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芳 《理论观察》2003,(2):17-19
“小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描述社会理想的一个概念,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对其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将其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核心内涵之一就是“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与提高生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生活质量指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的基本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放在首位。文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农村信息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它拓宽了农民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是提高农民素质、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不仅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发展》2002,(12):24-29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尽管这个词国人已经谈了二十多年,它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全面小康究竟预示着什么呢?尽管“全面小康”标志着生活的全面提…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服务群众、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为主题,进一步拓展、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实需要,它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越 《老区建设》2012,(11):39-40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我国礼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千村一貌”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科学制定新农村规划,成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和先行环节。  相似文献   

7.
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央的《建议》明确指出,制定“十五”计划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核心是先进生产力。结构凋整就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结构调整的动力,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深刻理解中央十五《建议》的这一精髓,抓住其要点和实质,对于我们全面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规划和制定好深圳市“十五”计划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建中 《发展》2006,(7):77-78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中央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而且要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其中蕴涵着平安建设的重大命题和深刻内涵。深化农村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平安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平安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农村基础条件建没,提高群众福利、改善农村环境和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时期,是德州市“实施三步跨越,建设小康德州”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加速赶超步伐,巩固和提高全省中等发展水平的重要阶段。在“十五”取得巨大成就这一新的起点、新的平台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抓好影响余局的重点方面、关键环节,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才能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生产发达、生态良好、生活有序、生机无限的社会主义新德州。  相似文献   

11.
杨建国 《发展》2006,(12):10-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充分表明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服务“二三农”的决心和信心。“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在甘南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农牧业基础地位,有效改变农牧村贫困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增加和提高农牧民收入及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切实转变,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3.
《重庆经济》2009,(6):19-2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载体。将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与县域经济相结合,通过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是一种“弱势经济”,往往市场体制机制不完善,资本稀缺,信息不畅,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这就必然会推动道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对道路运输行业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应明确运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使我市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失地农民真正得到生活的安定,而做好“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则是促进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稳定、可靠、经济、安全的能源保障。农村能源对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农村能源作为国家整个能源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影响到我国能源供求形势,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公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潘那生 《南方经济》2002,151(4):17-18,27
贯彻“七一”讲话精神,首先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用建设,主要是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雷州市委按照“七一”讲话要求,着重从领导带头,走群众路线以及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原则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则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年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决的生产生活中现实问题入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礼会全面发展的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9.
加快甘肃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芳  雍海宾 《发展》2003,(12):32-34
服务业的发展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问题.需要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在向高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既能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开放潮》2005,(11):14-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党的十六大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并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因此,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建立健全福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