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导致这一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而美国金融监管的缺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应吸取以下教训:加强对高杠杆金融产品的监督;调整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维持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监管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创新的飞速发展,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衍生产品多,产业链长,金融风险隐蔽等新情况使得金融危机的防范和监管日益困难。我国的金融创新刚刚起步,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当局必须改进监管服务,改善监管手段,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减少金融体系之外的不稳定因素,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从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这次危机启示中国金融业,必须防范国际全融风险,保持本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受和金融危机处理机制,保持金融监管水平与金融创新步伐同步,以保障我国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4.
刘妍芳 《商业时代》2012,(11):59-61
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在逐步复苏,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有效防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对金融危机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进行了再认识,阐述了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最后针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监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是金融创新的结果。金融创新不仅创造了新产品,给金融领域带来了新活力,也因此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扩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如何辩证地看待衍生金融产品的作用值得研究。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发挥衍生金融产品的积极作用,实现套期保值和风险规避,抑制其放大损失和风险的消极影响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必须明确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董洁 《中国商论》2020,(4):60-61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正迎来一个以科技驱动创新的新时代。金融科技指通过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改变与冲击着我国的金融业务、商业模式等。金融科技的本质依旧是金融,自然也会对市场风险以及金融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也应将金融科技纳入金融监管中。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然后研究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再辩证地分析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同时前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后危机时期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走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124-125
相对于过快的金融创新和自由化浪潮,金融监管长期滞后所导致系统性风险失控被认为是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为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这些措施的出台势必对未来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制定和金融发展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当前正处于加快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管理体制的我国,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正迎来一个以科技驱动创新的新时代。金融科技指通过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改变与冲击着我国的金融业务、商业模式等。金融科技的本质依旧是金融,自然也会对市场风险以及金融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也应将金融科技纳入金融监管中。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然后研究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再辩证地分析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同时前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可 《适用技术市场》2011,(18):50-51,56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均衡关系。它们在矛盾冲突中相互促进。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即金融产品与服务能有效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金融监管要能避免再次出现金融效应无限放大的局面是值得探讨的。结合我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现状.提出了两者平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金融创新是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房地产金融创新也会产生业务创新、监管不到位、宏观经济调控导致房地产市场震荡等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现实风险,引起了金融界关于加强监管的反思。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以银行信贷为主导,融资方式单一,金融产品创新层次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意识较弱。在我国房地产创新中应加强风险防范,继续推进房地产金融业务创新,稳步推出投资信托基金,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将创新房地产金融产品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1.
郑丽 《财经论丛》2006,(4):55-61
金融创新作为客观发展规律对金融监管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金融监管在某个时段可能会影响金融创新,但它最终要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本文应用博弈论分析方法论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关系,并借鉴美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动态博弈的例证,探讨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转变监管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孟丽娅 《商》2014,(20):104-104
金融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这其中金融监管在一系列金融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阶段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国各金融行业面临着全面的外部开放环境以及国际化金融产品的强有力竞争,在对我国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创新的同时相关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为此,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也继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便于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银行来说,所面临的风险也将更大。本文指出金融监管对于银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我国金融监制需要改进的一些方面及有利于我国金融监管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4)
互联网金融已然成为当今社会一股势头迅猛、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自身的风险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各种业态不同类别的风险,为改善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应明确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监管针对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并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路径,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从而实现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效率与安全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念、原则、机制、手段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金融监管中践行科学发展观,指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的改进应该重视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探讨了对混业监管体系及对金融创新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赵蓉花 《商》2015,(1):18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金融市场化的格局逐渐形成,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开始不断进入,促使国内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我国要想在众多商业银行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进行创新,不断的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然而进入产品的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所以就需要针对近日产品的风险加以辨别,同时建立起相应的风险管理模式,以此来降低金融产品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本文针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并为此推出几点管理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廖梦捷 《商场现代化》2010,(23):188-188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横扫全球股市、汇市及商品期货市场,给全球带来巨大损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金融创新过度及金融监管缺失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引,思考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需创新与监管并举。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此情况下我国金融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些年来,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我国金融体系已积累了很大的风险,而且随着金融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种风险压力还将继续加大。尤其是近年来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速,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加快,金融安全已受到了更多风险因素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作为金融监管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9.
张铁伟 《现代商业》2011,(20):30-32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可以看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创新,金融体系将缺乏活力;而监管失效,则会使金融创新无序发展,带来金融体系的动荡,甚至爆发金融危机。因此,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统一关系,使两者在动态的博弈中协调统一发展,才是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廖梦捷 《商业科技》2010,(23):188-188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横扫全球股市、汇市及商品期货市场,给全球带来巨大损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金融创新过度及金融监管缺失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引,思考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需创新与监管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