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康  刘琦 《金融研究》2018,459(9):126-142
本文利用2006-2015年间的数据研究了融资融券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利用融资融券作为股价信息含量的一个外生冲击变量,本文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确实存在反馈效应,融资融券政策的实施增强了标的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这个结论在采用倾向得分模型(PSM)配对后依然成立,说明融资融券使股价融入了更多有利于管理层投资决策的信息。其次,融资融券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在机构投资者比例高、流动性高、处于新兴行业的这类管理层反馈效应更强的股票组中更显著。参照以往研究考虑了融资约束对反馈效应的调节作用,同样发现融资融券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组中更显著。最后,融资融券交易规模越大,投资对股价的敏感性越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资产质量、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之问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高资产质量公司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为正相关关系;低资产质量公司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为负相关关系,并且在国有控制公司中表现尤为明显,资产质量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因此,表明真正体现企业价值的是资产质量而不是债务融资,债务融资只不过是一种中间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企业债务违约造成的"担保危机"接连爆发,而上市公司因对外担保所引发的股价崩盘事件也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企业对外担保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对外担保比重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信息透明度较低、公司治理较差和行业竞争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对外担保比重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对外担保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提升的作用机制在于:(1)对外担保使得借款方的违约风险向担保方进行转移,加剧了担保企业的信用风险;(2)对外担保比例越高,管理层更倾向于通过信息披露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发布更加乐观的业绩预告隐藏公司的负面信息.本文拓展和深化了企业对外担保和股价崩盘风险等领域的研究,为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更深刻地理解企业对外担保的经济后果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与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这一独特视角,考察了股价信息含量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及其经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显著抑制了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并且这种影响在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缓解融资约束和发挥公司治理功能是股价信息含量抑制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的两种重要经济机制.此外本文还发现,股价信息含量有助于抑制非金融上市公司过度金融化的倾向和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和股价信息含量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揭示了资本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路径,也为从微观视角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以2008—2017年我国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其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则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占比,同时国家应健全股票市场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降低对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以2008-2017年我国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其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则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占比,同时国家应健全股票市场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降低对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融资行为是企业极为重要的理财行为之一。从历史上看,人们甚至将融资活动视为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融资方面已经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了解、分析和借鉴。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如何利用有利的融资方式促进企业的发展便成为任何一家企业不容忽视的理财问题。在所有的融资途径和方式中,以利润留存为主要形式的内部融资是企业融资中最为重要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之间明显的性质差异值得理财人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的上市公司为对象,探讨了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差异的微观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内蒙古地区上市公司融资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间接证实了宏观因素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的过程,融资方式决定了资金的成本及可使用期限,只有选择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并与企业规模及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融资方式,才能产生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国际化经营背景下,对经理人采用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其激励作用有效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我国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经理人,并不适用于股权激励。但股权激励失效的原因,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有所差异。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建立在股价信息含量基础之上,符合现代股权激励有效的前提条件,导致股权激励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化增加了股价信息含量的噪音,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导致股权激励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股权激励并未建立在股价信息含量基础之上,更多的属于福利性质。据此,研究者针对性地提供了改进不同类型国际化经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2009~2012年连续四年披露研发投入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治联系、债务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面临债务融资约束,债务融资比例(银行借款)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长期借款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债务制约作用比短期借款更大,政治联系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了"挤占"效应,抑制了RD投资,虽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长期债务资源,但并未能如预期产生显著的"资源效应",扭转企业债务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从审计质量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即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债务融资成本的研究,选取2010-2012年深沪股票剔除数据不全和奇异数据后的3年内5个时间点进行细致分析,采用spss研究债务融资成本与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相关性。股权融资成本的研究,由于数据量较多,则选择深沪2010年的整理后的88个数据量进行同上的相关性分析,随后为了证实时间序列上的合理性,本文将研究推广到了2011年和2012年,这几年都通过了5%显著性检验。最终得出的结论为:5%的显著水平下,债务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成本与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并不符合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对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厦股权融资现象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感性认识,经验分析和理论解释并不多见。本文在对研究文献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过度股权融资进行了合理界定,对中国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现象及其程度进行了实证考察,并通过建立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融资决策模型,对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据此分析了导致过度股权融资的影响因素和内在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当前国内外公司财务学界流行的理论学说“优序融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其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解释力。文章在对优序融资理论的简单论述之上,回顾了优序融资理论的研究文献和相关模型修改。由此出发论述优序融资理论的检验模型,最终论述了优序融资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对其融资偏好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债权人的视角,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且这种影响主要源于企业配置的长期金融资产而非短期交易性金融资产.从作用机制上看,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债权人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缓解企业金融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审计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对信息不对称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这两类资财提供者对外部审计的依赖程度也不同,因此,审计质量可能会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利用我国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及其审计师数据,分别以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师质量的替代变量,并用控制函数方法解决审计师的自选择问题,考察了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权益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的小规模公司中,审计师质量对权益融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企业融资理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宗旨,这也是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的立论根据。而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本结构导致真正的股东对公司失去控制。本文通过对国家股、法人股和中小股股东目标的分析发现,其股东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这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与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相悖。股权融资偏好是内部控制人自身成本收益分析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通过股权改革形成真正的产权主体,激活资本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经理人优胜劣汰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转实现对经理人的激励。当公司价值最大化成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共同目标时,企业的融资行为必然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我国特殊制度背景和上市公司实际,实证检验股价崩盘风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越大,权益资本成本越大,且这种关系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考虑信息披露因素,发现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并不会显著减弱股价崩盘风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负面影响,而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资本市场上信息传递的作用,改善信息披露环境,增加信息披露,作为信息披露质量外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机制,其行为显著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经济政策是微观企业经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不确定性会干扰企业预期、影响其经营决策。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为降低再融资风险,会提高长期债务比例;这种影响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暴露程度较高的企业中相对较大,在东部地区等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相对较小;相较于贸易、汇率和资本管制政策不确定性,财政、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长期债务占比的影响更大。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当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给微观企业带来的再融资风险,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创新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再融资金融工具,营造充分竞争、高效运作、预期稳定的再融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