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0年,蒲城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4000万元,其中当年收回2700万元;经人民银行批准,允放跨年度占用1000万元,贷款到期收回率为90%,有一半信用社贷款到期收回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湖南衡阳中心支行在当地党委和上级行的领导下,对今年的农贷发放工作,提前做了安排和布置。全区12个县的农贷指标,到2月中旬已先后分配到乡,有5个县、103个乡的1,141个农业社已确定了贷款额,到22日止共计放出农贷249万元,占今年实际可放数的31%。衡山等四个县发放的预购定金,共有46个乡、717个农业社,计54万元,占这四个县今年可放数的27%,发放油茶垦复贷款共有61个乡、327个农业社,计16万元,占四个县今年可放数的21%。从目前的发放进度看,衡山县的进度最快,到2月20日共放农贷118万元,预购定金48万元,油茶垦复贷款12万元,在具体做法上,一般都贯彻了全面算账,统筹安排,重点使用的原则。贷款分配到乡到社,大都是按照先安排预购定金和其他投放再安排农贷的精神,对预购多的乡、社就少放农贷,既要做到  相似文献   

3.
2003年,桐城市农行把拓展个人业务作为落实省分行党委提出的扭亏为盈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全年累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40户,48笔,金额1800万元,累收1500万元,到期收回率为:100%。通过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牵动,各项存款较年初增长10592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下降8个百分点,实现代理保险420万元,全行整体扭亏为盈,一举摘掉连续七年的亏损“帽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行在农贷资金供应上习惯于“放款不订期,还款不按期,春夏不收贷,秋冬搞突击”的做法。在管理上既无科学的管理办法,又无严格的考核制度。农金员不问期限,易收则收,不易收则不收。以致造成群众信用观念淡薄,资金沉淀越来越大。我行全辖八个营业所,农业贷款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四年,平均每年比七九年少放13.74万元,而逾期贷款平均每年增加22.26万元,增长速度为13.14%,使农贷余额从七九年底的169.3万元,上升到八四年底的345.8万元,增长一倍多。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年初放款,年中收款,年末压缩余额”似乎已成为我们农贷管理工作的一条不成文的“定律”。其实,它并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是束缚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枷锁”。特别是在当前,重点户、专业户种养致富日趋普遍化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仍然按照“春放秋收冬不贷”继续搞压缩年末余额来运用资金,这就更违农事了。拿合浦、灵山两个县来说,1981年第一季度发放贷款881万元,收回577万元;第二季度放1517万元,收493万  相似文献   

6.
广西宾阳县邹圩乡同仁村至1986年底共欠银行贷款10.7万元,其中:1978年前5.6万元。欠信用社贷款9.2万元,其中:1978年前5.2万元。人均负债51.5元。该村之所以长期大最负债,经调查,其主要原因是银行外勤工作人员少。在面广、量大的情况下,依靠一、二个外勤人员下乡很难把农贷的放、管、收工作做好。为了解决好这个矛盾,1987年,邹圩营业所与同仁村公所协商,让五位现任村干部任兼职储贷员,协助银行搞好放贷揽储,并按其开展的业务量付给一定报酬。一段时间来实践证明,村干部兼任储贷员能有助于营业所业务改观。同仁村公所干部兼任储贷员前后的放、收、储的情况比较就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行田林县支行坚持扶贫贷款的商业化管理和“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严格把好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两个关键环节,有效保证了扶贫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效。2000年底,全行专项贷款达17171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3.32%,其中正常贷款 12094万元,占比为70.46%,不良贷款5073万元,占比为29.54%,是全区农行系统专项贷款不良占比最低的县支行。1998年以来,我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亿元,除通过县扶贫总社发放的78万元小额信贷形成不良贷款外,其余正是正常贷款,不良占比仅为0.6%,我行专项贷款收息正常,专项贷款表内利息收回率达96.76%,综合利息收回率达78.97%。  相似文献   

8.
1999年,天长市农行杨村营业所通过支持企业发展,营造收息环境,圆满完成了支行下达的405万元收息计划,占天长市支行收息总额的24%,较去年增收248万元,利息收回率为100%,收息率达8.8%,较去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盈利8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盈201万元,人均创利12万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平乐县农行源头农场营业所成立10多年来,已累放各项贷款1.18亿元,其中1997年发放各项贷款810.7万元,累收867万元,年末贷款余额721.3万元,均无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全年收回贷款利息97.95万元,利息收回率100%,实现贷款“三无”营业所。这是该所长期以来从严治所、加强信贷管理的结果。一、强化信贷风险意识,坚持贷款“三性”原则。客观地说,农行发放贷款是存在风险的,关键是如何防范。该所自1987年5月建立以来,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他们始终把防范贷款风险、加强信贷管理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信贷人员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坚持贷…  相似文献   

10.
农贷资金运用上的六大变化恢复农业银行以来,柳州地区农贷资金的运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农业贷款(不含国营农业贷款,下同)发放金额之多,增长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全地区一九八二年对社队农业发放贷款7466万元,比一九八○年增加3655万元,增长95.8%,相当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九年的农贷发放增长数。农贷余额由一九八○年的7976  相似文献   

11.
乡镇建材工业是乡镇企业中一个需要量大的骨干企业,是农业银行支持的重点项目。如何支持这个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许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县七十年代支持围窑烧砖,一哄而起大都失败了,沉淀了大量农贷资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发放贷款近500万元,支持办起七个小水泥厂、18个红砖厂(轮窑)、二个轧钢厂,经济效益都比较好。八三年全县生产红砖5591万块,水泥14092吨,八三年建材工业总收入460.8万元,上交税企33.2万元,实现利润68.3万元,到期农贷90%以上能按期收回来。  相似文献   

12.
一、农贷项目保险的必要性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农贷资金的投放量也不断的增加.它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应当看到,近几年来农贷资金沉淀逐年增加,农贷沉淀量与农贷的投放量成正比例地增长,农贷到期无法归还,已成为农行的难题.以天等县为例,1983年底农业贷款余额为1004万元,其中是到逾期贷款的426万元,占总余额的42%,在到逾期贷款中,社队到逾期贷款为396万元,占到逾期贷款总额的93%,1985年底农业贷款余额为1538万元,其中逾期贷款的540万元,占总余额的33.1%,在到逾期贷款中,社队到逾期贷款为340万元,占到逾期贷款总额的63%,新贷到逾期贷款为200万元,占到逾期贷款总额的37%.以上的数据说明,近几年来农业贷款沉淀的情况是,老的沉淀尚未解决,新的沉淀又不断地继续产生.农业贷款沉淀不断增加的现象,决非是一两个县的问题,在农行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妨碍了农业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又严重地影响国家信贷收支的平衡,也削弱了农业银行在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信贷投向不合理,导致农业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农贷比重过小,与发展农业,增加农业投入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投向主次不明,农贷中非农业贷款增长过快。1988年我市非农业贷款投放3448万元,占全部农贷累放比重的50.29%,非农贷比重的升值,导致农贷比重下降.二是贷款选择上出现的“轻农重工商”的现  相似文献   

14.
灌阳县农行支行农业贷款从1979年至1984年,平均每年比1979年少放13.74万元,逾期贷数却平均每年增加22.26万元,增长速度为13.14%,农贷余额从1979年底的169.3万元上升到1984年底的345.8万元,增长一倍多。资金沉淀越来越大。1985年以后,该行采取农贷按期限管理与任务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情况有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灵寿县支行自组建以来,累计发放各类贷款64,000万元,所放贷款的企业销售货款归行率、银行贷款到期收回率、年末贷款利息收回率均达到了100%,实现了贷款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高度统一。这些成效的取得源自于把好"七关"。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两年,广西各级农行,不仅认真抓了扶贫贷款及时发放,也认真抓了到逾期贷款的收回,取得了明显效果。到六月底,今年全区累计放出贷款3712万元,比去年同期多放贷款391万元,累计收回贷款3502万元,比去年同期多收回2170万元。从1987年至今年6月累计放出贷款32795万元.累计收回贷款8422万元.到逾期贷款收回率达6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数字说明,广西今年放款进度比去年加快了.因为贷款收回势头较猛.因而贷款余额增长不多,仅仅增加210万元,出现了尚有可用指标多的情况。放款慢,有以下主要原因,应引起我们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西省襄垣县古韩农村信用社积极推广农户小额贷款,2001年末至2005年末累计向9824户农户发放小额农贷15512万元,小额农贷户数占各项贷款总户数的845%0,农户人均纯收入由2787元增加到4088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韩信用社累计收回小额农贷利息1192万元,小额农贷不良率由2001年末的64%下降到2005年末的13%,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满意的“三赢”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业银行将大部分农贷资金由信用社转放给农户,而农行直接放给农户的资金较小.如罗城县支行83年农贷发放244万元中放给信用社的有153万元,达66%.因此,放好信用社贷款,不仅是农行农贷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而且直接影响信用社资金营运.农行如何做好对信用社贷款呢?本文仅根据贷款方面,略抒探讨性意见.农行对信用社贷款现行做法的弊端:有些营业所对信用社贷款往往偏松,对信贷原则不严肃,表现有:信用社要多少,就给多少,贷完为止,他们认为:营业所信用社也是贷,不如给信用社贷省事;而信用社也乐意向营业所贷款.营业所有多少,要多少,动员农户存一元,不如向营业所贷两元省事.这样,所、社借贷之间,自发地成了“两相情愿”.行、社之间的存、收、放相互关系上是不够正常的,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茅坪场镇信用社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金融的竞争,齐心协力,合力拼搏,从1991年起,三年共收回1300户贷款,占全部沉淀贷款户的50%,累收利息56万元,百元贷款平均收息率达22.1%,1991年消灭了财务亏损包袱,走出亏损低谷,实现持平后,连续三年盈利。94年发放的各种贷款146万元,到期贷款收回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银行和信用社对农业信贷的管理,由过去对生产队进行双轨贷款做法改变为由信用社对“双包”户一口出。在信用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银行也就把贷款贷给信用社,然后再由信用社贷给“双包”户。这就出现了银行的大量农贷通过信用社这个口出去的新情况。因此,银行如何管好对信用社贷款也就成为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近两年来,银行对信用社贷款金额逐年增多。以贵县支行为例,80年底银行对信用社贷款余额是91万元,占农贷总余额的5.78%,到82年底上升到1338.7万元,占农贷总余额的48.47%,比80年增长13.7倍,到83年9月底止,贷款余额已达1703万元,占农贷总余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