通过地形堆叠、调整植物种植模式来 进行有效的公园边界设计,能够快速削弱外部交通干扰,合理 的功能布局则能对公园内部的游憩干扰起到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 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 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 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 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 园绿地区域空气负离子空间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园绿 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复层>双层> 单层、乔草>乔灌>灌草;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区域的空气负离 子浓度:落叶阔叶型>常绿针叶型>草本地被型>针阔叶混交 型>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滨水植物 群落>复层/单层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 浓度与郁闭度、叶面积指数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 基于循证设计的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及更新优化提供基础 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铜陵西湖湿地现状,结合铜陵市西湖新区 总体规划,研究在协同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为导向下的城市新 区湿地修复策略。重点阐述了公园在功能分区、土方水系和生 境植被上的规划设计策略:在功能分区规划上结合新区功能, 分区开发保护;在土方水系规划上保留场地肌理,统筹水系调 蓄;在生境植被规划上恢复栖息场所,营造多样景观。修复策 略平衡了湿地生态修复与城市发展需求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国 城市化进程中新区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可以将单个公园绿地、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居住社区等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道路系统、文化线路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和城市游憩的整体框架中,形成网络化的绿色游憩开放空间系统;又可融景观、生态、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建设等于一体,实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等有重要作用。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并对不同类型的游憩绿道分别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以设计提升公园游步道健步功效为目标,研究包 括:1)Meta分析合理健步量,提出推荐优化公园游步道一 周健步量组合方案:每周5~7d、中强度、200~300min, 以3.5km慢走、1/1.5/4km快走、3.5/4km慢跑为模数单 元;2)根据所识别的游步道景观要素与健步功效关系,提出 连续度、缓弹度、平整度、美感度4个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标准 及其指标;3)据此评价游步道的各类健步功效,结果显示塑 胶跑道主路最能提升慢跑功效;东西侧游园主路、平行跑道的 南侧木栈道连续度较强、缓弹度较好、美感度较高,最能提升 慢跑、快走类健步功效;夹江岸边的大部分木栈道因连续度较 强、美感度较高,能提升快走、慢走功效;其余路径更能提升 慢走功效,但部分转折过多、砂砾铺装的道路,健步功效不显 著;4)基于公园游步道一周健步量组合方案与健步功效评价 结果构建最佳健步功效游步道递归模型,根据“组合距离模数 原则”“运动路径连接原则”和“安全舒适多样原则”,模型 运算与人工筛选结合,优选出最能提升健步功效的鱼嘴公园游 步道一周健步路径组合,经试验证明有效。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17年提出的“城市 历史公园”遗产概念,辨析总结了其与城市在空间、时间、价 值维度的多重关联性;据此建构了“城园关联”视角下,以城 园、地段、园区、园景为空间尺度和以历史见证、公共文化为 价值线索的城市历史公园景观特征“多尺度”解析与遗产价值 “双系统”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鹅岭公园为例, 对其自重庆开埠设市以来各典型时期的景观特征与遗产价值进 行系统解析,以期为历史公园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夏季植物景观美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夏季园林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其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陆生植物景观评价中,最佳的植物配置是:杨梅+桂花+鸡爪槭+龟甲冬青+三叶草;过渡地带植物配置景观评价中,最佳的植物配置是:法国梧桐+水杉+垂柳;水域植物配置在评分中大众喜爱的配置模式是:构树+香蒲+花叶芦竹,由此可见人们对复合层次的植物景观及丰富的植物色彩配置更为喜好。(2)从SBE法得出的植物景观预测模型看,植物生活层次构成、植物种类、色彩数量、花朵比、郁闭度和灌草盖度与植物景观美景度成正相关,且色彩数量对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生态、社会和景观价值。文章在城市湿地公园迅速增长、相关理论研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选取游憩价值评估最为成熟的旅行费用法作为评估方法、长沙市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洋湖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其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结论如下:公园目前游客实际旅行费用为4411.983万元,而其总游憩利用价值为81 578.473万元,相比之下,公园应有的游憩利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很大程度的资源闲置,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设计是—门综合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以人为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植物,同时还应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以创造一个花团锦簇、五色斑斓和满目苍翠的生活环境。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园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与原则,并分析了公园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从而保证公园园林植物配置可以达到科学、美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园对环境的恶化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人们对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及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本文简要介绍国内外城市公园生态性规划设计的经验,并从城市公园景观整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的规划、植物搭配、城市公园地域特色、城市公园开发利用的综合影响及调控等方面提出建设城市生态公园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