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国家审计机关企业审计范围的两个不同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已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面对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出现的多种经济成分和企业类型,国家审计机关如何界定自己的审计范围是一个涉及到企业审计如何发展的重大课题。对此,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凡是“国家的”企业都可以进行审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只有“国有的”企业才可以进行审计。所谓“国家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的各种性质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  相似文献   

2.
一、审计的产生不是监督的需要,而是查错揭弊的需要 在审计理论界,探讨审计的产生原因时,大家所公认的是:审计的产生是由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个观点我们把它简称为“监督需要论”。对于“监督需要论”这个概念作者有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审计的产生不是经济监督的需要,而是查错揭弊的需要,这个观点可称为“查错揭弊需要论”,或简称“舞弊需要论”。至于审计理论界提出的“监督需要论”观点,作者认为尚有深入探讨和修正的必要。 在深入探讨审计产生的原因时,有必要回顾一下民间审计产生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国家审计是“主导”吗?一木中国审计界长期有一种理论,认为中国存在一个统一的审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审计是主导,内部审计是基础,社会审计是补充。笔者前几年曾对“基础”和“补充”发表过不同意见,认为对生物已不存在,本身也就不存在了。现在看来,对“主导...  相似文献   

4.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以下简称“AO软件”)是审计署“金审”工程一期建设的成果之一。我们认为.要运用好这个系统,必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对“内部牵制”的初步考虑1.内部牵制所谓内部牵制是一种以事务分管为核心的自验系统,着重于将行政监督渗透于业务制度之中,对职责分配和作业程序进行适当安排。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内部牵制思想主要限于会计事项及经济业务的处理方面,如实行钱、账、物的分管制度。2.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我们通常所说的账项基础审计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是详细审查。1929年,美国AICPA在题为《财务报表检查》的文告中指出: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检查范围可以根据…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企业内审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审计法》也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内市监督与内审服务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如何认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及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笔者就此问题商榷如下:一、监督是内审的基础,内审在监督中体现服务监督是内审的主要职责这一理念是不可动摇的,失去了这一理念,内部审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人说审计就是为企业设置的对立面,审计就是“挑刺”,甚至说审计妨碍工作,企业没有必要设置审计部门。有这种议论者,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了…  相似文献   

7.
目前,理论界对非审计服务与审汁独立性的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是不相容的,即提供非审计服务有损于审计的独立性;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完全相容,即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够提高审计能力,因而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与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性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呢?本文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审计总目标袁晓勇(一)由于审计目标是研究审计的逻辑起点之一,目标定在何处就显得相当关键。目前理论界对此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论”,认为审计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①”;二是...  相似文献   

9.
强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经责审计),是“强化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应怎样强化这一工作呢?笔者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10.
经济责任审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那么“经济责任”如何定义?如何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责任”应当是当事人基于其特定的职务而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义务;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责任”应当说是当事人对其与经济相关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三种认为经济责任是当事人应当承担的经济上的后果,如经济上的赔偿、补偿等。我本人同意第一种理解,即经济责任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1.
陈晨 《审计月刊》2004,(7):16-16
全面推行“审计日记制度”是贯彻落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实施,受到了广大审计人员的关注。对照《办法》的要求,结合我们试行“审计现场工作记录.制度”一年多来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记审计日记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苟林 《现代审计》2005,(5):77-78
为迅速贯彻落实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和“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宜宾市审计局于2005年2月对全市审计系统干部进行了AO现场实施审计系统(简称为AO系统)软件的操作应用培训,并决定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推广运用AO系统。其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3.
对《审计执法中的十种违法现象》一文的质疑于军,张友君,孟宪海《审计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2期刊登了玉珍所作“审计执法中的十种违法现象”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总结了审计执法中存在的违法现象。笔者也认为,审计执法中确实存在一些违法问题,但对于“王文...  相似文献   

14.
最近看到国内的审计专家黄世忠、陈建明合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美国财务舞弊症结探究》,文章认为,导致“五大”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五大”审计模式的改变有关。该文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大”(可惜现在已经只剩“四大”了)特别在安达信的审计模式已经由制度基础模式逐步发展成为风险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的嬗变,实质上是审计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改变的决不仅仅是审计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审计理念,并有可能使审计由一门高尚职业(其精髓由专业判断和公众责任组成)沦为一种惟利是图的生意(其核心是风险与报酬的权衡与抉择)。  相似文献   

15.
一、审计权威性:审计权力与审计威信的统一   权威性是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要素。审计权威性就审计主体而言,一是要具有高超驾驭和操纵审计监督系统的本领,二是要有在监督活动中建立起极高威信所表现出来的改变审计客体及他人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审计权威性是审计权力和审计威信的有机统一,可以形象地表示为:审计权威性 =审计权力+审计威信。一个没有多大审计权力的审计系统,则是一个发挥小作用的审计;一个“有权无威”的审计系统,那是一个令人失望的审计。因此,强化审计权威要求审计权力和审计威信的有机统一,形成…  相似文献   

16.
审计本质的契约观与国家审计体制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国家审计体制的文献众多,这些文献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建立“立法型”审计体制模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①不涉及国家审计本质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是导致许多研究结论经不起推敲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大多数研究仅停留在直接借鉴发达国家审计体制改革这一层面上,  相似文献   

17.
“筑巢引凤”与“筑巢留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届大学生是企业新员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今,中小企业到岗才几个月的大学生纷纷“跳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于这种现象,社会上也产生了不小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的这种行为是“极不负责任”、“极不守诚信”的,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能把责任单方面地推给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认识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去年六月,李金华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四个字:“管理+效益”。“内部审计在促进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应该说是大有可为的”。今年一月,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以体现中国特色为主”。  相似文献   

19.
关于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反向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均科 《四川会计》1997,(12):32-33
关于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反向思考○陕西财经学院冯均科我国1995年底颁布《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后,“独立审计”一词颇为流行。“独立审计”并非中国审计特色,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以研究审计准则而享誉全球的斯坦普和穆尼兹两位教授认为:“职业的独立性是国...  相似文献   

20.
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层次论郑洪平按系统理论划分,审计应归属大系统范畴。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下简称“同级审”)处于网络日高位结点位置,边界较难确定,是一个模糊集合。系统的层次性是可称之为系统的事物的最明显的重要特征,“同级审”概莫除外。笔者撰写此文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