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和产业化等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在外国政府贷款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汇率风险认识不足。本文总结某汽车项目汇率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防范外国政府贷款汇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钟尔慧 《广东财政》2001,(11):50-51
外国政府贷款,指的是外国政府向我国提供的长期优惠贷款,它具有政府开发援助的性质。据广东省审计厅调查资料显示,到2000年末,广东省现有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122个,转贷协议总额19.2亿美元,实际已利用贷款总额18.6亿美元。广东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资金大都投放在交通能源、公用事业、工业及加工工业等方面。综观这几年审计调查,广东省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兴建的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不容回避的是由于对外国政府贷款资金的管理机制、项目管理、跟踪、监督不够,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外国政府贷款资金的使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东财政》2001,(4):45-45
2001年2月28日至3月2日,广东省财政系统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工作会议在湛江市召开。会议就外国政府贷款的概况与特点、贷款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如何与外国政府磋商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贷款项目四个方面做了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4.
读了上篇本刊记对“保久奶项目评估会”的全程纪实,您一定想了解到底怎样准备外国政府优惠贷款项目的评估?本刊特邀请“保久奶项目”评估团专家于晓明,谈谈多年参与双边贷款项目评估的经验。于晓明先生参与了10余个外国政府贷款的项目评估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5.
上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要量力而行□韩绍强宋绍贤外国政府贷款,是利用外资的形式之一。它是一国利用其预算资金对另一国提供的优惠贷款,包含很大的赠与成分和双边经济援助性质,具有贷款利率低、期限长等优越性。能够争取更多的外国政府贷款,无异对降低投资成本,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6.
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管理办法进行了调整,将过去那种政府帮助企业跑项目,一旦企业经营处于困境,转贷银行被动垫付的情况,调整为企业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效益的好坏不仅与企业自身有关,而且直接与省级财政是否形成垫款密切相关,减少了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改变了过去转贷银行因转贷项目的效益差而被动垫付的情况,使转贷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我国2003年和2004年的人均GDP分别为1087美元和1269美元.目前为亚洲主要接受国外贷款的国家之一。参照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5年发布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我国将来自政府间双边援助计划的资助统称为“外国政府贷款”。除外国政府贷款外,我国还接收来自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资助。两种援助渠道的贷款统称为国外贷款。  相似文献   

8.
9月2日,部分省市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前期培训会在太原召开。会议就近期列入财政部备选项目清单的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进行了讨论。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属地方金融类企业监事会主席高向新出席会议并讲话。截至2011年上半年底,我省正在执行中的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共48个,累计签署转贷协议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际市场汇率变幻剧烈,导致政府外债成本加大。辽宁省锦州市规避债务风险,自2006年起,利用国际金融衍生工具——汇率掉期取得了显著成就。7月9日,该市财政收到由美国花旗银行和雷曼兄弟银行转来的外国政府贷款汇率损失补偿金3850万日元,  相似文献   

10.
日前,国家发改委下达了2006年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规划第一批计划,共有42个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列入了计划,安排外债规模共3.7亿美元。同时,国家发改委还下达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006~ 2008财年备选项目”的规划,贷款规模约30~45亿美元。虽然我国利用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在内的外债资金规模不断增大,但总量、结构等各项外债指标均在国际安全线以内,并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债风险的必要性政府外债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我国早期借入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一般为软贷款(SDR),不存在利率风险,1999年7月我国从软贷国"毕业"后,借用的政府外债利率是以伦敦金融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计算的,因此,政府外债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面临着直接的利率风险。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由于国家外汇体制改革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巨幅变化,给一些项目带来巨额的汇率损失,给各级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和财政风险。因此,加强外债风险管理,合理有效地规避债务风险,确保我国经济安全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利用外资包括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解决我国资金短缺的重要机会和途径。 几年来,我省农业、林业、水产等部门利用世界银行、外国政府贷款发展开发性生产,取得显著成效。至目前为止,已执行的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共有六项7364.5万美元。 我省利用世界银行在我国的第二期农村中间信贷发展水果、家禽、水产养殖项目,并取得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05第28号】规定,境内企业、机构、团体均可申请借用国外贷款,并规定借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及与贷款混合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陕西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外国政府贷款管理,转变合作模式,扩大了与双边及多边政府的合作深度和广度。截至2010年12月,共签约外国政府贷款项目86个,  相似文献   

15.
马俊丽 《财政监督》2007,(10):40-40
为了对货款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更好地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支持经济建设,使贷款资金能够规范、安全、有效地运行,山西专员办对山西某焦化不附带条件贷款项目进行了检查,发现该项目存在资本金、配套资金不到位、未按贷款规定范围和用途违规施工建设、贷款项目末进行独立的财务核算、借款人与实际使用人不符等问题,致使贷款项目没有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对贷款项目的绩效监督,具体措施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程晓楠 《中国外资》2011,(17):73-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各项措施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外国政府贷款是中西部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公益性事业以及小型工业项目的重要融资方法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浩 《理财》2001,(5):26-26
外国政府贷款是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政府在双边财政合作的形式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性长期优惠贷款。改革开放后,我国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向外国政府、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或区域性金融机构举措借了大批外债,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城市基础建设、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从我们对我市政府外债调查的结果来看,政府外债项目的的确加快了外债调查的结果来看,政府外债项目的确加快了我市的综合发展,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但盈利性项目的经济效益不甚理想,政府偿债风险日益增大,在外债的借、用、管、还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荣 《云南金融》2012,(7Z):132-133
<正>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是我国电力工业利用外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外国政府贷款中又以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OECF)贷款为主。日本政府的日元贷款属于反映政府外交政策意向的、带有部分援助性质的贷款。中国电力项目使用日元贷款始于1980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电力的紧缺以及资金的匮乏,日元贷款的使用达到了顶峰。迄今利用日元贷款的大型发电设施建设项目有北京十三陵抽水水电站、湖北省鄂州火力发电站、湖南五强溪水利发电站、天生桥水电站等。  相似文献   

19.
杨荣 《时代金融》2012,(20):132-133
<正>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是我国电力工业利用外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外国政府贷款中又以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OECF)贷款为主。日本政府的日元贷款属于反映政府外交政策意向的、带有部分援助性质的贷款。中国电力项目使用日元贷款始于1980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电力的紧缺以及资金的匮乏,日元贷款的使用达到了顶峰。迄今利用日元贷款的大型发电设施建设项目有北京十三陵抽水水电站、湖北省鄂州火力发电站、湖南五强溪水利发电站、天生桥水电站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侯马市在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款贷款、吸纳国外先进管理技术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显现。一是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二是利用外资对吸引投资机构和社会民间资金。三是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改进政府公共投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