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则是引发这场争论的起源。由于会计职能的客观反应性,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在对资产的客观计量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先天性的顺周期特征。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是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将金融危机的源头和动力直指公允价值会计本身是缺乏说服力的;在经济环境既定的条件下,顺周期效应的产生更多的是主体对利益追求的不理智,以及在利益疏导与危机遏制过程中的主观偏向造成,因此任何有关解决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问题的措施,都不应只关注公允价值会计本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公允价值会计和金融稳定研究——金融危机分析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与金融稳定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加速器和资产市场混响效应的基础上引入会计加速器,使风险承担更具顺周期效应,这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在坚持公允价值会计的原则下,从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理想信息框架。通过该框架,市场参与者,不仅能从微观层面上获得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的估计、风险轮廓的估计和计量的不确定性等信息,而且还能从宏观层面上获得风险的相关性、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及其系统风险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金融稳定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欧盟、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进入实质性运用阶段。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也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担心全面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实际运用。文章从金融稳定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对经济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我国有效运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适度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会计制度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背景、焦点和原因。文章从会计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是否优于历史成本、为什么会计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会计如何与金融监管相协调并在金融稳定中发挥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为我国企业正确认识和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以金融危机为中心的种种职责和分析中,由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可能加剧金融危机,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金融界的损失惨重,所以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使金融危机加剧,要求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进行修改;而负担很重的会计界则认为准则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存在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准则功利和双向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会计:美国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允价值会计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环境,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然而,在有限理性的金融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使会计信息已成为市场趋势的追随者,其独特的顺周期效应可能加剧市场趋势,使会计信息的负面作用愈加明显,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且正在改变金融机构的行为。在当前价格波动率上升的背景下,公允价值预测价值的功能正在减弱,而复杂定价模型的广泛使用使会计远离了可靠性原则。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产生公允价值的过程,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为降低其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一些例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众多学者也对公允价值做了很多的研究,然而专门针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相对要少的乡.本文主要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公克价值会计的目标、以及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有关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体系问题,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实现金融稳定是各国中央银行追求的政策目标,金融机构运用公允价值会计制度有它合理的一面,但发生金融危机却会对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会计影响金融稳定的直接动因——顺经济周期性进行分析,最终诱致谨慎性金融监管失效。通过引入借鉴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优化策略——动态拨备制度,较好缓解银行经营的顺周期性,有助实现金融稳定目标,并提出相应的现实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渡会计学的研究领域可以扩展到整个会计制度变迁;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公允价值估价技术的发展和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扩展体现了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2006年新准则体系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公允价值会计时代;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仍然处于过渡状态,将逐步实现从局部的公允价值会计向全面的公允价值会计过渡.为此,应建立公允价值会计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德国、英国公允价值评估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德国、英国及欧盟2005年执行新的国际会计准则以来,服务于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评估业务开展情况,2006年12月10日至19日,由中评协岳公侠副秘书  相似文献   

12.
一、公允价值引入,相关者利益倍受关注历史成本会计强调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验证性,记录的通常是资产的原始购买价格或其他形式的交易价格。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基于历史成本的财务会计足以向企业提供其所拥有的财产、所进行的交易及其损益方面的有关信息,也足以为经济往来中的各方提供债权、债务等方面的有关信息。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份公司逐渐成为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而股份公司制的企业拥有更加分散化的产权主体,除了股东之外还有债权人、政府等多个产权主体。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certain fair value accounting (FVA) outcomes in compensation of US bank CEOs. The use of FVA in compensation invites an agency cost—the clawback problem—if cash compensation is based on unrealized profits that may reverse in the future. At the same time FVA may be a good measure of current managerial effort and so be cash compensated. We find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a positive link between CEO cash bonus and fair value (FV) valuation of trading assets, managed for short-term profit, as well as (amongst banks with limited trading exposure) a positive link between CEO pay and FV valuations of available for sale (AFS) assets. We find no evidence that trading income is incrementally compensation relevant, indicating that compensation committees avoided the clawback problem for unrealized trading gains.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evid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FVA outcomes and equity-based pay.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提出了严峻挑战。根据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中国农业和金融业要进一步放开。中国要参与国际竞争,作为薄弱环节的农业和农村金融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散落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之中,不具有一致性,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2011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IFRS13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作为唯一单独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IFRS13修订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建立了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规则。本文对IFRS13做了简单介绍,以期为IFRS13在我国企业的落地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国内SI(系统集成商)擅长的领域是非关键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开发工作。一位银行科技工作从业者这样评价活跃在金融行业的集成商,“它们可以做一些客户化工作,代理的产品线很长,可以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但是谈不上有什么核心技术,银行的某些选择其实是‘矬子里拔将军’  相似文献   

17.
Our analysis of how banks’ responses to asset price changes can result in procyclical leverage reveals that, for banks with a binding regulatory leverage constraint, absent differences in regulatory risk weights across assets, procyclical leverage does not occur. For banks without a binding constraint, fair value and bank regulation both can contribute to procyclical leverage. Empirical findings based on a large sample of U.S. commercial banks reveal that bank regulation explains procyclical leverage for banks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regulatory leverage constraint and contributes to procyclical leverage for those that are not. We also show that fair value accounting does not contribute to procyclical leverage.  相似文献   

18.
企业金融是个乍暖还寒的课题 ,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必然要遇到的。本文从阐述企业金融含义开始 ,阐明了企业金融的六个作用 ,讨论了企业金融与专业金融机构的比较 ,论述了企业金融业务选择的原则和范畴 ,重点研究了企业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 ,提出了组建以财务公司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方案 ,对解决我国大型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金融业务需求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tests a model of the price dynamics that arise when investors fail to recognize the redundancy of unrealized gains and losses (“UGLs”) that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firm’s past return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our model, our experiment shows that a firm’s prices and earnings become highly volatile when correlated investment is large and correlated UGLs are made salient by comprehensive income reporting.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cluding correlated UGLs in performance numbers could induce violations of weak-form efficiency that exacerbate volatility in share prices and earning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