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营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建设投资;一是企业提存的折旧基金。这里只就使用折旧基金购置固定资产的问题,谈些意见。企业提存的折旧基金,按照国家规定,一部分上交,一部分留给企业使用。留给企业使用的折旧基金,叫更新改造资金。目前留给企业的更新改造资金,一般是企业提存折旧基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有些大、中型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多,折旧金额大,留给企业使用的更新改造资金数额也就较多。如:××厂,每年按折旧基金提存数的百分之五十,留给厂里的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规定:企业在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和应上交预算的折旧基金时,都应通过“应交折旧基金”科目核算。 这种做法把结算性质的核算内容硬塞进基金类科目中去,不但使初学者不明不白,而且也违背了设置帐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企业折旧基金计提不足的现状分析人手,对改革我国折旧基金制度提出几点不同的意见。一、现行体制缺陷: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折旧率偏低改革十一年来,我国企业折旧基金制度改革有立有破,但还仅限于折旧率的提高和折旧基金上缴与留用比例的调整,问题的症结尚未触及。现行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制度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折旧基金使用问题上流行的观点是:折旧基金属于补偿基金,只能用于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虽然也有部分同志认为,折旧基金在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下,行有余力,亦可用于扩大再生产,但也仅限于内涵扩大再生产。现行财政制度也规定,国营企业折旧基金只能用于:一、机器设备的更新和建筑物的重建,二、用于对原有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三、试制新产品;四、综合利用和处理“三废”措施;五、劳保措施和零星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5.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是通过折旧基金的建立和使用进行的。能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取决于折旧基金是否足额提取和折旧基金的使用效果。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折旧基金的建立建立足额的折旧基金是固定资产价值补偿的前提。根据现行的财务制度规定,折旧基金是固定资产原值与折旧率的乘积。因此,折旧基金的数额能否足够补偿固定资产的价值,由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一、按照规定,企业用基建借款或专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经批准用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归还借款,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答:按照本市财政局对《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的补充规定,“452应交折旧基金”科目下,设立“01应留用的折旧基金”、“02应交主管部门的折旧基金”、“03应交预算折旧基金”、“04归还借款的折旧基金”四个明细科目。经财政监交机关批准,用基建借款或专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归还借款时,企业可以将全部折旧基金的提取数,减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关规定,工(城市国营)农(乡村集体)联营企业是在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基本折旧基金环节上交纳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以下简称能交基金)的。此项能交基金应该由谁负担的问题,工农双方意见不一。工方认为:双方均不曾参与联营企业折旧基金的分配,既然折旧基金留在企业,应由联营企业负担。这就意味着工农双方共同负担,农方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农方已在分得的税后利润环节上交纳了能交基金,岂能双重负担?在折旧基金环节上交纳的能交基金理应工方单独负担才是。双方各执一词,因而产生帐务处理极不统一。本文对此提出探讨意见。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制度规定,有关折旧基金“上交财政或主管部门集中使用部份”会计分录是:借(减)记“应交折旧基金”,贷(减)记“银行存款”;同时,借(减)记“固定基金——国家固定基金”,贷(增)记“固定基金——企业固定基金”。勉思同志认为“上交财政”同“上交主管部门集中使用”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范畴的“上交”,不宜作冲减“国家固定基金”同样的处理。(见《上海会计》1981、第一期36页)我认为虽然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上交”,但是仍可以同样处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大修理基金是由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大修理提存率乘以固定资产的原值,从产品成本中预先计提,用来支付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一项专用基金。大修理基金的使用与管理制度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国以来,这项制度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1965年以前,国家在核定企业折旧基金折旧率的同时,核定企业大修理基金提成率。企业根据规定的比例,每月从成本中预提。大修理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只能用于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企业其他主要经济业务的记帐方法。 1.固定资产的拨入、拨出和流动资金的拨入、上交是怎样进行核算的? 答:流动资金是指企业运用在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等流动资产上的那部份经营资金。其资金来源大部分由国家预算拨给,形成企业的流动基金。 为了正确地反映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国家投资的增减变动情况,要设置“固定资产”、“银行存款”和“国家基金”等帐户。在“国家基金”帐户下面,可分设两个二级帐户:“固定基金”  相似文献   

11.
国家基金主要是指国家固定基金和国家流动基金。国家拨给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金,称为国家固定基金。包括用基建拨款、更新改造拨款和其他专用拨款,是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企业用基建借款和专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在投产后用增加的利润、交缴税金等归还的,也属国家固定基金。国家流动基金是指国家拨给企业供长期周转使用的流动资金。我国实行全民所有制企业流动资金由银行统一管理制度后,留给企业使用的国拨流动资金也属国家流动基金。  相似文献   

12.
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是进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维护好现有固定资产,除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按时进行大、中、小修理外,如何做好对现有固定资产的折旧足额补偿,使更新改造工作顺利进行,是保证实现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重要问题。工业企业的折旧基金是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主要资金来源。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投资动态     
国家提高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通知表示,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是国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是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搞活企业的可行办法,其主要原则是:“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一方面企业向国家包死基数,若完不成基数时,企业必须用自有资金补足,确保上交;超额完成基数时,其超额部分按一定比例减免所得税,超收多留。另一方面企业还必须保证其自身发展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增殖,技术改造等)。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中,一是折旧率的设计问题,二是折旧基金的使用问题。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前提是弄清楚折旧基金的性质是什么。在经济理论界,大多数同志都认为其性质是双重的:即既有补偿性质又有积累性质。许多人往往特别强调积累的一面。通过学习,我认为这不符合马克思的折旧基金思想。折旧问题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有一定的地位。他有过很多的论述。我们不应当只从他在某一个时期的论述来作结论,而应当掌握马克思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整个思想。本文,试图本着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一般是按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和该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或可完成的工作总量平均提取折旧。这种计提折旧的方法其弊端是: 1.折旧率过低;2.在物价不断改革的今天,提留的折旧基金不足以重置同样的固定资产;3.由于新的技术手段的使用使原有的生产手段不得不提前报废,现行办法不能将提前报废的因素及时折旧;4.固定资产实际使用不同,而提取折旧额相同,并不合理。  相似文献   

17.
王倩 《中国证券期货》2013,(6X):196-197
今年为国资委成立的第十年,在国资委的监管下,央企自2008年实行国有资本收益经营预算试点以来也有五个年头。关于国有企业上交分红的问题,一直是处于各方博弈的局面,一方面各专家学者及舆论要求提高国企分红比例的呼声很高,一方面国资委认为处于国企健康发展的考虑不宜提高上缴比例。今年二月初,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全面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比例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该《意见》的提出再一次将国有企业分红的问题推向了高潮。本文对我国国企近几年的分红现状进行梳理,进而找到目前我国国企分红制度存在的不合理点并提出建议,希望对建立一个系统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分红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对全市商业系统固定资产折旧基金的提取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剖析,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具体表现为: 一、固定资产折旧率偏低、折旧基金提取不足。虽然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应提高了商业企业的  相似文献   

19.
对《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注意的相关因素》一文的商榷四川大学会计系谢安山《上海会计,1993年12期发表了夏自厚等同志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注意的相关因素》一文(简称《夏文》)。文中讲道:“现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基金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物形态的补偿或从...  相似文献   

20.
目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工业企业,对于承包上交国家利润采取的基本做法有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和上交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等形式。在这些做法中,一个对履约双方敏感度都很高,事关承包能否顺利开展与成败的核心问题,便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承包上交基数与递增比例或分成比例”。这个问题直接决定着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