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以来帮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国家助学贷款与“五金”结构失衡;其政策性目标与商业化经营相冲突;财政的有限分担机制使商业银行无法出清风险;贷款制度主要要素的规定不够科学;贷款驱动机制不合理;贷款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在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优化国家助学贷款结构;建立将一般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的体系以及建立政策性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运行以来取得明显成效,引起广泛强烈关注,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具有重大启示:国家助学贷款应该由政策性银行发放,高等学校应该承担主要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科学的风险补偿机制,必须构建完善的管理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助学贷款是一种政策性贷款。作为政策性贷款,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助学贷款中的作用。政府应积极培育助学贷款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教育助学支出的政策,进行税收配套改革,完善法律基础,健全贷款制度,确保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外溢性"特点,以在校大学生为借款主体,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紧密合作,高效率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专业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中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其制度设计包括借款条件、还款期限和还教方式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蔡玉平 《时代经贸》2010,(12):268-268,F0003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外溢性”特点,以在校大学生为借款主体,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紧密合作,高效率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专业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中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其制度设计包括借款条件、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自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正式在北京等8个城市开展至今,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期间,国家通过贷款范围、风险补偿机制、贷款助偿机制等方面的调整,不断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本文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与商业贷款的比较,找寻两者的异同和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资助大学生学业的重要业务,然而信用风险巨大已经成为了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重大问题。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估体系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钟扬 《经济论坛》2004,(19):136-136
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作为一个新的消费品种,自从2000起在我国全面推开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确保了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进行,对于创建教育经济来源的多元化格局,缓解我国社会转行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规模也因此逐年扩大,贷款的管理审批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在日益完善。由于助学贷款的政策性,助学贷款不同于商业银行其他能产生收益的其他贷款品种,因而就产生了助学贷款的公益性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段全英  冯汐  闫慧 《经济视角》2011,(12):102-104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影响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影响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2001年国家推行助学贷款政策以来已经整整7年时间,这项无须担保的政策性贷款一开始就受到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高校的普遍欢迎,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然而,由于信用机制和人们信用意识等诸方面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问题成为贷款银行担心的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增强人们信用意识、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与信用机制,以及改革银行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努力,需要从教育和管理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银行、高校、学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所采取的主要资助政策,但是近年来贷款学生的高违约率使国家助学贷款的施行陷入了困境.本文通过对银行、高校和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行为的博弈分析,建立了博弈模型.高校必须主动与银行合作才能更好地防范自身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风险,提出了高校在防范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中的角色定位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1999年国家扩大招生以来同步实行了对经济困难学生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资助方式,但近年来学校所在地的商业银行不再愿意承接高校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招投标,国家助学贷款无以为继.但现实是高校仍有学生交不起学费,高校仍存在较高的欠费率.本文仅以个人观点探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拓展多种资助方式形成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卢劲松 《经济师》2007,(12):82-83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8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帮助了许多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随着实施范围的扩大和还款期限的到来,其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也日益暴露了出来,影响了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健康运行,亟待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对其进行规范。文章从性质、对象及贷款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方面,对国家助学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理顺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法律关系,探讨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该政策的意义及可行性,指出了助学贷款新机制中有别于以前助学贷款机制的几点变化,揭示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胡燕生 《当代经济》2006,(18):72-73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该政策的意义及可行性,指出了助学贷款新机制中有别于以前助学贷款机制的几点变化,揭示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文世英 《经济论坛》2009,(16):48-51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以致银行风险大一艮行惜贷严重已不容忽视。如何进一步找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的风险,保障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用博弈论来研究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这对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周雪莲 《经济师》2004,(12):25-26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因欠贷率高导致供给严重不足 ,影响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因此深入分析其欠贷率高的原因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从教育投资的外部性和公平性的角度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这种制度安排的必要性 ,然后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欠贷率高是由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这一制度存在的缺陷诱发了学生的道德风险 ,在此基础上建议尽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以保证此项贷款的健康发展 ,并由政策性银行替代商业银行来承办这项公益性的信用贷款。  相似文献   

19.
王媛 《经济师》2011,(6):91-92
文章分析了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贷款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是促进助学贷款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出,大学生不按时还贷款已严重制约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桂丽 《经济师》2005,(1):98-99
我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贷款的发放与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有较大差距。文章客观分析了制约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