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赠日本农史学家渡部武先生单人耘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三日于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五月钟山雨,阴阴绿满畴。友声期砥砺,学术仗交流。耕织中华事,图吟域外留。中兴看此日,临笔意绸缪。渡部武先生,日本国东海大学东洋史研究室研究员,对我国农书《耕织图》深有研究,著有《中...  相似文献   

2.
应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邀请,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专务理事坂本尚先生偕夫人坂本玄子,在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赵文璞社长的陪同下,于1987年10月16日至18日来南京访问了农业遗产研究室。现将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坂本尚先生于10月17日在农业遗产研究室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首先由我室主任叶依能同志致欢迎词。他说,日本研究中国农史的专家天野元之助教授是我室的老朋友,他生前经常同我室交流学术著作;今年六月份日本东海大学副教授渡部武先生访问了我室,并作了题为“耕织图的流传及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的学术报告;这次坂本尚先生的来访又把我室同日本农学界的交流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对坂本尚先生的来访,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坂本尚先生在座谈会上就如何使传统农业科技同现代农业科技结合的问题讲了话。他说,日本的农业由于学习西方的办法搞现代化,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曾提出恢复日本的农业传统并供其同现化农业科技相结合的问题。为此,他们曾整理出版了一套35卷本的古农书《日本农书全集》和13卷本的《明治农书全集》,试图以此来推动传  相似文献   

3.
南宋初年於潜(今属临安)县令楼(王寿)绘成《耕织图》,后世流传版本甚多,影响颇大。通过对《耕织图》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耕织图》对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乃至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日本对《齐民要术》的刊本保存和相关研究为主线,从《齐民要术》在日本的流传、日本的中国古农书及《齐民要术》藏书主要地点、日本的《齐民要术》主要版本、日本主要图书馆的《齐民要术》藏书状况、日本研究《齐民要术》的代表性学者如天野元之助、西山武一、熊代幸雄、渡部武、田中静一、小岛丽逸、小林清市等专家的研究业绩和成果为切入点,对《齐民要术》在日本的深刻影响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可看作是《试论古农具图谱的范围及沿革》(见《中国农史》1988年第1期)的续编。历史文献中古农具图谱,其渊源主要有《耕织图》和《王祯农书》,并以此二源形成了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古农具图谱的历史局面。它们所依据的主要文献《耕织图》、《王祯农书》以及《便民图纂》、《农政全书》、《授时通考》、《天工开物》等含古农具图谱较多的古籍的版本各有流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上的耕织图形象地描绘了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以及农村生活的概貌,它既是精美的艺术品,又是研究农业历史可贵的资料。中国农业博物馆农史研究室从搜集到的耕织图象中,选出144幅编辑成《中国古代耕织图选集》出版,其中收入散见的有战国“采桑图”、汉代“牛耕图”、魏晋“耕、耙、糖壁画”、唐宋“耧播”、“踏碓”等图共23幅;有系统成套的明万历《便民图纂》耕织图30幅; 清雍正《耕织图》44幅;清乾隆《御题棉花图》16幅(另附文字拓片16幅);清光绪《蚕桑图》15幅。本文着重从生产技术史方面对上述耕织图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耕织图》版本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克之 《中国农史》2001,20(4):103-104
《耕织图》宋以后各朝均有刊印,但基本上是以宋楼的《耕织图》为祖本,相传不断,虽然各朝均有《耕织图》类似的作品出现,影响广而大者,当属清康熙焦秉贞绘《耕织图》,其原因是距今较近,再者颇具艺术性。清代焦氏耕织图之后,又有雍正耕织图,乾隆耕织图,各图均有康熙、雍正、乾隆的题诗,印刷方式有多种,木刻雕印,木印填色,石印等。由于版本甚多,故大小不一,但一般为焦氏的原大或缩印本。焦秉贞绘耕织图,受于皇命,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祖南巡,得见楼耕织图,遂命宫庭画师焦秉贞据以重写。康熙之举告诉我们关于耕织图的…  相似文献   

8.
以图讲史的新探索——评《中国古代耕织图》周昕王永厚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王潮生主编的《中国古代耕织图》,作为“中国农业博物馆丛书”的一种,于1995年12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前扉页上写有“仅将此书献给中国农业博物馆建馆十周年”字样。该书的出版,不...  相似文献   

9.
一、《槐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 桃花坞木刻年画由绣像图演变而来,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盛行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由于其内容贴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又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我国江南一带,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天野元之助教授著的《中国古农书考》(下简称《农书考》)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农书的专著。早在二十年前,我已见到,只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当时没能看懂。最近见到由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由彭世奖、林广信二位先生翻译的中译本,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是因为它帮我解决了语言上的障碍,同时又使我获得了一部很好的古农书工具书。更高兴的是在办事日越讲究经济效益的今天.农业出版社肯出这种读者面不广。经济效益很差,甚至亏本,但学术价值很高的书,彭世奖、林广信二位先生为了农史研究事业的繁荣,肯  相似文献   

11.
我们恳请日本鸟类学者,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的 口广芳先生就中国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做考察坊问的特别报告。 日本野鸟会委托 口广芳先生向中国的有关单位转达了如下音讯,即“以日本野鸟会为首的日本鸟类保护团体,为了同贵国的交流,非常想在明年能访问中国”。为了保护野鸟这种国际间的交流是会越来越有意义的。 日本《野鸟》杂志(编辑部)  相似文献   

12.
成书于明代中期,被后来有关学者誉为“出色地代表着明代‘通书’一类的农书”的《便民图纂》,是一部流传较广、颇为大家熟悉、并且在农学等方面具有相当价值的书。它的版本,据《读书敏求记》、《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西谛书目》等所载,有明弘治壬戌(1502)刊本、嘉靖甲辰(1544)刻本、嘉靖壬子(1552)贵州重刊本和万历癸巳(1593)刊本。一九五九年,农业出版社又出版了由著名农学专家石声汉教授主持整理的校注本。关于它的内容及其价值,郑振铎(西谛)先生、辛树帜先生等,均有专文介绍,而石声汉先生在校注本的序言中,更有全面、详尽的评价,无须再作赘述。但是,另有  相似文献   

13.
正明日叶,拉丁学名Angelica keiskei,别称明日草、八丈草、咸草、长寿草。明日叶在传统药草上有显著的记载,明末药草名家李时珍先生的《本草纲目》、日本宝永六年《大和本草》、及日本正德二年医寺岛良先生的《和满三才图会》中,都以最高地位推崇明日叶,明日叶也是传说中秦始皇当年命徐福寻找的长寿仙草。  相似文献   

14.
天下大事     
金正日突然非正式访问中国海外媒体评析金正日访华目的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从1月10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并在湖北、广东、北京等省市参观考察。《日本经济新闻》评论认为,金正日此次神秘访华,其目的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饮茶始于春秋,早在《晏子春秋》中便有茗茶的记载。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的许多文化与中国的古老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茶文化一经传到日本,便与其传统的礼仪相结合,形成独具风格的日本茶道。日本饮茶,最早是唐朝时从中国传入,在日本奈良时代开平3年2月8日朝廷召集僧侣念经时,有关于赐茶一事的记载。公元801年,日本高僧空海、最澄来华留学,回国时不仅带回了中国的佛经等图书,而且带去了茶种和在华学到的饮茶知识。从此,日本开始种茶。至宋代,即日本的镰仓时代,日本僧人荣西来华,归回时带回茶…  相似文献   

16.
渡郭忠世等编著的《亚州水稻史》,是一部以探究“稻作文化”为宗旨的论文集。全书共分三卷,由日本小学馆分别于1987年3月、5月、7月出版。本书是针对日本现今风行的“日本文化论”而发的,旨在准确地把握现代“稻作文化”,重新认识现代日本。第一卷“亚洲稻作的生态基础”,论述了亚洲稻作的共同问题,讨论了亚洲稻作的生  相似文献   

17.
山东济宁市农机所周昕先生编绘的《中国古农具图鉴》百米长卷,不久前制作、装裱完成,并在“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展览,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中国古农具图鉴》是一巨幅历史科技图谱画卷,是科技与艺术合一的创作,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古农具图谱长卷。全卷高0.33米、长120米,共收入从原始农业到建国前夕近万年间中国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1日,《来自高世强的故事三则》在马德里的玛吉画廊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高世强的三部作品《十八相送》、《晕氧》和《革命》,展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刊特别邀请了西班牙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国际项目负责人思朋针对此次展览对艺术家进行了访问,访问由蔡珂担任现场翻译。  相似文献   

19.
应日中文化交流友好协会、日本野鸟之会的邀请,由林业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林业厅等单位组成的中国鹤类生态考察组一行三人,于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三日至二月二十六日赴日本鹿儿岛等地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访日期间,先后访问了东京、千叶县、鹿儿岛县、出水市、阿久根等五个都、县、市的十五个单位和地区。即环境厅鸟兽自然保护局、文部省文化财保护部,日本野鸟  相似文献   

20.
鳗鱼告急     
正日本人很可能将失去自己延续300多年的传统。从江户时代日本便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夏日吃鳗能让人充满元气。但今年夏天岛国居民或许吃不到鳗鱼了。据日本《每日新闻》和《日本养殖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日本鳗今年面临着"极度不渔"的状况。截至1月12日,日本本土的鳗苗捕获量仅100公斤,是去年同期捕获量的0.2%;日本之外的情况同样严峻,中国大陆作为日本鳗主要养殖区,鳗苗累积捕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