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应用文献综述法与数学模型法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地价与各要素运行机制和相互关系研究,从理论层面厘清不同类型(用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体工业、商业用地价格均受环境条件、区域规划、宏观区位、经济水平和社会状况、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影响,工业用地价格受交通条件影响最大,商业用地价格受各要素的影响力大小较均衡;集体工业用地与国有工业用地地价影响因素差异显著,以往研究表明国有工业用地价格受供给影响较大,属于供给导向型,而集体工业用地价格表现为需求导向型,尤其对交通条件需求最为强烈;集体商业用地则与国有商业用地地价影响因素具有相似性,属于区位及市场规模导向型。  相似文献   

2.
土地价格是土地管理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对土地价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出让底价评估提供基础,也为拆迁补偿、企业资产评估提供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地价格的调查研究,探索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能够对土地储备战略的选择和地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从而实现土地资产最大化。基准地价是城市土地价格的基础参考体系,它不仅反映了城市内部各地段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的价格,而且反映了地价区域差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土地价格会不断变化。因此每隔…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轨道交通对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影响的研究文献,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结合影响土地价格的其他特征,建立了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地价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南京市土地价格受轨道交通运营的影响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城市区位圈内轨道交通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各不相同.从城市中心区向外围,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辐射逐步扩大,距站点距离的增加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有衰减作用.轨道交通对其周边地价的增值作用为政府对地价进行评估与监管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设用地不合理利用占用大量农用地和生态用地,土地价格是国家调控土地市场供需的重要杠杆。基于我国10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地价数据,分析城市建设用地价格扭曲的时空变动和影响价格扭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价格扭曲的绝对量呈上升趋势;(2)中西部城市建设用地扭曲程度快速上升,区域间的"梯度化"特征逐渐消失;(3)对城市建设用地价格扭曲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和收入提升等推力因素、人口状况和城镇化发展等拉力因素显著加剧了城市建设用地价格扭曲,城市特征中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显著降低城市建设用地价格扭曲,而环境条件改善加剧了城市建设用地价格扭曲。  相似文献   

5.
土地调控背景下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玲 《中国土地》2006,(10):13-14
我国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现状相对于日趋完善成熟的商业和住宅用地出让市场来说,我国工业用地一直隐居土地市场热潮的背后,采取不透明的协议出让方式,用地价格与商业和住宅土地价格相差甚远。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城市地价动态  相似文献   

6.
城市间地价水平的关系──理论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城市自身的地价评估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但对城市间地价关系研究尚显不足.为此,首先研究了城市间的级差收益关系,其次从空间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了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地价水平关系.根据已知的城市地价水平,建立城市间地价水平关系函数式,求得其他城市的地价水平,予以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香港地铁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案例分析,研究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影响。研究方法:局部线性回归、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提升十分显著,其一次影响半径为350 m,二次影响半径为550 m,并建立了地铁站点与商业地价影响的空间地价模型。研究结论:政府应重视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用地的规划和出让,适度提高站点周边商业用地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发展和变化的聚焦地带。对城乡结合部地价进行调查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城市化过程的地价水平和变动规律,也可以透过土地市场和价格的研究对城市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探索,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导向和政策建议。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变动规律,以及土地价格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讨论,并试图揭示城乡结合部地价的变动规律及其对土地市场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义乌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类定级的基础上,以实地调研收集的区域集体建设用地交易资料为依据,采用样点法和修正法分别测算各级别基准地价,取二者平均值作为义乌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各级别基准地价,并与义乌市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修正法可作为集体建设用地价格评估的有效手段。(2)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差异明显,表明在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相当的前提下,法律政策制度在土地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日益显化。(3)借鉴城镇土地定级和估价的技术流程和主要方法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立体综合用地宗地价格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具有多权属、多用途特性的立体综合用地地价评估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评述法,数学模型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立体综合用地价格的影响因素,设计了由综合基准地价、用途、地价空间分配决定的立体综合用地宗地价格评估方法。研究结论:立体综合用地宗地价格评估方法,可用于宗地地价评估,亦可应用于不同用途、不同权属、不同楼层的地价分摊。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刻画、分析土地价格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本地与溢出影响。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城市之间的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负向互动影响,城市间的产业转型升级并未出现协同演进,相反,演变过程呈现出类似“零和博弈”的特点。(2)总体层面上,土地价格的提升推动了本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但抑制了周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不利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演进。(3)分用途层面上,商服、住宅用地价格的提升未能有效促进本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明显的负向影响;工业用地价格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本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论:政策工具层面,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可以适度提升其工业用地价格;对于较高的城市,则可以降低其商住用地价格,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度安排层面,应通过财税、政绩考核、土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联动改革,减轻土地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价格标准、土地税收标准应与城市土地的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水平保持一致。然而现行的城市土地市场中,常常只注重对一个城市内部的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而缺乏宏观调控城镇土地价格的分等研究。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城镇土地分等的历史,并详细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城镇土地分等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的空间错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构建了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指数,探索2000—2018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全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各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的差异减小,总体呈现从沿海城市向内陆递减的特征;正向错位区域增加,分布从东部沿海扩张到中西部地区;负向错位区域减少,零星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呈现集聚格局,且集聚格局变化较大;高值集聚区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加强,低值集聚区由四川周边城市集聚转变为以四川为中心的周边省市集聚的格局。(4)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影响变强,而劳动力规模、交通条件、技术创新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影响变弱。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存在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商业用地基准地价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家庄市作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试点城市之一,利用深圳市凯立德计算机有限公司的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动态更新系统(简称“凯立德软件”),完成了市区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论述了凯立德软件在石家庄市区划分土地级别及测算基准地价中的应用,研究了商业用地样点地价与土地定级单元总分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地价测算模型求得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2008—2019年长三角城市地价数据,实证分析地价增长及空间分异格局、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地价历经复苏增长、相对企稳、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4个阶段;(2)城市间地价差异整体缩小,并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依赖性;(3)不同层级城市地价受到核心城市地价变化影响而呈现出相似变动和关联特征;(4)长三角区域地价空间关联格局成因主要是要素流动聚集效应与市场联动。研究结论:当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城市地价一体化效应还不强,应进一步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土地要素流动、土地市场整合与地价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2000 — 2006年面板数据,分析省会城市居住地价的差异、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研究方法:混合OLS估计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省会城市居住地价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2005年及以后地价增长明显,且东部地区地价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将城市间居住地价的影响因素分为全国宏观经济因素、区域整体差异因素和城市个体因素三个层面,并基于引致需求理论,构建更具实效性的城市居住地价影响因子体系;(3)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均GDP、国际旅游收入、2004年8月31日之后土地供应方式的重大转变(正向关系)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向关系)对居住地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面板数据模型是中国城市间地价问题定量分析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及其地区间的差异。研究方法:根据集聚经济原理构建城市土地产出率模型,利用全国城市面板数据检验基础设施对土地产出率的贡献。研究结果:控制了实物资本和劳动投入密度等土地产出率的基本决定因素后,基础设施资本密度是土地产出率的重要贡献因素,各项基础设施都有独立的贡献;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在西部地区的增长对城市土地产出率作用最大,在东部次之,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各地应根据自身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边际收益有选择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节约土地和促进增长的综合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城市各业用地价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深入研究商业、居住、工业各业地价走势及其内在关系,辅助宏观决策。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近10年来,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总体向好,但各业地价发展不平衡,协调性较弱,没有形成科学稳定的内在机制,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研究结论:坚持各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方向,充分发挥价格信号的作用;深化紧缩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校正地方政府的宏观非理性倾向;适时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兼顾显化资源价值、引导经济布局、参与国际竞争等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省会城市紧凑程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基于“紧凑城市”的理念,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居住用地及工业 — 商业 — 交通用地、人口密度和城市密度4组变量揭示近10年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和人口增长态势,并以城市密度的形式对省会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省会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工业 — 商业 — 交通用地扩张速度惊人,中国省会城市基本上处于工业导向型城市发展阶段。省会城市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研究结论:结合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密度,可以将中国省会城市按照特性分为三类,但城市紧凑程度的多样性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未来的研究需要引入更多的变量。  相似文献   

20.
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e mechanism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based o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role of the administrative border tends to be ignored. Combined with empirical study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border effect on urban land expansion. Firstly, we propose three hypotheses and develop an initial model. The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is applied to the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findings in the case study, we concretize the border effect and reveal the mechanism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borders have an indirect effect on urban land expansion. The indirect effect consists of the influence of administrative borders on medium and the impact of the medium on urban land expansion. The border effec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fluence of administrative borders on medium, while the disparity in border effect among cities and different years is determined by the impact of the medium on urban land expansion. Between 1990 and 2010,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the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were dominant components of the medium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THR). The social fixed asset was an important medium when regional marketization and integration were at a low level. Although urban land expands in the limited space built by administrative borders, it is caused by cross-border communication among cities. Findings in the paper are expected to enrich our knowled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rders and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provide potential support for the delineation of Urban Growth Bound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