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显著扩大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同时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政策实施通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人力资本供给作用于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要素密集度、出口行为、所有制性质、产业技术特征和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都将带来差异化影响;数字贸易进一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研究结论从数字贸易视角丰富了对劳动者收益变动的思考,为以稳就业夯实民生工程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台湾制造由代工而品牌、由制造而设计的转型道路一波三折,足令大陆后起的中国制造借鉴从代工转向品牌,是台湾制造业近年来全力求解的一个命题。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总结的"微笑曲线",指明了代工制造业向研发和品牌两端转型升级的方向。方向虽明,但实现起来并非坦途,动辄生死,几乎成为制造业的一道魔咒。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作为制造业产业工人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亟待提高。本文针对制造业农民工的教育投资、技能培训、医疗保健三个维度的投资状况及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进农民工人力资本更好地适应产业升级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劳动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和质量水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决定产业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和升级。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总体来看,全省的劳动力还存在受教育程度低、从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劳动力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劳动力产业转移,优化劳动力从业结构,是促进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积累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显得尤为迫切.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并梳理了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分析人力资本积累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制造业人力资本总量和结构方面构建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新路径,以期制造业实现更好发展,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要想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通过产业融合能够实现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借鉴美国产业融合的经验对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链体系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归纳全球价值链体系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和规律。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通过多元面板回归分析寻找GVCs嵌入位置与分工地位之间的关系,将14个制造业产业按GVCs主导环节归类。以40个经济体嵌入位置的时序变化,讨论升级方向对各国产业升级幅度的影响,分析有利于制造业升级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14个制造业产业可以分为上游环节主导、下游环节主导和混合主导三类;以三类产业的主导环节作为产业升级方向能够提升产业升级幅度;高级生产要素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传统生产要素。研究创新:根据14个产业的主导环节,提出了不同于“二元驱动”的GVCs混合主导型产业。研究价值:明确了三类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信息服务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最具活力和带动效应的领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石家庄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跨越赶超、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发展信息服务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石家庄的省会首位度,实现跨越赶超的历史任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26):191-193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战略升级成为必然趋势,而自动化装备在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必然会作为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载体,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先行投资对象。以制造业为例,其生产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其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升级,都有赖于总装自动化生产线、焊装自动化生产线、涂装自动化生产线等自动化装备系统的巨大投资与广泛应用。如何利用价值工程理论使我国传统粗放型生产模式向集约型生产模式转变,使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智能自动化装备向规模化、大型化、高效率、高精度方向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智能手机设计制造中应用价值工程方法为例,分析如何提升设计功能降低制造成本,以此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0.
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与劳动力就业是否相匹配,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就业增加的关键.通过理论构建与经验分析,发现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就业匹配是由宏微观因素共同塑造的.区域资源禀赋程度以及与发达地区的空间距离从宏观上塑造了劳动力的流动,而代际的流动差异和回流的家庭动因则从微观主体上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中西部具备产业转移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2013中国产业升级研究》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上发布。报告指出,产业结构升级不可避免将造成就业机会减少,中国必须直面协调产业升级与就业保障的难题。报告称,解决就业问题将长期困扰中国。目前中国尚有2亿余农村剩余劳动力,而随城镇化推进,预计未来20年将有逾3亿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就业需求持续增加。但同时,产业升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又必然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报告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代工转向品牌,是台湾制造业近年来全力求解的一个命题.宏基创始人施振荣总结的"微笑曲线",指明了代工制造业向研发和品牌两端转型升级的方向.方向虽明,但实现起来并非坦途,动辄生死,几乎成为制造业的一道魔咒.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主要考察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结构的长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创意产业与地区经济结构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创意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呈倒U型关系,与第二产业占比呈U型关系,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在短期,创意产业主要通过需求方面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更能提升第三产业产值,加快经济结构升级;在长期,更体现在通过产业融合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改善当前中国低端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趋势最弱的特征。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前者结果表明内涵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后者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省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以支持和引导,以推动中国制造业一体化联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处在"微笑曲线"价值链的中低端。要科学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打破我国制造业价值链低端的路径依赖,实现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移动,必须从制造业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角度把握战略与政策导向,科学地处理好跨产业价值链的联动升级关系。从组织、创新、模式三个维度分析,我国制造业要通过产业组织范式演进、技术创新范式变迁、加速先进制造模式应用等三个大的方面加速从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双转移”趋势与城镇化模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浩  郭力 《城市问题》2012,(2):71-75
基于近年来产业梯度转移加速及劳动力回流中西部就近务工的趋势,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应当重视发挥劳动力的驱动作用,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推动力度及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中西部要立足于延续和扩大劳动力比较优势,以承接、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传统服务业来加快城镇化;东部应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附加值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镇化质量,最终形成我国"雁阵模式"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格局。当前重点是将中西部中小城市快速扩张为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发挥其在分散型城市群战略中承上启下的集聚效应与辐射作用。同时指出应积极探索户籍、社保、住房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及人口实质性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石森昌 《经济界》2014,(1):60-63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将促进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再工业化"使得天津的优势产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外向型经济面临严峻考验;同时也是天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提升天津制造业未来竞争力,需要着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体系、以模式创新提高城市整体创新能力、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以及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区间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存在实现国内版"雁阵模型"的条件和机遇。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并不明显。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提出,将从四个方面加快国内雁阵式产业升级:从整体上优化国内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展对外经贸合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不断完善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国产业良性转型升级,以及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根本上还是需要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真正激发出国内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并应重视伴随产业升级对劳动力人力资本需求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外需下降、资金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本土代工企业已经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其一直实施的通过物美价廉为主的产品竞争战略也逐渐弱化,转型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本土代工企业应通过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职能管理、运营与任务管理三大方面提升其营销能力,以获取其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字技术对劳动力结构的冲击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微观企业主体视角,采用2011-2020年中国沪深上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结构变动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从劳动力学历结构来看,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减少低学历劳动者的需求,同时增加高学历劳动者的需求,并优化企业的学历结构;从劳动力岗位结构来看,数字化转型对生产型员工产生替代作用,对销售型和技术型员工产生互补作用,有助于推动劳动力岗位结构调整,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对内增强专业化分工优势,对外提升供应链效率,以优化产业链,从而增加企业对高技能员工的需求,促进劳动力结构升级;同时劳动保护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雇佣高技能劳动力,挤压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中小型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力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