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到处安家落户。而与此同时,由于核心技术、设计的薄弱和自主品牌的缺位等原因造成的“代工”模式,使“中国制造”的获益微乎其微,这是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的艰难困境。现实中.“中国制造”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什么制约了“中国制造”?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有“中国工艺毯之乡”和“中国桌椅之乡”之称的山东宁津县,在那里我们对“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有了诸多新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新近撰写的《2010年:中国的三种可能前景》研究报告中,归纳了影响中国未来走势的十个问题:就业问题、三农问题、金融问题、贫富差距、生态与资源问题、台湾问题、全球化问题、国内治理危机、信心和诚信问题、艾滋病和公共卫生。北京大学一课题组也曾预测:中国2010年前后是“危机多发期”,最有可能出现危机的领域依次是“社会”、“金融”、“经济”、“就业”。研究报告和课题分别把金融危机位列第三、二位,足见其重要性。金融体系的安危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绝非儿戏。对于金融危机我们应认真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质量之父”刘源张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质量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缺乏诚信和认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企业研究报告》2005,(2):15-18
“中国制造”从“Z型链”到“L型链”解决了“中国制造”价值增值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中国制造”资源紧缺对我国整体经济运行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资源与能源问题只有放在全球化的框架中,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能源,重视新能源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5.
鸿剑 《英才》2008,(1):30-30
就在人们对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热烈争论之际,一个新问题又开始困扰着中国制造。这就是一般被认为是民事争议的知识产权问题正在被刑事化。2007年9月14日,英国警方在伦敦希斯罗机场逮捕了中国企业家袁宏伟,并由此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国内法学专家和律师对美国“诱捕”的做法纷纷表示质疑。而两位陪同袁赴英的外方律师代表甚至被冠以“汉奸”。  相似文献   

6.
张勇 《物流科技》2003,26(1):7-9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物流”的理念开始进入我国,近几年逐渐进入高潮,许多地方政府把“物流”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众多上市公司和外国企业纷纷抢滩中国物流市场。随之,各种类型的物流“展览会”、“研讨会”此起彼伏,一时间“物流热”席卷中国。然而,这股物流并没有带来良性反应。特别是处于物流供应链中,重要一环的仓储企业普遍感到无所适从。最近,中国仓储协会召开了“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座谈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客观冷静地分析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势在…  相似文献   

7.
社保     
《企业文化》2007,(10):4-5
龙永图:中国养老问题不能全指望政府,中国应走“绿色医保”之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议论房地产泡沫问题的文章不断出现报端。特别是今年里,有几个外国专家也参加了议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行列。他们提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接近爆炸的边缘”、“将在数月内破裂”。这些论点,与国内持“不能判断我国房地产已经是泡沫经济”的论点针锋相对,使得议论很为热闹。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美国等许多主流媒体大肆炒作“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以此“妖魔化”中国产品,以期达到实行贸易保护,丑化恶化中国的险恶用心。针对许多媒体违背真实的恶意炒作,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发专文,阐述他们对“中国制造”的客观评价。下面,我们将此文原文刊载,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西部“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侃 《企业经济》2003,(1):51-54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政策、方针和方案。尤其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部的“三农”问题日显突出,成为我国西部农村关注的热点,“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日益迫切的任务。本文就从西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新的形势下西部所面临的新的农业问题、新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新的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思考。一、“三农”问题的内在关系所谓“三农”就是指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指的农业增产、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议论房地产泡沫问题的章不断出现报端。特别是今年里,有几个外国专家也参加了议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行列,有的还提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接近爆炸的边缘”、“将在数月内破裂”。这些论点,与国内持“不能判断我国房地产已经是泡沫经济”的论点针锋相对,使得议论很为热闹。  相似文献   

12.
近来,中国制造商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出口的食品不断因“质量问题”被查禁。对此,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日前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针对境外一些媒体对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夸大炒作,质检总局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从检查的实际情况看,中国企业具有高度的质量责任意识,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是过硬的。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日前撰文,提出要“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橄榄型分配格局”,这可以说是抓住了中国问题的要害。很显然。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细细想来.其实都是和贫富差距过大有关,有学者认为中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分配结构.还有的学者干脆认为中国社会的分配结构是“倒丁字”,而无论学者们怎样描述,中国目前分配制度不合理,应该是一个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日趋显现,特别是农民收入问题成为影响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焦点和难点。本文从财政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实际,通过对“三农”问题的现状、成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日前在“无透明无信任——首届中国企业透明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需要一个强心剂,这就是信任。”中国企业已迎来信任转折点,信任才能给企业及中国经济带来核心竞争力。他认为,信任问题首先是企业问题,最终中国社会能否成一个诚信社会,信任的成本能否大幅度降低,最主要依靠的力量在社会、在企业。“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到了一个信任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世界不少国家的媒体,特别是美国的媒体,对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排山倒海”的炒作,一时间,“MADEINCHINA”(中国制造)成了有毒食品、有害商品的代名词。使中国的出口产品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质量危机。  相似文献   

17.
贺铿 《企业世界》2005,(5):38-38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最近撰指出.在研讨中国经济问题时,有些经济学家总是“言必称希腊”,食洋而不化。由于理论贫乏,经济学家医治经济病症的方子不多,或说是“号脉多,处方少”。  相似文献   

18.
《财会通讯》2007,(B05):42-43
3月开始,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即引起各方关注。拆迁问题并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拆迁带来的诸多社会和法律问题,如何使矛盾得到圆满解决,参考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或许我们也需要换一种方式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为研究背景,较为系统地论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的优势,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面临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关于“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有很多讨论,引起大家关心。 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事实的认定,也就是中国这些年来究竞是不是发生了“国进民退”这么一回事。当然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以我比较关注的土地问题而言,国进民退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