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4年上半年武汉市旅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福布斯中文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全国大中城市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北京、上海、广州分获前三,而武汉位居第十。武汉市由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的地位转变,旅游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和标准化旅游城市的创建,为武汉市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2013年是武汉市旅游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关键一年。截至2013年12月底,武汉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为170221143人次,同比增长21.00%;旅游总收入16334018万元,同比增长20.70%。2013年武汉市发展速度竞争力居全国榜首,在全国15个副省级重点城市中,武汉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位,旅游现实竞争力进入三甲,发展环境竞争力居中,总体处于第二梯队首位,华中区域旅游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向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进行优秀旅游城市空间演化研究,有助于认识与把握区域优秀旅游城市空间演化规律,促进区域旅游发展。选取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为时间研究截面,采用标准差与离差系数、旅游经济联系和Zipf维数,分别从空间经济差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等级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的空间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发展不均衡性增强;(2)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以武汉市为中心向周边逐渐衰减的规律,武汉市在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3)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等级结构总体上呈优化趋势,但中间层次的优秀旅游城市还很欠缺。最后,就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2012年武汉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及相关数据资料为基础,对武汉国内游客的人口特征和游客在武汉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当前武汉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客源构成失衡和城市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未来武汉旅游产业发展要形成“建设国家中心旅游城市”的共识,既要完善现有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也要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同时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相似文献   

5.
北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产业兼具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四大功能,它是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文化繁荣的带动型产业.旅游产业作为北川灾后重建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旅游产业的恢复、发展和升级显得十分重要,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文化旅游产业兼具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四大功能,它是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文化繁荣的带动型产业。旅游产业作为北川灾后重建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旅游产业的恢复、发展和升级显得十分重要,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旅游服务创新与旅游产业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服务业的发展、商务旅游的兴起为旅游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产业转型奠定了基础;同时,旅游产业传统发展方式也带来诸多矛盾,推进旅游产业转型与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在旅游产业功能转型、消费转型、产品转型、企业转型、管理转型基础上的商务旅游服务外包将成为旅游产业转型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铁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经济、吸引人才、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以285个地级城市2003—20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PSM DID法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各产业的就业-产业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铁开通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但未显著促进一产、二产的就业-产业耦合性;(2)城市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成长周期异质性,“成熟型”高铁城市较“成长型”高铁城市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作用及就业与产出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更为显著;(3)城市高铁开通对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和就业与产出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要显著高于外围边缘城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武汉市旅游资源现状入手,分析武汉市休闲旅游产业面临的困境,同时对接商业赛马产业发展远景,探讨赛马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1993—2019年的164篇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SATI分析工具及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Netdraw对文献样本进行分析,结合高频关键词统计与知识图谱绘制,揭示国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更为微观具体,其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热点。其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必要性分析、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以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三大部分。文章从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及研究内容三方面总结我国今后研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可借鉴的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武汉都市旅游及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了都市旅游的产生背景、探讨了都市旅游的标准和产品特点、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基础上,从武汉的区位条件、市场优势及资源现状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武汉开发都市旅游的有利条件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探索了在保证武汉都市旅游汉味特色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开发的都市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旅游集散中心是应对我国城市与区域旅游互动发展趋势而兴起的一种旅游空间组织模式。最初是专门便利城市旅游散客开展旅游的服务平台。随着城市与周边区域的旅游互动发展,旅游集散中心发挥着作为城市游客、居民向周边区域开展一日游的重要组织功能。1998年,旅游集散中心发端于上海。随之,许多城市借鉴上海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相继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与布局受城市规模、旅游发展水平、区位与旅游吸引物等因素影响。中国城市所服务的旅游市场的特点不同,旅游集散中心的具体运作模式与经营效果也各不相同。旅游集散中心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如何实现旅游集散中心与公共交通职能的衔接和分工,是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升桂林旅游竞争力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建旅游城市品牌、加强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及旅游商品开发几个方面,提出了对提升桂林旅游竞争力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旅游集散中心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而服务创新是集散中心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借鉴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从概念创新、游客界面、服务传递系统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创新的内容和方向,为优化集散中心和城市旅游的互动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旅游流空间首位度和旅游经济首位度两项指标对比,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流的不均衡特征与首位优势,在Maxwell-Boltzma曲线基础上构建了武汉城市圈旅游流距离衰减曲线。以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断裂点距离修正了Crampon旅游流引力模型。运用波斯顿矩阵将武汉城市圈旅游流市场定位为明星市场、瘦狗市场和金牛市场,针对旅游流市场特征,并在波斯顿矩阵分析基础上,合理规划武汉城市圈旅游流等级扩散结构。  相似文献   

16.
论筹建长沙旅游集散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基础设施和经营模式,对于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方便散客出游,具有重要意义。长沙也具有成立旅游集散中心的必要和条件。长沙旅游集散中心可采用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模式,分阶段逐步完善,并不断构建网络,加强营销,创建品牌。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自2003年提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世界旅游组织(WTO)鼓励各国发展低碳排放的旅游。规划设计中,低碳旅游有别于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其游道安排、景观建筑、能源支持、游客行为引导方面均有所创新。以福建省平潭岛为规划案例,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宅、旅游活动等方面阐述,说明了低碳旅游规划设计的要点。低碳化的旅游交通要求按照不同交通方式的适宜尺度,尽量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建设低碳排放的旅游住宅;对旅游活动按照碳排放分类,鼓励开展低碳排放的旅游活动。通过这些方式,以期"低碳"发展理念在目前的旅游规划设计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范围,建立了来自沪宁杭三地的团队客源流网络模型。借鉴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运用网络密度指标和节点中心性指标,对来自沪宁杭三地的团队客源流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沪宁杭团队客源流网络的密度均在0.1左右。说明团队旅游线路产品中,目的地城市组合不丰富。(2)三地客源至单目的地的线路数量均超过各自线路总数的78%。说明在长三角范围内,沪宁杭团队客源流的路径均是以单目的地线路为主、多目的地环游线路为辅。(3)通过节点中心性指标计算可见,杭州是南京、上海团队客源的重要目的地城市;南京是上海团队客源会选择的次级重要目的地城市,对杭州团队客源吸引力不足;对南京和杭州两地团队客源而言,上海作为目的地城市的吸引力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