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岚 《会计之友》2008,(35):94-95
1998年,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于2001年进行了修订;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12号——债务重组》(下称新准则)。研究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以及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8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旧准则),并于1999年1月1日起实施。该准则对规范我国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债务人借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等。针对这些问题,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于2001年1月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于1998年6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经过两年实践,暴露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财政部又在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随后发布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对原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进行了修改。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重新修订了债务重组的内涵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前,债务重组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其中“让步”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偿还债务。如果债权人…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财政部财会[2001]7号,以下简称新修订准则)对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原准则)进行了修改。新修订准则在债务重的定义、重组方式以及债权人、债务人双方的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并针对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日 ,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三项企业会计准则。同时还对《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五个具体准则作了修订。这将使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一、债务人的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 ,杜绝了利用“重组”获取利润的行为。债务重组准则原规定以公允价值作为…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后,分别规定了债权人和债务人方面的会计处理事项。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06)是在对1998年发布2001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原准则)进行修订完善而成的,新准则的制定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再次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称新准则)。本文从债务重组的内涵、债务重组方式、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旧准则相比,从中找出其差异,从而加深对新准则的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9.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变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较旧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计量模式和收益确认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对债务重组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也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0.
邓劼 《西部财会》2008,(1):45-46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此准则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顺应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但由于准则自身所存在的漏洞和一些人为因素,在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山东审计》2001,(8):34-34
财政部对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从定义、重组方式、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作了修订,并于2001年1月1日起离行。搞清修订前后的区别,正确把握修订后准则的新特点,对于全面执行债务重组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8年6月正式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后,财政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进行了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新准则在债务重组范围的界定,重组收益的归属,以及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处理方面都做了新的修订。本文在对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原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合理性,并指出了新准则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来,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给少数公司利用债务豁免操纵利润创造了机会。为防止类似问题的继续发生,财政部于2001年1月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八项准则。下面,就通过对相关条款的辨析来阐述新制度对利润操纵的遏制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债务重组,1999年《企业会计准则》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修订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修订后的债务重组没有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同时,债务重组不仅包括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还包括债权人未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2001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债务重组所产生的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再作为当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想依靠债务重组快速  相似文献   

17.
我国1998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要求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很多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为防范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财政部于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采用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并且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由于这种处理方法难以从根本上防范企业的利润操纵,财政部在2006年进行了债务重组准则的第二次修订,重新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本文在对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原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合理性,并指出了新准则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颁布前,我国执行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是1998年6月正式公布,2001年修订的版本,文中称旧准则。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旧准则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为了防范企业利用会计准则的缺陷进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促使我国债务重组会计与国际惯例趋同,又重新修订了债务重组具体准则,并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文中称新准则。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三项准则和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这些准则的公布引起了证券市场的极大反响,他大大压缩了企业利用债务重组、关联方交易等手段操纵利润的空间,并引发了上市公司、投资者等相关利益主体对经营性损益理念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熊程 《广东审计》2002,(3):20-21
为了规范企业发生的债务重组业务,财政部曾经于1998年6月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债务重组》。但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扭亏,避免被ST或PT,或者其他目的,利用此准则借债务重组之机人为调整利润。针对这一弊端,财政部又于2001年1月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其修订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债务重组范围的扩大原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这个定义讲明了债务重组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