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娇 《中国经贸》2012,(24):233-23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历经环节多、时间跨度大、管理程序复杂。而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资金保证是关键。本文提出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保障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确保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是为了科学评价土地整治建设的成效,促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本文阐述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及技术路线,最后提出建议从完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制定绩效评价规程等方面入手,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管护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法人(项目承担单位)以委托等方式确定管护组织和个人,管护组织或个人按照业主单位的有关规定,对项目土地、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林网等进行管理、养护的行为.项目工程的后期管护,主要涉及两个层面:即管理与维护.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是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保证投资效果、发挥投资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万国锋 《发展》2013,(9):75-75,80
加快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是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唐庄土地开发项目实施以来,靖远县按照"五个统一""三个结合"的整体工作思路,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开发整理、统一移民安置、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土地分配,土地开发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农  相似文献   

5.
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况、内涵及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进展,研究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分类及内涵,总结了土地整理的理论依据和土地整理几种模式。我们选择了合肥市作为调研的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对土地开发整理实践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当地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同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有必要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研究。在分析探讨过程中,认为土地开发整理具有相对性、地域性、多样性、复杂性、时限性等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新疆土地开发中占补平衡政策的执行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探讨占补平衡政策落实的举措:一是在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二是耕地补充计划要因地制宜,保证生态平衡;三是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规定;四是要制定最为优化的土地开发设计方案;五是要制定具体而又操作性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认定标准;六是强化项目的事后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定期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7.
小型水利工程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重要配套实施,测绘工作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结合自身多年测绘经验,本文侧重探讨如何做好小型水利工程测绘工作.  相似文献   

8.
孙冬梅 《魅力中国》2013,(29):385-385
土地整理工程测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土地整理测量中要认真做好每一步,这样土地整理测量的成果的质量就有了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等图件的质量就有了基础,才能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论证、预算、审批和工程的实施等工作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从投入、过程、产出、效率四个维度,项目资金运行、项目实施管理、项目建设业绩、项目实施综合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第三批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各团场的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绩效水平处于中高以上的共计23个,占51.11%,而绩效水平处于中低以下的有12个,占26.67%。由此表明,此次兵团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水平还不够理想,在项目实施的各个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土地开发整理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限途径。本文从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出发,提出了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详细讲述了土地整理项目"代建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徽省泗县先后承担了3个国家级、1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5600多公顷,土地整理项目几乎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总投资1亿多元,新增耕地119880亩,有效缓解了泗县人地矛盾和建设用地补充,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有效手段。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较大发展,但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提高和改进.本文通过对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已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变更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初步设计的变更,文章结合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实践经验,在对规划设计变更的形式、变更原因及变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局性观念、遵循技术规范和提高规划设计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耕地保护压力进一步加大,破解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矛盾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通过大力开发未利用地,改造中低产耕地,集约节约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来提高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要完成好这个任务,测绘工作是前提和基础.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中应用,以利于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测绘数据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数据,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保证.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但又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地籍、工程测量等专业测绘,比这些测绘工作更细致、更具体、更特色,同时更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创新之举,也是破解"三农"难题,建设新农村的有效载体,更是农民得利益、群众得实惠的德政工程、民心项目.本文从土地整理项目科学管理的目标分析入手,并在分析现行的项目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科学程序和若干对策与建议.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7.
李思铖 《魅力中国》2014,(12):235-236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始终是土地管理事业最突出的任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对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利用活动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不仅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且可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因此需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缓解用地供求矛盾,实现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例.着重介绍土地整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土地整理与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目的是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本文研究分析了各种措施下的土地整治潜力,为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性和可行性,为平昌县科学、合理的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立项选址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颁布实施,各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也陆续于2013年编制完成并发布,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坚持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实现耕地保护要落实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目标。而目前的土地整理工作多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忽视土地整理活动对耕地及其所在区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文章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出发,结合项目实际探讨土地整理项目中融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技术路线及设计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可为地区开展土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定边县堆子梁镇土地开发项目为例,提出土地优化工程措施,运用多因素法确定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新增耕地质量等别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新增耕地国家级土地自然质量等为14、利用等为13、经济等为13,通过客土改良,增加灌溉设施,改建、新建道路,补充耕地质量等别基本和周边耕地质量达到一致。本研究对于陕北地区土地开发项目耕地等别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并对补充耕地移交管护办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