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孙旭 《财政监督》2011,(23):53-55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三种分类标准,即流动与非流动、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金融与非金融。本文通过回顾资产负债表三种项目分类标准的变化以及理论界、实务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按照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金融与非金额分类标准重新分类编制资产负债表。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关于资产负债表项目分类标准最新观点的分析,对我国资产负债表项目分类标准的改进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虽然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了修订,但其范围应进一步扩大,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分类、非货币性交易的判断标准均应进一步完善,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规定始终不应大于其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3.
外币报表折算是当今国际会计问题中令人最伤脑筋和争论最大的技术问题之一,就世界范围来看,其会计理论和实务还没能得到圆满的解决。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币报表折算业务已日趋频繁,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这方面具体的会计准则。本文试图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的有关问题初步探讨,并提出我国企业目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现实选择。一、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中的矛盾从20世纪30年代起,对于外币报表折算,出现了流动与非流动性、货币与非货币性、现行汇率法与时态法。前两种方法都是依据对资产、负债的分类来决定选择何种折算汇率。但…  相似文献   

4.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在外币报表折算上先后出现了流动与非流动性法、货币与非货币性法、现行汇率法以及时态法。前两种方法仅仅是依据对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方法来决定选择何种折算汇率。但是,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属性并不一定与折算汇率的选择相关。鉴于此,本文仅对当今最为流行的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进行分析。这两种折算方法已被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外币折算》的征求意见稿所采用,本文的分析或也有助于对这一征求意见稿的理解和完善。一、时态法时态法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学家伦纳德·洛伦森于1972年提出,并在1975年被美国财务…  相似文献   

5.
捐赠和政府援助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会计实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尚难由(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解决的会计业务。如企业接受捐赠和政府援助,企业取得免税和获得无息或低息贷款等,这些业务的会计处理还得不到规范。本文拟就这方面的会计处理作一些探讨。(-)非特定项目的非货币性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我国会计实务界对非特定项目(企业经营性)的货币性政府补助确认为当期的收益,国际会计惯例也是这样处理。但对于补助资产是固定资产或土地使用权,确认为收益时,有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递延法。1.直接法是企业一旦收到政府补助的固定资产或土地使用权,就借记“固…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构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商业银行是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经营大量货币性项目,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事的交易种类繁多、次数频繁、金额巨大,要求建立严密的会计系统,并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及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分支机构众多,分布区域广,会计处理和控制职能分散,要求保持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会计体系;存在大量不涉及资金流动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要求采取控制程序进行记录和监控;高负债经营,债权人众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受到银行监管法规的严格约束和政府有关部…  相似文献   

7.
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机构)对外披露的最主要的会计报告就是资产负债表。从目前各行资产负债表形式来看,存在着报表项目分类不一致、报表项目标准不统一、统计口径不尽相同等现象,使资产负债表缺乏同业可比性和分析基础,信息的利用和共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利用率也因此而降低。我们尝试制作统一的资产负债表形式,使各银行机构资产负债表在统一的项目分类、项目名称、项目内容的框架下,形成银行机构间经营成果的横向可比和合并,修复会计报告信息缺口,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和披露,为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提供另一类参考依据,提高微观经营与宏观管理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澳大利亚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情况进行介绍,并对澳大利亚统计局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编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现状、机构范围、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分类及估值方法进行梳理,着重介绍了澳大利亚政府资产负债表中一些特殊项目的资产和负债的估值。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践,对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是绿色债券的重要发行人之一,然而我国政府债券基本上长期处于绿色债券的视野之外。本文通过对比参考国际绿色债券识别与分类标准,识别我国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实际现存数量及其金融特征并探讨适合我国的绿色标准。结果表明:第一,地方政府债券的多种绿色识别分类标准存在一致性与差异性,债券投资项目存在对应关系;第二,GBP与CBS两种识别分类标准具有完全一致性,为我国绿色地方政府债券标准制定提供可行参考;第三,以现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为标准的识别分类结果与GBP、CBS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城镇基础设施、绿色服务四个投资类别;第四,绿色性质更高的债券发行数量与发行规模均更高,但加权平均利率与加权平均利差保持在基本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宇霞 《会计师》2010,(8):29-31
<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问题一直倍受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更成为争议的焦点。本文从对2010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和《中级会计实务》几道例题的分析出发,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解释2008》,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其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做一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货币经济学中,恰当的货币定义一直是各学术流派争论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许多创新型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货币特征,本文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从中央银行金融统计理论与实务角度,对尚未纳入我国货币总量的部分金融创新产品的货币性进行讨论,对我国更宽范围货币总量定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的兴起发展,外币报表折算问题日渐突出,当前的争论集中在于采用何种方法作为折算方法:时态法还是现行汇率法?本文认为,从时态法所具有的理论优点及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它是适合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最佳方法。一、时态法的理论评价1972年,美国会计学家洛伦森首次提出的时态法,这突破了传统的囿于资产负债表项目分类的研究角度,以报表项目的计量属性作为选择折算的依据,为外币报表折算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从总体上看,它具有以下优点:1.合理的计量依据。在时态法下,非货币性资产及负…  相似文献   

13.
周宾 《会计师》2019,(6):9-10
土地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学者和实务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关于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因为基础理论、可参考案例较少和学科局限性等原因,关于我国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目的、编制基础、会计假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的框架,为报表编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国货币供给扩张带来的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对外资产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导致我国的基础货币不断被动增加,货币供给不断扩张,引起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文中,笔者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出发,具体分析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额对外汇增长的影响以及其对基础货币供给的影响,并根据当前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有关外币报表折算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投资业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使得作为跨国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前提的外币报表折算显得越发重要。但目前国际上在外币报表折算中折算汇率的选择和折算差额的处理,尚未形成一致的国际惯例,使得外币报表折算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会计实务的主要差异所在。一、世界各国所遵循的折算方法存在差异。目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主要有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由于这几种方法各有利弊和侧重,以及世界各国的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同业业务"三足鼎立"的局面显现。本文首先运用大量统计数据从业务规模、业务结构、资金流动三个方面对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勾勒出金融同业间资金流动的轨迹。在此基础上,结合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动的考察,研究探讨了银行同业业务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次贷危机引发以来,金融衍生工具已成为全球讨论的热门话题,探讨金融衍生工具特征的分析和风险研究随之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发展比较晚、种类少以及不为广大投资者所了解等情况。因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深入理解及其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展我国的住宅产业、解决居民住宅问题需要住宅金融强有力的配合,已为理论界、实务界达成共识。但住宅金融究竟该如何发展,如何把握住宅金融对住宅产业及住宅消费的支持力度,是其关键所在。本文试图对发展我国住宅金融问题作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余世文 《财政监督》2011,(11):44-45
我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经历了三次修订。1999年颁布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为非货币性交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但准则关于非货币性资产及交易的分类和实务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的不规范损害了会计信息的质量。2001年的新准则较好地解决了旧准则存的问题,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受到了一定的遏制。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适应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本文梳理了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发展历史,对1999、2001和2006年三个版本的准则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并指出了现行准则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春霞 《财政监督》2011,(32):44-45
我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经历了三次修订。1999年颁布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为非货币性交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但准则关于非货币性资产及交易的分类和实务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的不规范损害了会计信息的质量。2001年的新准则较好地解决了旧准则存在的问题,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受到了一定的遏制。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适应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本文梳理了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发展历史,对1999、2001和2006年三个版本的准则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并指出了现行准则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