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在轿车开始进入中国家庭的时候,几乎每个家庭都以拥有一辆标准的三厢轿车为梦想。而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后,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了。很多人已经制定或者实施了买第二辆车的计划,而新一代汽车消费者也更加成熟和理性,对汽车的需求以更加贴合需求为第一要素。我们本次试驾的主角——标致308SW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应该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朱蒙 《经营者》2011,(4):82-87
尽管春节后车市表现得比较温吞,但汽车企业并没有因此自乱阵脚,首批新车抢在年前扎堆上市,主流车型也难逃加价等车命运。从本期开始,《汽车消费报告》将分析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合作网络媒体汽车排名,综合得出“月度网络名义”,看哪些汽车抢占网民心中前三甲之位,而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恐怕也只有消费者才能道出未来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3.
张晓盼 《企业导报》2011,(14):109-110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消费需求和竞争环境也随之不断变化,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购买行为也受到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汽车经销企业将更多关注消费者行为,指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开发》2003,(3):34-35
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井喷式爆发,无论从汽车企业间的重组,新型汽车的上市还是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都足以令人振奋。进入2003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和汽车工业是否仍将一路高歌?专业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5.
新消费浪潮     
麦肯锡咨询公司预计,在未来十年里,中国将会有三亿多人口移居城市,届时中国一百多个城市的总人口就会超过三亿,市场变得更大。大部分的都市人口将会加入到中产阶层的队伍。在未来20年,中国城市消费者支出将会有5倍的增长率,一年达到2.3万亿美元。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阶级”将从现在的不到一亿人,增加到约七亿。 新中国消费浪潮汹涌,企业如何把握这个机会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日在长春、南宁、昆明等地调研汽车市场时发现,面对不景气的汽车市场,部分消费者的观望心态在加剧,期待新一轮刺激性消费政策出台。与此同时,一些国外车企正在积极调整战略,加快抢占国内市场。对于这一市场形势,业内专家建议,自主品牌车企应该沉着应对,在经营市场的同时练好自主研发等内功。政府也要适当引导,扶持政策应着力向新能源和自主创新领域倾斜。——消费者期待刺激政策笔者在与经销商、销售人员等交流时发现,他们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比较看好。他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只要平稳发展,潜力就非常巨大。农村消费者等新消费群体的出现,将会给汽车市场带来新机遇。位于云南昆明的"谊众"是一汽大众展厅集客量最大的4S店,单日集客量最多达430人,周末和节假日像一个小车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且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世界各大汽车集团都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并纷纷推出各自的名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汽车销量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本研究通过对北京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探索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的选择偏好,分析消费者更喜欢哪一国、哪一公司品牌和哪种类型的汽车,以及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信息来源,并建立一个用于分析消费者购车偏好因素的模型,测试对消费者汽车购买偏好起影响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企业标准化》2006,(10):46-47
节能与环保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从科学、公正的角度,积极开展节能型、环保型汽车自愿性产品认证活动,是及时必要的。通过这些认证,既有利于国家节能型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除此之外,产品认证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有利于国内生产的汽车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中国汽车要想打入国际市场,要想与发达国家汽车产品进行竞争,就要在认证方面与国际接轨,得到国外消费者的认可,满足国外的技术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9.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中国汽车消费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平稳增长期。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汽车跟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很多消费者都考虑让汽车走进家庭生活。对于用10万元预算购车的家庭来说,实用是最重要的,以上下班等出行代步为第一目的,周末也希望自驾爱车出游,与家人分享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紧跟热点     
刘炽 《经营者》2014,(17):4-4
这期杂志,我们将主要针对中国汽车市场上增速最快的两种车型做文章,相信它们也一定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产品。没错,SUV和MPV。  相似文献   

11.
何鼎弘 《经营者》2012,(7):168-171
201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生产和销售双双超过1840万辆,可谓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数量升级为全球最大市场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质量问题,多少让这个市场里的消费者充满了担心。质量出现问题。厂家进行官方召回是不可回避的责任,那么201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都有哪些车进行了质量召回?召回的原因都有些什么特点?,《汽车消费报告》做了一个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中国汽车年度召回的集合,列出其中有特点的案例,并给予消费者正确看待召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晓俊 《经营者》2013,(4):150-154
二手车似乎离金融远一点,实则不然。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领域,汽车金融服务如何助力经销商二手车业务发展?这次的演讲题目,并不是炒冷饭。普通的汽车金融业务引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10余年前,国内银行做汽车金融业务的比较多。最近的10年,即中国加入WTO以后,上汽通用金融公司,作为首家专业汽车公司成立的金融公司,为市场上的普通消费者提供传统的金融服务,包括经销商的融资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等等业务。今天,除了继续做好现在的工作,我们要有一些前瞻性的做法,研究如何在未来服务好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如何助力经销商二手车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剑 《经营者》2010,(11):32-33
自1998年特别是2003年个人购买轿车出现井喷以来,中国许多私人汽车消费者已经购买了第二辆车或者正在淘汰旧车进入换车的时代。虽然广阔的中西部市场还正处于购买第一辆车的阶段,但是了解那些正在进入使用人生中第二辆车的消费者的需求,对汽车制造商的意义或许更为重大,因为这些消费需求代表了厂商关注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汽车金融公司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似乎还很陌生,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近来在中国车市长驱直入,在一定时间内,还得走一段之字回环的路。然而开放汽车金融市场毕竟已大势所趋,我国汽车金融体系无疑将受到外国汽车金融成熟运作模式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输出价值观     
肖明超 《经营者》2013,(4):58-59
汽车如果能够向消费者传递价值观,就能赢得对于汽车品牌的价值观有认同的消费者,传达的价值观越是普世,赢得的消费者支持率就越高 随着中国汽车社会的到来,汽车营销也将从简单地表达对汽车产品物理属性层面的车型、功能、技术、产品品质的诉求而进入到情感营销时代,汽车厂商耍从小纯向消费者提供一个冷冰冰机械汽车产品,到同时要提供某种梦想或生活意义。营销如果只停留在单纯的“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你性能卓越,我比你更卓越"的层面,最后一定会走入死胡同。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13,(16):24-24
“2013年将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在日产中期规划结束前,也就是2016年前,欧洲市场都不会有任何起色。欧洲的消费者正处于迷茫时期,他们不知道何时能够摆脱这场危机,而这种状态直到他们知晓欧洲将走向何处去才能真正结束。所以,我认为欧洲人是不会购买汽车的。”  相似文献   

17.
刘威  黄云生 《企业文化》2003,(11):43-47
权威的市场研究机构曾经对中国汽车市场勾勒过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蓝图: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400万辆,占全球总量的20%);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这就是为什么自2000年来跨国汽车巨头纷纷加快了  相似文献   

18.
柴油车光芒     
刘杨 《经营者》2011,(23):46-47
到2020年,中国汽车中近95%仍为传统内燃机汽车,而未来五年,国内柴油乘用车比例将由现在的1%提高到12%-15%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进口汽车市场将进入调整期,而且力度还不小。主要是因为:一、2004年是中国加入WTO后汽车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配额增加,关税下降,而且2005年配额方式取消,进口汽车市场会有较大变化;二、国产车产能迅速提高,汽车市场总体供求关系趋向缓和;三、进口主流车型迅速国产化,国产车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13,(1):18-19
是什么人在中国消费高端车?他们对于高端车的偏好又是什么?《汽车消费报告》告诉你答案。一辆高端跑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尽管它能够吸引足够的关注,但这在中国的道路上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早就告别了捷达、桑塔纳、富康——老三样时代的中国消费者,对于身边时不时出现的高端车已经习以为常,或者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消费着高端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