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商》2016,(14)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对于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作进一步分析,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2.
"礼之用,和为贵",礼文化不但奠定了社会和谐的理论基础,而且整合并且统领了社会功能和政治、法律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我们正积极努力地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发掘传统文化中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灵魂和精华,传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礼文化。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利用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规律,结合新的时代背景重新将中华民族特色的礼文化定位,并应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3.
夏瑞婷 《消费导刊》2014,(12):160-16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形态,而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旅游文化得以发展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对我国的现代旅游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此,在现阶段我国必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讯     
《品牌》2010,(8)
中国发展的新命题: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这是  相似文献   

5.
董春 《商业文化》2020,(10):90-93
中国动画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大致起源于20世纪中期.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的诞生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力,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更加多样的展现形式.进入世界各国人民的视线中.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传统文化。本文致力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进而寻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设计的融合点.  相似文献   

6.
谢丽萍 《消费导刊》2013,(11):69-69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其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华传统文化一代代继承好、捍卫好、发扬好。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的文化内核:柔性文化。而阐述了面对国际社会变迁的大背景,柔性文化需要植根入更多刚性文化的因素以适应社会变迁。因此要以柔性文化为本源,挖掘本民族刚性文化因子,一方面继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呼唤刚性文化,以适应主流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李明国 《消费导刊》2009,(11):211-212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和谐共荣的民族精神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得以维系。今天,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成果,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主导,以墨家、法家为两翼,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作内质,是天人合一的多元价值取向体系。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观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有的文化形态。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以及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文化精神和文化情怀。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不仅有着辉煌的过去,同样在未来依然有着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衰败时期,为了振兴中华,探寻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我们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则成了落后的象征,被批判和遗忘。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随着中国的大国崛起,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随之增强,要求汲取民族元素重塑中国特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自然就成为民族文化的营养元素,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收。这样,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即使在当代的中国文化发展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所具备的时代的价值方面详细阐明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所在,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规律,从而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吸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3.
齐文丽 《商场现代化》2007,(30):330-331
企业文化创新,必须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支点,以中西文化互动交融、打造企业合金文化为方向,用自信和个性,成就中国企业文化创新的卓越品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发展战略,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面对突如其来的5.12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强大而持久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中华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牢固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华商》2014,(15):77-77
为促进海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增进两岸同胞了解与友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团结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乔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国侨联联合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切合、台湾中华乔联总会、香港侨界社团联合会、澳门归侨总会,共同举办“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  相似文献   

17.
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大力弘扬广西红色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有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文化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当前广西红色资源的利用还存在地方特色挖掘不足;对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以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为出发点,以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文化教育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广西红色文化与媒介、产业、学校教育等方面的联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思想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由于其特殊的价值整合功能,以及精神聚合作用,因而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汇同感特别强烈。文化传统特别深厚绵长,是与传统思想文化的滋养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建设现代新型文化体系的今天,仔细梳理思想文化在历史上的民族凝聚作用,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维系中华民族儿女之心的根。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时代的潮流,以创新进取的精神去继承,为传统文化注入新血,为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华商》2014,(13):53-53
为促进海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增进两岸同胞了解与友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团结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国侨联联合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台湾中华侨联总会、香港侨界社团联合会、澳门归侨总会,共同举办“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