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使用SBM模型测算广东省2012—2018年37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分析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37个工业行业按能源效率聚类为高、中、低三个能效组;通过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能源价格等影响因素对不同能效水平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工业行业整体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效率在不同工业子行业中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低能效行业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广东省各工业子行业能源效率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水平不高,多数子行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3)能源价格对广东省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产业聚集程度均对广东省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同一影响因素对高、中、低三个能效水平的行业组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关注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综合考虑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的经济效率值即绿色经济效率。文章以劳动、资本、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作为经济的投入指标,以地区GDP作为产出指标,选用DEA-BCC和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2年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实证测度及时空分异比较研究。结论表明,技术进步是导致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全国八大经济区域进行比较发现,各区域城市的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未存在直接联系,而且区域的动态效率与静态效率排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将环境成本作为投入指标引入经济效率的分析框架,选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动态评价。然后选用面板混合估计模型,对动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技术进步;Malmquist指数与城市规模呈现"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私营和个体经济比重、职工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构建了温州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信息熵法建立了量化模型对温州生态系统演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面积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对温州城市系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程度影响最大,工业粉尘排放量和迹地更新指标对温州城市代谢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影响最大。近10年来,温州城市生态系统经历了氧化型代谢(1996~1999)—还原型代谢(2000~2002)—氧化型代谢(2003~2005)三个阶段的演变,表明温州城市代谢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不稳定,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程度降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度有待提高,系统活力有待改善,温州城市生态系统应重点调控温州的工业企业,重视水土流失问题,加强封山育林工作。温州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分为三个阶段: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阶段(1996~2000),基本稳定提高阶段(2001~2004),二次降低阶段(2005),这表明温州生态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调整政策稳定性、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经济运行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 《财经研究》2007,33(5):84-95
文章在利用Malmquist指数和一系列反应地区差异的统计指标对中国216个地级市1990~2004年城市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差异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针对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经济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4年中国216个地级市的TFP整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城市经济的地区差异明显且呈扩大趋势。2000年以来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因子强度依次为:地理位置因子、产业结构与市场化水平因子和要素投入因子。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群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战略区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协同创新效率提升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5—2018年地级市数据,以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四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剔除外部环境与随机因素的影响,除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其它三大城市群的平均综合效率值均较第一阶段下降;②外部环境因素对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区域经济水平和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与协同创新效率负相关,研发支持力度、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与协同创新效率正相关;③协同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内部城市等级存在空间不平衡性;④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促进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及评价,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皖南最高,皖中其次,皖北最低”的特征;地方政府竞争、产业结构对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有显著负向作用,政府规模和城镇化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构建安徽省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差异化协调发展策略、明确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二者良性互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纳入空间效应对双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改进,用于估算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制造业集聚的聚集效应、拥挤效应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净效应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聚集效应为1951%,拥挤效应为896%,净效应为1055%,即制造业集聚有利于绿色经济效率的改进;(2)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阶段,随着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U型变化,而随着制造业集聚的空间等级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趋势;(3)异质性组合分析表明,经济发展不同水平阶段下,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和空间等级水平的变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不尽相同,表明中国城市在制造业集聚的路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2005—2021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产业集聚、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依赖及工业化水平差异,数字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一二线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城市的作用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推动居民生活方式线上化转型和工业生产方式集约化转型赋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在地方政府竞争作用下,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强化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创新竞争的作用不明显。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特点积极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新动能,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200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进行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Means聚类法及莫兰指数分别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化特征、空间演变过程及空间集散特征,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的经济韧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江苏省与浙江省的经济韧性差异最小,上海市与安徽省的经济韧性差异最大,且各省市间经济韧性的差异逐渐趋于稳定;(3)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经济韧性具体表现为以上海市为核心的“中心外围”格局;(4)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由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的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模式逐渐演化为多样类型;(5)投资、文化建设、社会信息化程度、行政调控力和环境治理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模型,通过建立物流投入指标,分析2011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物流投入产出效率。结论表明:以合肥为代表的7个地市物流投入产出达到DEA有效;以阜阳为代表的9个地市存在投入和产出冗余;总体来看,安徽省物流投入产出平均总体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分别为0.83、0.89、0.92,说明安徽省物流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偏低造成的,物流投入存在浪费现象,产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为了提升物流效率,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3个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物流发展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金余泉  韩东林 《技术经济》2010,29(11):55-58
本文利用DEA模型对2004—2008年安徽省高技术产业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省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创新效率水平较高,但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同时产业内部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效率水平较低,甚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海飞 《经济地理》2020,40(4):175-183,222
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导向,选择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的S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结合的方法,以县域单元为尺度对2000-2017年安徽省农业效率水平、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传统DEA模型忽视了农业碳排放等非期望产出的负面效应,从而高估农业资源利用的实际状态,基于超效率的SSBM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能较好地识别各评价单元之间的优劣关系。②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效率值呈波动式上升态势,但总体上处于效率中等水平,农业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皖南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变化趋势呈现自西向东递增、自北向南U型增长的变化态势,南北差异的增大是安徽省县(市、区)农业效率差异增大的主导因素。③除2010年外,安徽省农业效率呈正相关,空间差异有所缩小,但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弱;安徽农业效率HH集聚县区集中分布于皖南地区,且呈现出向周边县区扩散的态势,LL型县(市、区)则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且空间分布较为稳定。④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效率空间正相关的县(区)数量有所增加,表明该时间段内安徽省农业效率空间上进一步集聚,LL型集聚的皖北地区应当是安徽省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2010)》与《安徽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资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BC2模型,从区域比较的视角出发,对安徽省17个地市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除亳州、滁州、六安外,其余地市的大中型企业创新活动均处于无效状态,而且普遍存在创新效率低下,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活动的规模无效或规模不经济是导致整体综合效率DEA无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江城市带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文章从以往的研究中归纳出可以评价利用外资效率水平的一系列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选取了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的效率,并对九个城市的利用外资效率进行分别评价和排名,研究各个城市利用外资的特点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对科技投入产出水平的研究,结合安徽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地市科技投入产出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合肥都市圈引领全省,后发地区潜力较大,皖江带城市辐射带动有待增强,对加快提升全省各市科技投入产出水平具有相当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登峰  王巍  陈菁 《技术经济》2011,30(7):42-47
从技术创新投融资的三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和技术创新型企业出发,以技术创新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作为内部环境的主要参与者,同时考虑到技术创新投融资的外部大环境,提出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为例,对2004—2009年安徽省的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9年安徽省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得分经历了一个迅速上升的过程,在2008年略有波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筹集额中的金融机构贷款"等是影响安徽省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安徽省金融机构实现多样化发展、拓宽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保护氛围,以便促进技术创新投融资。  相似文献   

19.
区域工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志明 《技术经济》2008,27(12):81-86
将多指标区位商计算和工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相结合,运用统计数据,对我国安徽省的工业集群现状及工业集群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的工业经济存在4种类型,即集聚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的竞争劣势产业、非集聚的竞争优势产业和非集聚的竞争劣势产业。据此,可确定安徽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0.
利用DEA模型对安徽省16个城市2010—2012年的环境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16个城市之间的环境效率差别明显,铜陵、马鞍山、合肥、淮南和滁州位于前沿面上,其他城市均处于弱DEA有效。综合经济与环境两方面合成将全省16个市划分为四个区域,即经济高产出环境高效率区域、经济高产出环境低效率区域、经济低产出环境低效率区域和经济低产出环境高效率区域。结合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给出提高环境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