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分析区际知识溢出不对称对产业区位及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机制。不同区域知识资本存量、吸收能力不同,使区际知识溢出呈现不对称特征,直接影响区域新资本创造成本,引致长期经济增长率出现差异。区域本身知识积累存在溢出效应,而且可以获取区外的知识溢出。空间因素在知识创造与知识溢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溢出效应的强度随距离衰减,对于毗邻区域,越是邻近知识创造中心的区域,获得的知识溢出效应就越强,但同时还受到自身吸收能力的制约。对于知识资本禀赋不具优势的区域来说,增强自身对区际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充分开展与创新中心的合作,将会提高经济增长率,进入循环累积的正反馈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3-2008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及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对外投资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无显著正向影响,对外投资的积极逆向溢出效应还未显现。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对外投资对我国各省区的逆向溢出存在明显差异,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高水平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池巧珍 《北方经贸》2014,(10):20-22
利用2004-2010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研发资本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能否消化吸收OFDI的溢出。实证结果得出,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是吸收OFDI溢出的关键因素,而且东中西部的吸收能力水平存在差异,东部的吸收能力明显的高于中西部。为了利用OFDI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需要政府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来提高区域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在镇(乡、街道)一级的尺度上考察了"邻居"对出口企业生产率贡献的影响,分层线性模型(HLM)估计显示出口企业生产率进步的确存在邻居的知识溢出效应,即"邻居企业"生产率(Ntfp)每提升1%,相应地促进本镇出口企业生产率增长0.24个百分点。更深层次地从"邻居"的行业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和资历异质性三个层面,多维度检验了"邻居"知识溢出效应的价值。从镇级邻居的行业异质性看,同行邻居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相比广义(非同行)邻居的多样性知识更加显著,前者生产率提升更能够促进同镇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发现"新邻居"的新知识溢出对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贡献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吸收利用的角度,结合数量模型对决定技术溢出效果的关键因素做了相关性分析,认为决定技术溢出效果的核心因素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对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主要结论为,我国政府及生物医药企业应抓住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契机,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充分利用好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服务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对2004-2012年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发现服务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且资本、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贡献效应偏低。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通过资本要素再配置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产生显著的正向生产率溢出;而劳动力要素在服务部门间配置的扭曲使得服务业FDI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并不显著。此外,研发创新并没有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人力资本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强化吸收能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澳大利亚生产率委员会所计算的自然人流动壁垒值,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东道国设置自然人流动壁垒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国内居民收入、就业状况以及居民的受教育状况对政府选择自然人流动壁垒有显著影响,而贸易状况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考虑到一国(地区)行为选择的溢出性,文章首次从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的角度考察了一国(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一国(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在基于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的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一国(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的选择会通过文化空间以及制度空间对与其文化和制度相邻的国家(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产生正的溢出。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各国应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而后进行贸易交换 ,这会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进而使得各国的福利水平均得到提高。李嘉图证明 ,在单一要素经济中 ,生产率的差异造成比较优势 ,而比较优势决定了生产模式 ,最终的结果是各国进行专业分工。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证明 ,各国趋向于生产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因为这类产品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而充裕要素所有者将会从中受益。这些理论所涉及的虽然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 ,但其基本原理也可以用来研究我国地区间的分工与发展问题。如果我们按照资本、技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在相邻地区之间存在负向的空间相关性,地区工业发展不仅与本地知识溢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密切相关,而且会受到其相邻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MAR溢出性和Jacobs溢出性对本地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并且产业专业化的促进效应大于产业多样化,在本地工业发展中Porter溢出性并不显著,但相邻地区的产业竞争程度对本地工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孟令岩 《商业研究》2012,(10):58-67
FDI是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体,提升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考察地区差异影响因素,进而发现我国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存在很大的优化利用FDI、提升FDI对我国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作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祥松  彭良燕 《财贸经济》2011,(2):102-109,137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08年间在无环境规制、弱环境规制、中环境规制以及强环境规制四种情形下的环境技术效率以及环境规制成本。其次,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各地区在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最后,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环境规制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考虑环境规制后,全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环境规制是有成本的,而且环境规制政策越严格,成本越高,各地区的环境规制成本也存在较大差异;实施环境规制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深化、工业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力度对我国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知识溢出促进收益递增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经从理论和经验研究转向对知识溢出的地理性关注,这说明知识溢出、创新行为的地理集聚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知识溢出的不同类型、知识溢出的空间维度、知识溢出的地理机制及结构条件等角度,分析知识溢出的局域性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界着力从生产率和增长视角,运用多种方法或者多种理论,比较研究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生产率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溢出效应,其生产率整体趋同和个体差异同时存在,并日益呈现共生、互动、融合的发展趋势。相对而言,国内学者在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方面相对比较保守,大多选用既有方法或者只是在数据、模型方面有所创新,关注的问题也仅限于服务业生产率测算和外溢效应测量,因此需要进一步开拓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4.
知识溢出与中国FDI地区分布的非均衡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现象由来已久。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区域的地理位置、投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在企业学习能力与区域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溢出与FDI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知识溢出的学习能力及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FDI地区分布非均衡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应着力提高自身经济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区域间溢出效应等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遵循李嘉图生产率比较优势思想,将比较优势动因分解为差异化全要素生产率、受要素使用效率作用的有效要素禀赋、经济制度等因素,结合我国2000-2006年19个产业对30个国家贸易流动的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制度、原材料和实物资本的有效要素禀赋以及地理距离作为比较优势动因的经济和统计意义显著.它们可以看作是我国当前比较优势动因多样性的载体.最后据此对我国进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字利用2003-2008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OFDI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OFDI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三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制约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技术扩散视角,在考虑技术进步收敛效应的前提下,文章运用1979-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经验研究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差异.分区域的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的技术溢出和技术收敛“双效应”在我国同时存在;东中部地区已跨越技术吸收能力门槛,而西部地区总体上尚不具备吸收技术外溢的能力;东部地区的贸易开放不再具有增长效应,而中部地区的贸易开放在提升地区经济效率方面仍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因此,文章认为各地区应当依据贸易的效率提升门槛采用有差别的贸易发展战略并根据各自技术吸收能力制定相应的技术进步战略.  相似文献   

18.
张琴 《商业研究》2006,(10):140-142
资源禀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从中部地区9省的资源禀赋情况来看,基于比较优势基础的资源禀赋是靠不住的。在地区经济增长的“钻石模型”中,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基础设施以及市场化、开放度等因素在决定增长战略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郭谦 《中国电子商务》2013,(14):164-164
文章着眼于泉州地区的技术进步研究,从知识溢出的角度,运用回归分析,对泉州地区技术进步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选取了研发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两种国内知识溢出和进口渠道流入的研发资本、FDI渠道流入的研发资本两中国外的知识溢出来进行研究,得出了有启示性的结论。同时,文章所探讨的泉州地区的技术进步在今后几年中亦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泉州的技术进步问题也可以进一步从微观方面进行更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将环境问题置于企业战略层面已得到普遍认同,绿色创新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本文对长三角地区249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前瞻型环境战略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过程与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制定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可以通过积累绿色智力资本和增强吸收能力来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绩效。通过Bootstrap检验发现,绿色智力资本对吸收能力有积极影响,二者在前瞻型环境战略与绿色创新绩效间有链式中介作用,并在对比中发现链式中介效应与单独中介效应具有显著差异。研究为企业制定环境战略和提高绿色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