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造成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全世界经济因这次金融危机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中国金融系统受到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要少很多,原因在于国内银行的金融创新不足,杠杆率低,受次贷波及的风险也低;整个银行金融系统并不缺流动性。但是,国内实体经济此次却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风险源,如何抑制企业金融化亦是各经济体面临的一大难题。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经济运行规则和执行措施的"混合体",其设立形成的政策冲击效应和契约执行效应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文章从自贸区设立这一事件产生的冲击影响出发,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讨自贸区的设立是否影响中国实体企业的金融化水平。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动态检验发现其抑制作用存在持续性。机制检验发现,利润率均等化和融资约束缓解是自贸区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显示,自贸区设立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内陆重点城市企业、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明显,且存在所有制歧视现象。文章对推进自贸区增资扩容、推广试点区域有益的制度经验和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源于监管的完善落后于金融创新,导致金融机构放贷行为盲目扩张,各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潜在风险被人掩盖,从而导致金融泡沫一发不可收拾.金融危机的实质损害是经济中流动性的中断,导致生产缩减,而金融资产价值的蒸发、投资银行的破产倒在其次.文章就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广泛影响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引发美元的全面信用危机.文章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试图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爆发于去年9月的美国金融危机目前呈蔓延和深化趋势,有专家称,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正在形成,与金融危机第一波的冲击相比,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将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就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指出,金融危机还会持续,预计到今年第二、三季度,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达到最深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备级金融部门也多次呼吁“金融服务中有多项业务是商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这是金融危机给予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虚拟经济,即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生产性经济。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宣告了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华盛顿共识"所确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破产。因此,对内我们要严格控制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连锁风险,对外更要控制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传染。○发展虚拟经济必须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实现产业升级,又可有效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变质为泡沫经济。美国的教训还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规模。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法通过2002~2016年中国面板数据对我国的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下我国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及其二者的融合对实体经济发展均存在正向影响。然而,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而言,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因此,在保持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于实体经济增长为正向影响的同时,要重视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避免因为发展差距大而导致二者之间融合发展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异常动荡,各国经济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这次危机的侵袭。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遭受的损失似乎更为严重。面对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为稳定国家金融和经济发展,保证实体经济的正常运作.有关国家和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目前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有效和全面的改革。文章通过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对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赟 《湖北经济管理》2009,(17):134-136
本次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它比上世纪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对实体经济破坏程度要大得多,也给人类提出了一个甚为严厉的警示:过度的金融资本扩展带给人类的危害有甚于产品经济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逐利的本性,金融产品创新疏于监管,从而说明了对资本逐利行为进行有效规范是当今金融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普通金融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金融机构经营的专业化经济和规模经济,对金融部门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内生的金融机构数量一般是无效的,社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数量进行调整来提高金融部门的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然而具体是扩大金融机构规模、减少金融机构数量,还是发展专业性金融机构、增加金融机构数量,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赵静 《科技和产业》2020,20(9):28-34
基于普惠金融提供机构的多元性和提供金融服务的丰富性这两个特点,围绕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其提供的涉农金融服务来对山西省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山西农村金融机构方面营业网点稳步增加,从业人数明显增多,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比提升显著,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分布均衡;涉农金融服务方面银行涉农贷款产品丰富多样,农村保险密度和深度较低,总体来看农村金融环境明显改善,但是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e illiquidity statu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dens up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gap, hence affecting other economic agents that depend on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determine how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gap affects private invest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SSA). Annual time series secondary data from 33 SSA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2007–2018 was used. Using the general methods of moments (GMM) estimation technique, we found that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gap beyond 109.9% becomes detrimental to private sector investment while government effectiveness and investment by the government improve private investment. The study recommends th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ndertake liquidity protection measures as a means of protecting the stability status, while SSA governments invest in the economy and provide the needed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private sector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生态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四维 《改革与战略》2010,26(11):86-88
文章认为,目前的农村金融生态状况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在诊断当前农村金融生态难以改善的病因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生态加以改善,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必须以建立农村信用体系为突破口,以改革农村产权制度为动力,以培育农村生态主体为基础,以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为保证,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的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5.
任海军  王转 《特区经济》2009,(8):187-188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西部农村金融的支持,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和其相配套的农村金融制度在许多方面制约和束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西部农村金融制度中现存的西部农村地区典型的二元金融结构模式、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主体、金融机构监管不力等现象已经严重地阻碍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大力发展西部农村非正规金融、加强西部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农村信贷投入保护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解决西部农村地区农民贷款难、提高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工作效率的问题,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才能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One of Chinese economy characteristics is the geography dual-economy structure between the westem and eastem area. A feasible method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between the westem and eastem of our country is to study utilizing financial support, especially the financial support function of the medium and smal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west,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介入,金融产品及金融业务的创新已经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发展中国碳金融体系,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国内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碳金融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其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针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创新存在的几个问题,从构建碳信用交易平台,增强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及交易中介的作用和努力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金融已严重边缘化,严重束缚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改造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罗虚戴尔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农村金融环境特点,提出用此原则来构建农村中小金融合作组织,营造竞争性农村金融秩序,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石油、煤炭等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等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首先,政府要注重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与搭配,找准金融支持的着力点,使资金投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和领域;其次,金融机构要着力调整信贷结构,突破金融锁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满足企业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最后,企业在利用传统方式融资的同时要积极利用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还要借助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机构规避融资风险和降低融资成本。唯如此,才能及时推进资源型经济实现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20.
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破坏严重,资本市场大幅动荡,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陷入破产困境,且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经济下行周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必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北省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科学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基础上,提出着力建设冀东经济区,来减轻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的冲击和负面作用,保证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并打造河北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