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的存货成本指的是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指的是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请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进行所得税处理?  相似文献   

3.
谷栗 《财会月刊》2007,(11):75-75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法是期末存货计价普遍使用的方法,但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方法分为单项比较法、分类比较法和总额比较法。本文从存货跌价准备的主营产品在出售时的账务处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对期末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应用进行研究,同时阐述了在应用成本与可变现...  相似文献   

5.
存货期末计价与账务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照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同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里的“成本”是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计算的期末存货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则“成本”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相似文献   

6.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非及相关税费后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5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计量的陈述为: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低者加以计量。存货计价中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存货历史成本计价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一、新准则与税法对存货跌价准备处理的差异对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对企业提取存货跌价准备主要是从谨慎性原则考虑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必须定期或者至少于年度终了时,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计价,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存货清查的范围既包括从企业集团外部购进形成的存货,也包括从企业集团内部购进形成的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期末计价的范围,也包括从企业集团内部购进形成的期末存货。当企业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中包括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时,则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就涉及到如何将对内部购进的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进行抵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当企业集团成员对因内部存货交易而产生的存货确认存货跌价准备时,所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应当是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该成员企业取得成本的差额。成员企业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同样需要对该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并同时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对于整个企业集团而言,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应当是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对企业集团而言的取得成本的差额;确认的相应的递延所  相似文献   

11.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或计量,下同)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存货按成本计价,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企业会计制度讲解》2002);同时根据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金额来确定“期末应保留的存货跌价准备”(即至期末止累计应提取的存货跌价准  相似文献   

12.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存货期末计量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其可变现净值,以便确定存货是否发生了跌价,是否需要计提跌价准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货品种、规格、数量繁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给会计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使许多会计人员不十分了解。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本文对可变现净值是否应按估计售价来衡量提出质疑,并对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可变现净值如何确定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可见,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关键是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企业在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时,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为基准。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企业必须定期或者至少于年终时.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计量.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跌价准备.并按比例结转当期已售存货的跌价准备.其存货清查的范围既包括从集团外部购进形成的存货.也包括从集团内部购进形成的存货。当企业本期计提或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中包括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计提或结转的跌价准备时.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就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抵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二是抵销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内部交易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抵销问题企业集团内各企业在编制个别会计报表时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 ,在期末要对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这其中包括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等项计提的减值准备。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就会出现合并范围企业内部交易形成的计提减值准备如何抵销的问题。以下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1 关于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 ,如期末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 ,基于谨慎性原则 ,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部…  相似文献   

18.
谨慎原则在会计业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存货跌价准备实施存货跌价准备是基于企业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对存货的期末计价,我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规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按成本计价。该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存货应符合资产定义的考虑,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到其成本价以下时,所产生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从企业稳健性生产经营的角度来考虑,应将该部分损失从存货价值中抵销,计入当期损益。目前通行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单项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一、内部存货交易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减值损失的抵销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发生内部存货交易后,若该项存货发生减值,则内部交易的买方企业期末应按照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该存货成本(内部交易卖方的价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确认存货的跌价损失。而在合并报表中,该存货期末的跌价准备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在每年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笔者的学习体会是:一、存货需计提跌价准备有5种情况:1.存货的市场价格连续下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价格无回升希望;2.使用某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其成本高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材料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该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账面成本;4.企业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使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