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白文华 《财会学习》2015,(17):142-143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对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实行分国限额抵免法计算征税,境外所得已纳所得税,低于限额的部分允许抵免所得税,高于限额的部分不允许抵免,但可以在以后的五年内实行抵免,限额是指境外所得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另外,企业所得税法在免税中还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取得的权益性投资收益可以免税”,但对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没有进一步明确,我们在执行是是否可以比照执行。这些问题在我国现在实行“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出现一些重要的分歧,在修订企业所得税法时要求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2.
境外所得税抵免的计算一直是企业所得税的难点问题,而《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也是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填报难度较大的一张附表。本文从境外所得税抵免的基本规定出发,根据《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的设计原理和相关政策规定,对该表主要项目的填报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3.
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管辖权的重叠必然导致国际间重复课税。抵免法是各国推荐的消除重复课税的方法。本文在介绍国际税收抵免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就我国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并比较了新旧政策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行我国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相关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入手,梳理出现行税收政策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借鉴部分国家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相关税收政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居民企业取得境外所得时,通常已经在所得来源地按照当地的相关法律缴纳过所得税。如何按照我国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可抵免的境外所得税额是每个有涉外业务的居民企业面临的难题。本文介绍了居民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相关项目的计算,并以案例的方式进一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主要包括国内税制和对外税收协定两个部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国限额抵免不利于企业走出去,对境内、境外所得进行成本费用分摊操作性差,亏损弥补的限制抑制了企业境外投资动力,返程投资居民企业国内税收无法抵免,允许间接抵免的企业层级过少,对税收饶让的限制加重了走出去企业的税收负担,超限额抵免结转限制造成税收抵免不足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会学习》2010,(9):6-7
政策背景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明确对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允许抵免,2009年12月2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5号)。  相似文献   

8.
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分别以专门的条款确立了中国企业境外所得税抵免制度的框架。本文通过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原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下的企业境外所得税抵免规定对比,概括了境外所得税抵免制度的主要特征,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现行境外所得税抵免制度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王君 《中国税务》2010,(4):34-36
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走出去”,战略的推行,也需要税收法律法规的规范与支持。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明确相关原则,细化操作办法,2009年12月2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5号)。  相似文献   

10.
税政法规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年12月25日财税[2009]12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企业取得境外所得计征企业所得税时抵免境外已纳或负担所得税额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2011,(7)
<正>财税[2011]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5号)的有关规定,现就高新技术企业境外所得适用税率及税收抵免有关问题补充明确如下:一、以境内、境外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总收入、销售收入总额、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等指标申请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即对其来源于境外所得可以按照1 5%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在计算境外抵免限  相似文献   

12.
黄伟光  黎鲤 《中国税务》2010,(10):31-32
7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这是在2009年12月25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5号,以下简称125号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作出的详细解释。本期“税法解析”栏目邀请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士对操作指南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并指出和之前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释义指南等相关规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会计师》2017,(22)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操作指南〉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号)的有关规定,现就企业境外承包工程税收抵免凭证有关问题公告如下:一、企业以总分包或联合体方式在境外实施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下同),其来源于境外所得  相似文献   

14.
境外投资纳税筹划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阳 《新理财》2010,(9):79-80
以下将通过示例对间接控股架构下的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进行具体分析。 假定中国企业通过一家全资中间控股公司(例如香港公司,股息收入和汇出均不征收香港税)分别持有高税负国家(地区)(所得税税率30%)和低税负国家(地区)(所得税税率10%)的运营公司。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中国在"典型三角案"下进行所得税收抵免时如何适用相关税收协定的问题。认为当中国作为跨国纳税人的居民国进行抵免时,应当按照所得的归属确定相应所得在税收协定上的抵免义务;当中国作为常设机构所在地国进行抵免时,应比较其分别与所得来源地国和居民国缔结的税收协定,以该所得规定较低的预提税税率来计算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参照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对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明确企业各项所得的来源地标准、境外经济组织的税收身份、境外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抵免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25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税[2009]125号一文,对纳税人境外所得的税收抵免办法提供了指导。政策背景财政部、税务总局曾经在1997年发布了《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办法(修订)》(财税字[1997]116号)的通知,由于新企业所得  相似文献   

18.
《会计师》2018,(1)
<正>财税[2017]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5号)的有关规定,现就完善我国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个人所得税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后,居民个人取得境外所得申报及税收抵免的重要性逐渐体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3号,以下简称《公告》)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个人境外所得来源地判定、境外所得抵免及征管等规则,对居民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对完善所得来源地确定规则等《公告》带来的政策变化进行了梳理,结合案例对《公告》的内容进行了解析,并从注意政策新旧变化、对"追溯抵免"概念和内涵的理解等方面提出了适用政策需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境外企业所得税征管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研究相应的税收征管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征管方式,逐步完善和加强境外所得税征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境外所得的监控环节及征管难点并结合我国境外所得税征管现状,提出了加强我国境外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