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贫困的过程也是精准化扶贫的过程。毕节试验区27年致力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改革试验和科学实践,向贫困发起"总攻"、探索创新扶贫开发试验。按照"小试验、大方向"和"作示范、探路子"的要求,探索出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六种模式"。其在建设"创新扶贫示范区"新机制中,探索建立的毕节试验区精准扶贫"十子"机制、"四法"等,拓展、深化了精准扶贫综合实践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有的地方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结合调研,我们认为,要以精准为前提,着力解决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扶贫成效、考评验收不精准等问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议:一是精准识别。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台账到人,评议公示,动态调整,实名制管理,探索建设和推广大数据管理平台,改变"撒胡椒面"和大水漫灌的粗放扶贫方式针对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精准扶贫"的口号以来,中国各级地方性政府都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普惠金融作为中国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措施,其能够有效地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此次研究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将偏远山区的扶贫工作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全面、深入的研究农村精准扶贫问题,探索出中国政府在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健全普惠金融的供给服务和扶持体系;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加强普惠金融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互联网+扶贫的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先导力量和驱动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推进精准扶贫,让互联网成果惠及全国人民。本文以湖南省永州市11个县区精准扶贫工作数据为基础,运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互联网+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目前存在自上而下、借台销售两种主要模式,为促进"互联网+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参考。政府应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类,加强"扶贫模式"探索,培育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和电商龙头品牌,健康科学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机制现实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习近平同志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之后,精准扶贫也成为新时期农村地区扶贫的一个新趋势和新要求,相较于传统的扶贫模式,精准扶贫更加要求扶贫政策、扶贫导向以及扶贫资金流向的精确性,这对于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机制方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回顾我国精准扶贫的研究进路,可以发现我国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本体意蕴、运行机制、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其次,通过"理念—层次—模式—机制"的历史比较和四维框架解读,依托整体性制度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差异性分析,发现我国精准扶贫呈现"扶贫理念多元融合,扶贫层次动态转移,扶贫模式联动互补,扶贫机制协同互助"的创新理路.最后,总...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繁荣富强,我国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重点是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重要任务是文化扶贫。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进行图书馆建设研究,意在"扶贫先扶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扶贫。  相似文献   

8.
"电商扶贫"于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办正式纳入扶贫的政策体系,成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生产消费情况一直是牵动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却依然面临着人才缺乏、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相关主体应结合国家政策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加强电商人才体系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属于现时代信息化社会中的一种全新形式的扶贫模式,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创新,"互联网+"的提出将互联网技术引入精准扶贫,既顺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也是精准扶贫实现加倍效应,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因此,"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肇庆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全新途径。本文章主要对"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望可以为肇庆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一步,随着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已经进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阶段。2013年,习主席到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的理念。从传统意义的扶贫,到"真扶贫、扶真贫",随后国务院出台的《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更为"精准扶贫工作"插上了一双翅膀。因此,探析基层政府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显得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临朐县作为山区贫困县,是潍坊市扶贫任务最重的县。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临朐县采取三产互动多业融合推动精准扶贫,聚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和"合作社"、"互联网+"、公益扶贫等精准扶贫新模式,形成良性运营循环机制,提高了扶贫成效。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我国"十三五"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处于执行政策的第一线,直接负责各项政策的宣传、解释、贯彻和落实。乡镇政府执政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央精准扶贫这一国策的落实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扶贫攻坚战能否取得伟大胜利。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落实情况,探讨影响基层政府行政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先对精准扶贫的意义进行简析;然后在资金投入、金融监管制度以及风险分担等相关方面,对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进行总结;进而在建设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和加强产品创新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金融精准扶贫难点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滞后于精准扶贫的实践;社会组织自身的劣势;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待优化等,及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最后从营建环境、锻造本领、创新机制三条路径提出了一些方法对策,力求在"后精准扶贫时代"中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时能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5.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十三五扶贫开发的工作目标。精准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精准扶贫中金融资金到户的监管是实现"精准"目标的关键。本项目着眼于我国银行精准扶贫监管现实挑战、问题和成因解析,从不同的维度对银行精准扶贫监管的实践重点及方向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银行资金精准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开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建设的开展及其对精准扶贫的作用。但目前乡村旅游仍存在许多问题,进而导致精准扶贫效果不佳。为此,现提出"家+"旅游村模式,分析了对产品乡土化、资源整合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家庭化四个方面的构建,并提出提高农民参与度;转变旅游开发商角色;政府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的重视等对"家+"旅游村模式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于农村贫困地区,而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推广,为精准扶贫带构建了一个全新平台,开创了一个精准扶贫的新时代。现对新常态下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扶贫瞄准存在偏差;电商扶贫基础薄弱;扶贫资金监管不力;教育扶贫落后等。通过分析提出构建"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开展"互联网+电商扶贫";推动"互联网+金融扶贫";创新"互联网+教育扶贫"等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脱贫攻坚战的主题思想,而农业产业化是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文章用全新的视域,侧重于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创新在精准扶贫伟大实践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作用、途径与模式,而且文章将结合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优势及未来发展潜力来研究精准扶贫视角下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19年是决战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的关键年,对以往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分析尤为必要。在对吉林省三县12村279户实地调研基础上,认为吉林省精准扶贫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贫困户本身的人口老龄化、"等靠要"思想以及农业本身受自然因素影响导致收入不稳定等是未来精准扶贫难度所在,并相应的提出对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降低用工门槛,对有劳动能力但却"等靠要"的贫困户建立科学退出机制,针对自然灾害导致收入不稳定问题建议金融领域推出农产品"保险+期货"的精准扶贫帮扶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分支,是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本依托,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离开产业支撑,则难以保证脱贫的持续性。因此,为了响应政策号召,致力推进产业扶贫,引领贫困人民精准脱贫做到全县"脱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对传统扶贫模式再创新,将扶贫模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因此对衡阳市产业扶贫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为衡阳市引领贫困人民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