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零售企业在价值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零售品牌战略时代已经来临。市场定位是零售商品牌战略的核心,对于零售商而言,品牌起的就是一个清楚地表达零售商战略市场定位选择的作用。AC尼尔森零售商服务部总监指出,中国零售商商业战略和战略定位之间的脱节,正是如今大部分零售企业所遗漏的盲点。因此,零售企业如何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成为了零售商品牌战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零售市场开放至今,外资零售巨头已经开始抢占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本土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如何摆脱这一困境是本土零售商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结合破坏性创新理论对家家悦进入农村市场开展破坏性创新的驱动力、破坏性创新行为进行了分析,为本土零售商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设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1992年我国逐步放开零售业,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5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业相继进入、占据中国市场。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中国本土零售商在感叹"狼来了"的同时也在加强自身竞争力。但是也有一些零售商的服务意识尚未跟上顾客需求的变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04,(3):32-32
“入世承诺不是让步,而是进步,”曾参与中国入世谈判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近日在杭州的中国零售业高峰论坛上表示,随着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本土零售业将迅速成长。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过渡期将结束,中国零售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以中国沿海中等城市杭州为例。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好又多、乐购、麦德龙、欧尚、家乐福、易初莲花、百安居等外资零售商纷纷入驻杭州,不仅自身业绩突出,也带动了中国本土零售商的快速成长。杭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杭州投资的10家外资商业企业,共设有15个营业网点,营业面积18万平方米,2003年零售额20亿元,占市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事实上,在中国不少城市,外资零售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规模、速度,远远超前于中国零售业的开放时间表。如今,无论是沿海地区的上海、杭州,还是西部城市成都、昆明。中国的绝大多数市民都能够在离家不太远的地方逛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名店。有的城市甚至把沃尔玛等外资卖场放在市中心黄金地段。然而,这种超前、快速的对外开放步伐引起了一些本土零售商的忧虑。他们担心,在强大的外资军团进攻下,中国零售业将节节败退。  相似文献   

5.
据CTR报告,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主要外资零售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都有所削弱,他们在过去十年高速增长的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占有率正面临本土军团的挑战。一季度,高鑫零售集团、沃尔玛和家乐福市场占有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一定程度下降,家乐福超市是过去一年市场占有率下降幅度最大的零售商。相反,本土的永辉超市却成为一季度增长最快的零售商,一季度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7.1%。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到未来的3-5年时间内,将逐渐取消从事商品流通经营的一切限制,除个别商品外,外商可以从事各种商品的零售、批发和特许经营,这意味着中国将全面放开零售流通市场。从理论上讲,此后,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开店将不再受数量、地域和股权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正>零售商的崛起,打破了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潜在的平衡关系。由于自有品牌能够给零售商带来更多利润,赢得顾客忠诚,因而受到越来越多零售商的青睐。当前,零售业竞争日益激烈,外资零售也加紧对我国市场的争夺,且零供双方博弈有日渐增强的趋势,制造商作为供给方加强了与零售商的谈判力量。此时,是否拥有和发展自有品牌,就成为当今本土零售商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零售商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零售市场大肆攻城略地。使零售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零售商业企业要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市场营销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全球连锁零售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的时代,玛莎百货这家全英国企业的行业目标公司,也同样面临着适应与转型。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与外资连锁、家居企业大规模收缩相反,在进入中国市场3年后,马克斯-斯宾塞百货公司(Marks and Spencer,即玛莎百货)并未如有些人预言的那样水土不服、关门大吉。虽然仍未盈利,但公司已经着手计划开设其在中国的第5家分店——新店铺定于2013年开业。其CEO马克·博兰德表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玛莎百货的下一个重点市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11日,是个什么日子? 相信中外零售企业都很清楚。按照中国在加入WTO时的承诺,这一天将宣告中国零售业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它更意味着中国对零售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承诺的兑现。 承诺兑现以后,意味着所有的企业,无论你是财富500强的国际零售巨头,还是新兴的外资零售企业,抑或中国本土零售企业,都将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当“公平”成为竞争的新规则,既有基础就成为决胜的重要所在。好像参与一场公平竞争的马拉松,起跑线前的体力、素质准备,就成为起跑  相似文献   

11.
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95年,几年来已成为在中国扩张最成功的外资零售商之一.目前,家乐福在中国总共拥有36家店.2002年,家乐福在中国的商品采购金额达到16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27%.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零售市场将全面开放,对中小零售商在外资和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双重挤压下,如何寻求做大做强?这一问题在第六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上备受关注。同时为中小流通企业提供了“自愿连锁”的新思路和出路,两家国际著名的自愿连锁机构也在会上向中国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相似文献   

13.
沃尔玛商业帝国启示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入世"步伐的加快,中国零售商业将在更大程度上对外开放,更多的外国零售商将进入中国市场。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我们的商业企业该如何经营?近年来各地商厦经营惨淡,商家们埋怨竞争太激烈,消费市场疲软;然而,外资的连锁店却红红火火,热阔非凡。是什么原因使两者之间反差如此之大?问题并不在于有没有市场,而在于能不能发现市场,把握机遇以求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实在应当向沃尔玛(WaI-Mart)学点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零售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零售市场已全面对外开放,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大多数是全球零售百强企业,而中国零售企业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幼年阶段,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有效资源分散,品牌意识弱,经济效益差,尚不能有效地组织与外资零售企业的争夺战。基于此,中国零售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应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路透上海2013年8月20日新闻中称中国最大网络交易公司淘宝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交易额增长97%,至809亿元人民币,淘宝总裁陆兆禧则表示"大众主流对使用网上零售渠道购买日常用品的接纳程度已有所提升"。而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2013年零售商调查报告则预测,今年中国零售市场零售额增幅将会同比前两年下降5至10个百分点,零售市场整体增幅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百货或偏重零售业态  相似文献   

16.
外资零售企业是否会挤垮内资零售企业 麦肯锡咨询公司曾经预言.未来5年内中国零售市场的60%将被国际三大零售集团所控制。最近.有关部门的领导认为:“如果内资企业今后竞争发展中的最大困难——融资得不到实质性的根本解决,外资零售企业可能会主导中国零售业.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国加入WTO以后,零售市场到底是谁的天下?外资零售业能否独步中国天下?  相似文献   

17.
茹莉 《企业活力》2007,(5):14-15
<正>随着WTO承诺的保护期的结束,中国零售市场对外资的开放不再有地域、股权等限制,中国零售业迎来了全面开放时代。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集团纷纷制定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新战略,我国零售企业面临更大的冲击和压力。  相似文献   

18.
杰逊  四海 《英才》2005,(2):48-48
虽然油品零售市场开放了,但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双头垄断,外资仍难造成威胁。国际石油巨头在中国的绊脚石又少了一块。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被保护多年的中国油品零售市场终于对外资开放。可是,分析家则认为,这个政策不太可能给中国国内市场带来太大的影响。两年以后可能是另一番情景。届时, 中国的油品批发市场也会对外资开放,随之而来的激烈市场竞争,将毫无疑问地对中国最大的两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9.
在2004年2月11日商务部发布的最新连锁零售企业排行榜上,1995年进入中国,单店年销售额达3.2亿多元的家乐福(中国)以134亿元的年销售额、41家门店数量位居第五,在单纯超市业态企业中排名第一,在单纯外资的零售企业中排名第一,世界第二在中国成为老大,家乐福可以说是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一个“样板”。 家乐福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所开的零售企业几乎没有出现过亏损,而除了家乐福有赢利外,几乎所有的在华外国零售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连沃尔玛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李梅 《现代企业》2007,(1):41-42
按照产业演变规律可以推测,未来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到5家世界级的零售巨头控制,30%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零头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与此同时,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万客隆等纷纷宣布其在中国的扩张计划。两年过去了,本土零售商与外国零售商进行了一场如火如荼的惨烈较量,我国零售业在竞争中逐渐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