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主动追求幸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移民现象即是典型体现。本文以迁徙对民生幸福感的影响作为案例,对地区、收入、环境等因素对民生幸福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民生幸福与经济的关系、总结民生幸福经济与管理的方法,以期对民生幸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比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更容易获得幸福体验。幸福感高低与居民的职业、经济收入关联性较高,对住房条件的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对医疗、交通、环保、安全等外部环境状况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影响武汉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民生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和社会因素。提出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快"软环境"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职能,建立以多数人幸福为目标的和谐社会;加强居民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衡量未来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就是居住城市的人们幸福感有多高。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建设“幸福城市”的过程中,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建设、民生改善、法制规范、环境改造等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的分析,得出了地方政府应实施:政府与民间沟通机制、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民生事业、规范法制等对策,以期达到不仅妥善解决问题,而且使“幸福城市”理念与传统执政理念相结合,成功建设“幸福城市”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总结多种幸福涵义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客观条件、自我及主观幸福的关系提出幸福整合模型,区分了幸福的四种测量范式:生活质量幸福测量、情绪状态幸福测量、自我完善幸福测量及日常体验幸福测量,并对这四种测量范式的主要研究分别进行阐述,以更为充分地描述幸福的不同测度,为幸福感的提升提供思路.最后提出在国民幸福测量中,幸福测量范式的全面融合已成为趋势,并对经合组织(OECD)的主观幸福测量模版、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国民幸福测量模版及欧洲社会调查(ESS)的个人与社会幸福测量模版进行了介绍,从而为政府改善民生,制定经济与社会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中国政府正从经济增长型向民生型的新范式过渡。保障民生幸福是政府合法性的道德基础,是政府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与最高的价值追求,因此建设民生型政府有着极为深刻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汤敏 《商》2014,(31):64-65
党的十八大有关民生幸福的报告中提出要把追求“民生幸福”、“共创幸福美好未来”作为施政努力的方向,而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物价水平又持续上涨。物价的走高是否会影响国民幸福,两者关系如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首先从理论方面分析了物价水平对于国民幸福影响的作用与机理,然后运用相关性分析与格兰杰因果关系等方法对物价指数与国民幸福指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于提升国民幸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海霞 《商业时代》2011,(35):20-21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感和对人的价值的积极肯定,是政府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反映了我国对于民生建设的新布局,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愿景.要实现人民的幸福与尊严,要把发展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协调统一起来;要改变重增长、轻保障,重生产、轻生活的经济发展方式,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要更多地关注能有效促进幸福和尊严增长的非收入因素;还要完善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为人民幸福与尊严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大玩特玩     
我们多年讲国计民生,往往是国计压倒了民生。但是现在的治国理念变了,讲以人为本,国计就是民生,民生就是国计,民生压倒一切,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会引发中国人生活质量的革命。这几年常讲幸福指数。有钱就幸福吗?多少钱才叫幸福?我们看到的经常是有钱人反而不快乐。这是个涉及到国民幸福指数的问  相似文献   

9.
任期制实施以后,地方官员出现任期过短、变更频繁的现象,同时经济增长成为地方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地区之间民生发展越发不平衡。基于2003-2015年间我国244个城市市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官员特征对民生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市长任期与民生支出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官员变更与民生支出显著负相关,官员发生变更的年份地方民生支出显著降低;市长年龄与民生支出显著正相关,年龄越大的官员对民生表现出更高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民生经济服务体系,以解决现存问题的较多涉及政府服务体系,而体系之外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则是需要开拓研究的。以市场化为主的区域民生经济服务体系的开拓建构,应以区域民生经济发展、提升、新增长极的产品与劳务为主。应开拓经济生活领域的区域民生经济服务体系;应开拓智能就业领域的区域民生经济服务体系;应开拓经济事业领域的区域民生经济服务体系。区域民生经济的服务体系的开拓研究,将更加有利于中国全球化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老龄化社会下人民对民生幸福的迫切需求以及西方积极老龄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结合我国积极养老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并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学理性思维,探究老龄化环境下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可行路径。这对于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的民生幸福思想,提高积极老龄化思想的指导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5)
人民不但是国家的主人,也创造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公共经济管理对民生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公共经济管理成了影响我国民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关系的内涵,主要阐述了公共经济管理对民生关系的作用,以期能够是我国经济更好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居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广受重视。居民幸福指数既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及质量,又反映人民群众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因此,分析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及影响因素,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人类追求幸福、实现全面发展的最好体现,亦是当代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省市进行研究,旨在研究各地常住居民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在践行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这一执政理念的过程中,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工商机关,应高质高效履职,努力实现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生幸福是经济学研究的回归,关注组织成员幸福感也属于管理学的研究范畴。探讨了如何把幸福经济学贯穿于管理之中,提高员工工作的幸福感。通过幸福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塑造员工的积极人格,培养员工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员工获得工作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8)
目前,我国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的问题,制定和实施了多项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了包括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廉租房、定向安置房、公共租赁房等多类保障性住房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住房是一国民生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水平至关重要。保障性住房的价格问题是研究保障性住房的关键,本文以两限房为例研究其价格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消协"确定2012年的主题为"消费与安全"。我想围绕这主题,就"消费安全与民生幸福"发表一点看法。这两个问题关系极为密切。幸福是指人们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生的永恒追求,是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经济学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经济学历史与现状的介绍,批判了不幸福经济,分析了经济学对幸福主义的疏离、对不幸福经济学的批判及幸福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当前中国政府正以民生为切入点致力于为民众幸福提供条件和保障。通过理念引领"幸福"、发展奠定"幸福"、政策指向"幸福"、机制保障"幸福"、环境孕育"幸福"、科学评价"幸福"保证施政纲领的实现政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出发,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居民消费函数,对我国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85—2007年期间我国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研究表明,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并且前者是导致后者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今后我国政府应以民生状况改善为导向,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降低居民对未来大额刚性支出的预期,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