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市公司可分离债券融资的优势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分离债券又称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它是指上市公司在发行债券的同时附有认股权证,该权证持有人将依法享有在一定期间内按约定价格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2006年11月13日,马钢股份作为首家尝试这一融资新品种的上市公司,成功发行了55亿元分离交易式可转债。截至2008年2月29日止,陆续有20家上市公司已实施或拟实施可分离债券融资,其中发行量最高的中石化可分离债券融资规模高达300亿。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可分离债券正发展成为大型上市公司后续融资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从融资视角探讨可转换债券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对可转换债券的规定更合理、更完善,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改变了可转债品种的单一性.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毫无疑问,可转换债券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但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通过对可转换债券快速发展及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研究背景 发行可转债券已经成为近年来上市公司广泛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截至2004年底,沪深两市流通的可转债品种已达31只,市场存量约335亿元,这一融资工具逐渐得到了筹资人和投资人广泛的认可.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是一种根据事先的约定,债券持有者可以在将来某个规定的期限内按约定条件转换为公司普通股票的特殊债券.对投资人而言,由于可转债兼具债券、股票和期权三种金融工具的部分特征,使可转债客观上具有了投资和避险的双重功能:当投资者不太清楚发行公司的发展潜力及前景时,可投资于这种债券.待发行公司经营业绩显著,经营前景乐观,其股票行情看涨时,则可将债券转换为股票,将从公司的发展中受益.因此,与单纯的投资工具或避险工具相比,投资人购入可转债后可以根据被投资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投资行为,在规避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得较高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发行审核制度由审批制过渡为核准制后,可转债融资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尤其是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实施办法>的出台,使得这一新的融资方式正在成为上市公司另一种普遍的再融资渠道.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计划,证监会已经正式受理了30多家;截至2002年10月,深万科、江苏阳光、南京水运、丝绸股份、燕京啤酒5家上市公司已经发行了可转债;青岛海尔、新钢钒、雅戈尔等上市公司已经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正在积极准备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5.
朱韵韵 《时代金融》2015,(5):314+317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发行了第一只可转债"琼能源",之后在1992年11月中国A股市场迎来第一只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深宝安",可转债作为一个现代金融业的重要融资方式,2000年之后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迅速,并且该融资规模也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阐述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情况以及发行动机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自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以来,短短两个月内就有13家上市公司公告拟发行可转换债券,平均每家发行额达到6.6亿元.据了解,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将选择这种方式.那么,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7.
一、对可转换债券的深层次分析。2001年4月28日《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及其三个配套文件正式出台,这标志着可转换公司债券成为我国一种常规的融资品种。截至2002年10月31日,已经有阳光转债、万科转债、水运转债、丝绸转债以及燕京转债等5家陆续在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上市,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发布了发行可转债的消息。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发行了第一只可转债“琼能源”,之后在1992年11月中国 A股市场迎来第一只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深宝安”,可转债作为一个现代金融业的重要融资方式,2000年之后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迅速,并且该融资规模也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阐述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情况以及发行动机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刘丽娜 《银行家》2007,(5):78-80
2006年房地产业的资本市场表现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经历着持续性的"政策调控严冬",中国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仍然非常抢眼.A股市场再融资和IPO大门的重新开启对于处在行业调控之中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无疑是几年来最令人兴奋的契机.IPO、定向增发、借壳上市、债券融资,资本市场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截至到2006年底,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已累计融资接近300亿元人民币.包括保利地产、北辰实业、世贸地产、绿城中国等在内的6家公司在A股或港股市场上成功首发,总筹集资金超过200亿元;栖霞建设等上市公司以"地产+定向增发"的融资模式,筹集资金近30亿元;此外地产类上市公司配股募集资金近27亿元;华侨城、浦东金桥、亿城股份等上市公司以发行债券方式融资约20亿元.除此之外,约有3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买壳、资产置换的方式实现上市.  相似文献   

10.
罗妍 《上海会计》2003,(10):18-20
我国的可转债市场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已引起了广泛注意。随着证监会提高股票增发门槛的举措出台,许多上市公司已在考虑将可转债作为再融资渠道。本文将简述我国现行对可转债的会计处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加拿大的处理方式。先以我国为例。假设A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发行100,000元可转换公司债,票面利率10%,三年到期,每年12月31日付息。债券实际售价118,500元,市场利率8%。发行两年后,公司可行使转换权,每1000元面值的债券转换50股面值10元的普通股。在发行日作会计分录:借:现金118,500贷:应付债券100,000应付债券溢价18,500在2001年12月31日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