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8月,环境保护部命名北京市密云县为"国家生态县",标志着密云县自2005年以来举密云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取得了可喜之绩.同时密云坚持走生态县创建为载体的独具水源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又被环保部确定为全国6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北方地区唯一的试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从其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入手,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对策: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的功能,增强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强化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作用,走产业兴镇之路;加快小城镇的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深化小城镇的综合改革,增强小城镇的发展动力;坚持多元化筹资,走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小城镇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也随之加快了步伐。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发展与建设小城镇,同时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规划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有待于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本文结合广东省英德市小城镇的发展现状,详细的分析了小城镇建设规划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有效措施作了深入的探讨,希望有助于我国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2006,(B01):32-32
为指导生态县(市、省)建设工作,我局2003年印发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391号,以下简称《指标》),明确了生态县(市、省)建设的内涵及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生态县(市、省)的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了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但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由于政策体制和市场化发育程度的原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沿用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传统路径。文章通过分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探索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政策背景下适合我国小城镇发展、具有小城镇特色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小城镇建设与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揭筱纹 《经济学家》2001,(4):101-106
我国城镇化的主体是小城镇建设,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小城镇经济。小城镇经济的繁荣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结构提升,以及城乡经济的互动,因此,小城镇建设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促进小城镇经济繁荣的动力与内涵,小城镇建设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小城镇的发展现实,认为我国小城镇正处在从个体、粗放、器物型发展向网络、集约、内涵型发展阶段过渡时期.小城镇在转移农村人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发展中存在的聚集能力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多元化投资主体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小城镇现阶段发展的制肘.建议在下阶段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中着力做好小城镇规划、培育小城镇产业基础、补偿小城镇建设资金,改革小城镇投融资体制等,同时注重小城镇建设中要加强对农民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侯学庆 《经济师》2007,(2):224-225
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小城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在强调提高对小城镇环保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同时,针对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提出了科学编制实施小城镇总体规划、做好小城镇的相对集中和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加快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抓住重点改善小城镇环境质量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论小城镇建设与城乡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建设既是农村城市化的突破口,又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牵动力很强的结合部,所以,建设小城镇是关系到农村变革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具有现实意义、全局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重大战略问题。大连市把加快小城镇建设当做开发北三市的重要举措,必须提高对发展小城镇重大意义的认识,明确小城镇的功能和任务,做好小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构筑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视角》2006,(6):57-59
2001年,吉林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重大决策。乾安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做出了建设生态县的决定。5年来,全县上下积极行动,不断加大《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扎实有效地推进生态县建设工作,经过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一、5年来的工作回顾(一)生态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化”草原治理争取到国家投资2281.8万元,治理草原3.36万公顷,围栏65.198万延长米,其中种草0.65万公顷,补播7.379万公顷。扶贫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了包含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和生态制度共5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对长三角地区15个国家生态县(市、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长三角地区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呈上升状态,其中浙江省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总体上高于江苏省,但后者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的增长潜力更高。在研究期内,比较各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增长幅度,开化县增幅最大(75.02%),磐安县增幅最低,只有11.68%。因此,仍需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县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公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环保意识,以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与产业设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光强 《技术经济》2002,21(1):15-17
小城镇建设一方面是产业合理配置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产业合理配置的结果。合理配置好小城镇的产业,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社会今后发展的战略之一。合理配置好小城镇的产业是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对江苏小城镇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不仅极大地冲击了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江苏小城镇建设,同时也为江苏小城镇建设寻找新的发展形式带来了契机。从经济全球化概念入手,分析了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对江苏小城镇规划建设、小城镇产业以及小城镇传统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江苏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与小城镇发展有机结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和小城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与小城镇发展有机结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促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与小城镇发展有机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整体生态环境建设探索农村环境保护新路冯永源,徐斌,石永明(江苏省大丰县人民政府)(大丰生态县示范建设办公室224100)江苏大丰生态县规划研究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和建设一个经济、社会、自然环境高效、协调、持续发展的县级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王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113-114
城镇化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黑龙江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突出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值得研究。经过几年的发展,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产业发展落后、规模较小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针对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小城镇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小城镇建设必须贯彻实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小城镇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必须坚持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原则。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依法实施土地管理是小城镇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法律保障。加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特别是加强土地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浙江省台州市召开的全国产业集群、小城镇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深入探讨产业集群对小城镇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以及提升产业集群水平,以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形成了突出产业集群带动作用,促进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发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要求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是县域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小城镇与县域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主要场所,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小城镇建设。同时,本文对怎样发展小城镇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建设多元化的发展,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也应结合各乡镇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本文分析了我县小城镇投融资体制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