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文章以辽阳市金融支持芳烃化工产业的发展为例,阐述了区域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分析了金融助推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矛盾,提出了打造相应金融支撑平台的策略和构想。  相似文献   

2.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长宝 《特区经济》2009,(9):218-221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外影响较大、与其它区域相比具有独特或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对于增强区域文化认同、提升文化竞争力、推动区域创新、加快文化企业自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品牌塑造与维护欠缺、对集聚区管理不到位、文化产品缺乏创新、产业链的完整度及稳定性差及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应当通过重视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品牌建设、积极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完整和相对稳定的特色文化产业链等措施,促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如宝  商振国 《中国经贸》2013,(22):202-202
信贷支持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实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以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提高大规模生产能力和高水平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能力,形成特色鲜明,上中下游相关配套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是我国培育壮大优势高技术产业,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调整了重点支持地方产业发展的方式,由过去支持专项项目转向重点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项目.除采取直接加大对基地内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外,还将以创业投资的方式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我国涉农产业链发展的阶段差异性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通过六年来对我国多类区域、与多种农产品相关的涉农产业链研究,发现了我国涉农产业链发展存在着阶段差异性规律.文章分析了我国涉农产业链发展的阶段差异性特征及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并提出了科学利用规律促进涉农产业链发展的途径,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培育、提升涉农产业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围绕高技术产业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比较丰富成果。从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视角出发,具体从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优势产业是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西部地区优势产业中能源资源产业存在能源结构不合理,产业链过短,高附加值、能源深加工产品比重过低的问题。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对农业过度掠夺,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重大装备制造业则存在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高技术产业存在科研经费投入过少,产值比重过低等问题。旅游业则存在服务意识差、接待能力不足等缺陷。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区域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在我国当前的区域发展中,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由于区域产业链的发展与我国的城市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当前我国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推动,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研究便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区域产业链发展存在问题进行简要的概述,并重点阐述我国区域产业链发展存在问题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邮轮产业是海洋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邮轮产业链的发展特点,构建了基于母港的邮轮产业链的基本架构,并对邮轮母港产业链的特征、运行方式以及邮轮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加快推进邮轮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三大区域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均衡。为评价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本文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相关的统计数据并进行因子分析,提出两个公共因子,计算出沿海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在每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及综合得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序和比较。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孙晓涛 《开放导报》2023,(3):96-106
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生产网络,是当今全球高技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美国对日韩与我国开展高技术合作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战略结盟与“长臂管辖”对日韩进行拉拢和施压,阻碍日韩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决策。中日韩都是全球高技术供应链体系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维护中日韩高技术产业链稳定符合日韩利益。面对当前复杂的外部局势,稳住中日韩高技术产业链对我国意义重大。要加强中日韩政府层面沟通协调,发挥好企业层面的积极作用,重点在信息通信、绿色环保、医疗健康、汽车工业等高技术领域加强合作,并妥善处理好中日韩合作中的美国因素,在信息通信等关键领域要敢于博弈、善于博弈,巩固中日韩现有合作成果,拉紧中日韩利益纽带。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分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链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而区域内的产业分工程度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产业链分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企业内产业链分工和企业间产业链分工,而企业间产业链分工又可分为产业间产业链分工和产业内产业链分工,企业通过产业链分工达到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链分工通过细化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以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企业产业链分工为例,探讨区域产业链分工模式,并对这些分工模式进行探讨,以优化产业链分工,促进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邵长安  关欣  初玉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31-135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技术进步,推进了相关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关键性要素。对于北京而言,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针对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对策,研究提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及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及制度相统一协调;构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竞争能力;与服务业发展布局相结合,合理规划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升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北京市高技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展望2014年,从危机中缓慢复苏的各国发展高技术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国际贸易争端也会进一步升级,给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新兴经济体的加入将使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更加白热化;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不足使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高端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撑环境也亟待完善。基于以上研判,赛迪智库提出:扩大内需与发展外需并重,拓展高技术产品市场;加大创新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高技术产业需求侧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5.
林明庶 《福建经济》2001,(12):22-23
高技术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关键。当前,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按照“十五”规划,从我省实际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特点出发,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跃平  薛欢 《科技和产业》2014,14(10):88-91
根据我国30个省份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全样本及区域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及市场化与产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专利产出水平及研发资本存量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专利转化和研发人员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专利转化内部差距过大,中部研发人员稳定性存在不足,因此针对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称,决定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地区,建设6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24个行业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促进全国高技术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从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入手,构建起产业特色明显、专业分工合理、拥有区域品牌的产业集群,走一条衢州特色的工业与生态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辽阳市民营经济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历史使命。为了全面地了解辽阳市个体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近期对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20.
冯英 《辽宁经济》2012,(3):46-47
县域经济作为一种特定的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上下承接的特殊地位,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和工作层面。一般来说,各个县(市)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各自发展的区域特色,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不可能"全面开花"。在众多的产业中选择优势产业进行扶持,并向产业链、产业集群方向推进,发展板块产业、链式产业,真正形成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