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长期以来,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是全社会通行的单一的分配制度,但经过30多年的实践后,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以最大限度地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982年,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坚持国家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实践中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会计工作中 ,实践“三个代表”是发展会计事业的需要 ,是使会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需要。为了实践“三个代表” ,使会计更有效地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 ,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1 会计工作必须改革 ,以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当管理不适应社会经济形势时 ,必须要大刀阔斧地加以改革。如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民营企业蓬勃兴起 ,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种新形势下 ,必须改革不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经济。知识经济以知识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它把智力资源占用、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知  相似文献   

4.
<正> 历史唯物主义将人类社会的更替建筑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无疑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归根到底是新制度战胜旧制度的最根本、最主要的东西。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完全证明了上述真理。但是,真正推动人类两个文明不断进步的并非社会生产力的全部,起决定性作用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分析我国发展得出的科学结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和伦理原则。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本质上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不仅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要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也是指导今后各项工作的行动方针。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科技转化的生产力提供了现实的客观机制,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又进一步加速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一、科学技术只有通过转化才成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众所周知,科学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伟大纲领,也是推进新世纪工会工作的指南。作为企业工会,能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先进文化的进程,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讲,必须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造就一支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先进文化、全力维护权益、保持大局稳定的工会干部队伍。 一、充分发挥“建设职能”,促进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工会干部增强现代经营能力和技术创新素质 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一切科学发明创造,都要通过企业转化为现…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理,也是越来越被实践所验证,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的一个真理.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促使我们去思考许多新问题.一、关于科技与劳动力关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则表示科学技术被人们创  相似文献   

9.
对企业家职业化的浅见梁星海企业是经济建设的支柱,是社会财富创造的载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说就是“人才经济”,“能人经济”,所以说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事实证明企业家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生产力,并承担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是由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解决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再生产,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实现。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和  相似文献   

11.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认识张信传1992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巡重要谈话。10月份,党的十四大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把我国社会主义的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强调:"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分配关系不过是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一个社会采取何种分配形式,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按劳分配是指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领取等量产品原则分配个人收入。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和条件;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物资资料生产外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允许和鼓励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  相似文献   

14.
对改变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分配办法的探讨淮北矿务局工程处王继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于进一步完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完成“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生产力角度讲,企业既是国民经济支柱,又是社...  相似文献   

15.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重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同时,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在分配理论上是个新的重大突破。这一新突破,为我们当前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指明了方向,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分配制度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巡重要谈话。10月份,党的十四大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把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过去对按劳分配只理解一些皮毛,只知道一点不同量的劳动如何按劳分配,但对不同质的劳动和不同物质生产条件的劳动如何按劳计酬,几乎没有人门。其实,在社会主义的不同历史阶段,分配上可能会出现“贫贫差别、贫富差别、富富差别、共同富裕”四种形态,即先通过漫长的前“三步曲”,最后走向第四步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想模式。以消灭贫困为目标的革命所解放的生产力,只能维持在比过去提高了档次的贫困中和剥夺了剥削阶级后的大家都贫困的环境中。人们在满足于这种生产提高的基础上,又惊奇地发现,并没有尝到共同富裕的甜头,…  相似文献   

18.
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企业三大主体之一,是工业经济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形式。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资金自筹,原料自找,产品自销,盈亏自负。所以搞好集体企业的内部分配,对发展和巩固集体经济,调动职工积极性都将起着重大作用。除本分成是一种新的分配形式,它完全不同于现行的工资制,它的分配原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创利多少而决定。因此,除本分成是集体企业内部分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最后一个年代提出来的"知识经济"概念,已获得世人共识。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显然它与以往的工农业为主的经济有着不同特点。它体现在对知识与信息的依赖上;对计算机网络的联系上;以及对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上。我国目前对知识经济理解上并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国情所致。我们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脱胎于原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背负沉重的人口压力。在知识经济即…  相似文献   

20.
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没有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脱离生产力水平而取消商品经济,必然导致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进入欲速则不达的误区。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列宁认为,没有资本主义的物资、技术基础,是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也就是说当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之后,才能产生社会主义经济以及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才有可能实现有计划按比例的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