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河北省武强县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过程中,公开农技人员分管项目和家庭电话号码,以便帮助农民迅速、及时地解决技术难题。凡在育种、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新技术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存在疑问,都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有关部门及时给予解决。或是农技人员下乡“问诊”,当面解决。“农技110”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一开通就大受农民欢迎,为新形势下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树立了榜样。武强有个“农技110”@童话$福建省永定县信用社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湖北省某市农委在深入开展科技服务上动脑筋,他们针对农村电话逐渐增多的实际,决定开办农委服务热线,以便迅速、及时地解决农民种田的技术难题及有关农业方面的问题。他们通过广播电台告诉广大农民,凡在育种、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新技术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存在疑问,或需要下乡"诊断"解决的,请拨打热线电话,农委将派涉农部门及时"诊断"、当面解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农业、科技部门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这对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忽视了送科技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农民暂时用不上,就是"送错"对象,如同有些商家推销商品一样,不适销对路农民称这样的送科技下乡"好似搔痒,搔不在点子上。"农业生产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现代农业,对科学技术有多种需求。长期以来,有些地方的农业和科技部门出了不少科研成果,并通过送技术下乡等途径,使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转化。但也有不少技术由于"适销不对路",而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更好地服务"三农",黑龙江省铁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核心,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创办专家咨询大厅、建立短信息平台、开办《科技进乡村》农业科技栏目、印发农业技术服务简报、开通农业科技服务QQ群等方式,及时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化农业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积极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向现代化农业生产转变,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发展特色农业及有机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山东省曹县科协高新科技服务中心针对内地信息闭塞,农民致富无门和生产中遇到困难无处咨询的问题,建立了“农民经济信息库”和科技“110”咨询中心,帮助一大批农民找到了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迅速地迈向了致富路。近年来,曹县科协高新科技服务中心自费订阅了几十种农业科技报刊并购置了电脑,将报刊上和因特网上涉及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市场行情的信息,归纳整理成“农村经济信息库”,通过每周的科技下乡等活动及时送到农民朋友手中。为解决生产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又与曹县公安局合作开通了科技“110”,聘请…  相似文献   

6.
科技下乡是“三下乡”的重头戏 ,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第三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但据了解 ,目前广大农民已不满足科技下乡千篇一律地发资料、讲大课、开方取药 ,他们对科技下乡有许多新要求 ,渴求科技下乡要创新意 ,为他们脱贫致富“架金桥”。要“常”下乡 ,莫“赶潮”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走形式 ,赶潮流 ,无针对性地搞些科普咨询、资料发放 ,而且多为季节性、突击性的 ,农民形容是“热闹二、三天 ,雨过地皮干” ,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渴求科技下乡要“常”下乡 ,最好是短期与长期相结合 ,常流水、不断线 ,留下一支“坐地户”…  相似文献   

7.
农技110是新时期为农服务的一种新形式,它利用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方便、快捷、准确的特点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对农村经济信息的需求,尤其适用于欠发达地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委、市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状况,狠抓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全市一次性投入资金330多万元,开通热线电话,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到目前止,市、县、乡三级农技110信息服务组织相继建成,初步形成了一个网络健全、上下联动的农技110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8.
下乡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干群关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举措,从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和契机。比如近几年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以及一些面对面的符合群众利益的帮扶活动,都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有些所谓的下乡服务,并不是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上,而是为了政治的需要,或是看中了群众的钱袋子,借“下乡服务”之名,行捞取私利之实,确是不该!  相似文献   

9.
一、大都市郊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农业从业者科技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有差距都市郊区农业从业者一般呈减少趋势,而且外来农业从业者比例逐年增加,因此存在着有经验农民少,外来农业从业者生产盲目性大的情况,需要农业科技工作者与农民搭建有效的互通平台,及时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将最新农业科技知识传授给农民。传统解决办法是印发报纸、刊物,或农技人员下乡指导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一方面信息获取不及时,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科技专家、农技推广人员人数的有限,农民所获得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农业部科教司正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云平台将首批上线为3000名专家、10万农技人员、100万新型职业农民和1000万辐射农民免费发放"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打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米,实现移动互联互通,为广大农民和各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科技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到位率。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包括科教体系综合业务、智慧农民、农技推广、科技创新支撑、成果转化交易和美丽乡村六个专项子平台以及全国农科教环能综合业务管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都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下乡活动。每当下乡看到人头攒动的活动场面和手拿科技资料的老农的笑脸,笔者想到的是一个与此相关联的问题———乡下科技。科技对农业的增产增效作用十分显著。为了使农业科研成果尽早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各地想到了“送”科技下乡这一途径。但是,在笔者看来,这“送”只是治标之计,非治本之策。真正的治本之策还在于“乡下科技”本身的发育和作用的发挥。然而目前“乡下科技”的状况实在令人感叹。首先,一些基层领导科技意识不强。在这些地方,科技是写在文件上重要,说起来重要,而…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农业节目,主要是指为三农工作服务,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宣传三农政策法规和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致富信息的广播电视节目。好的农业节目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农业节目主持人在传递信息、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农业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呢?以下就来做一个粗浅的探析。农业节目有哪些特点?农业节目立足服务农民,要从农民的需要出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特点概括起来就是突出"实际、实用、实效"。"实际"是节目内容针对性强,服务对象明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下乡是“三下乡”活动的重头戏,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但据了解,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已不满足科技下乡千篇一律地发资料、讲大课、开方取药,他们对科技下乡有许多新要求。要“常”下乡,莫“赶潮”。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走形式,赶潮流,一窝蜂,而且多为季节性、突击性的,农民形容“热闹一二天,雨过地皮干”,学得“不解渴”、“不过瘾”;一些地方科技下乡几乎是“清一色”发资料、发书籍、讲大课,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有限,不少人听不明、看不懂。因此,农民希望科技下乡要“对症下药”,讲实际、…  相似文献   

14.
猴年伊始,中国农业出版社给湖北省襄樊市的农民兄弟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价值60万元的农业科技图书。2月9日,在襄樊市宜城市举行的中国农业出版社、襄樊市人民政府“送书下乡”暨“三下乡”活动仪式上,来自孔湾镇石头桥村的文化中心户黄德强接到赠书后高兴地说:“现在农民最缺的就是科技信息,这样的送书下乡活动很好。”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社长秦光武在捐赠仪式上说:“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大农民在生产生活中也切身感到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有许多农民就是通过读了一本书,掌握了一项适用技术,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过  相似文献   

15.
农业要发展,科技是动力。作为弱势群体,农民需要扶持,特别是科技扶持。江苏省农林厅对送农业科技下乡一直高度重视,坚持将农业科技新知识优先送到淮北经济较薄弱县。同时,不断调整送农业科技下乡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变科技送下乡为科技常下乡。  相似文献   

16.
报载,去年安徽省临泉县农业局打破送科技下乡的常规,先由各乡镇和农民根据时令上报技术难题,确定“菜单”,再及时安排专家下乡有针对性地为农民解决难题,给农民送去一份精美的“菜肴”。  农民“点菜”,专家“做菜”,是送科技下乡的一种新形式。它好就好在增强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能让农民及时“吃”上合乎各自“口味”的科技“菜肴”。  近年来,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忽视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暂时用不上,就是把张三缺少的技术送给了李四。而农民根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对科技与政策的期盼李凤阳(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德惠县支行)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在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过程中,对于科技和政策,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和真诚的希望。一是要求农业科学技术下乡。科学技术在农业中所起的作用是越来越大,所处的地位也...  相似文献   

18.
《农民科技培训》2013,(2):26-26
时常看到李晓翠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身影,她根据农民的"所需、所急、所想",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指导,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业内公认的技术骨干人才,更是农民朋友认同的基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优秀教师。她立志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三农"美丽之花。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江苏省江阴市申港镇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专门开通了农事热线电话,由专职农技人员负责解疑答难,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渐成气候,农民的种植、养殖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农民们正在摒弃传统的种养习惯和种养方式,“老经验”逐渐过时;另一方面,他们在发展多种经营项目、引进新品种的同时,也面临着不懂新技术的难题,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出发,想方设法为农民朋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生产的飞跃发展,我省农业生化制剂在农业产业中显示出相当的实力,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发展,以政策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三高"农业为目标,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推进农业生化制剂服务产业化的进程。一、广泛宣传,转变观念由于我国土肥科技起步较晚,广大农民在施肥观念上形成了"重下轻上"、"重施轻调"的思维定势,以致农民对于农业生化制剂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存在不足。解决观念问题,关键在于让农民接触农业生化制剂,了解农业生化制剂。其中一个很要的手段是在基层农业部门建立农业生化制剂科技服务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