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亚林 《企业导报》2012,(18):153-155
针对目前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现状,文章选择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作为研究视角,并重点分析了区域品牌对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品牌对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产生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升级。该研究结论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制定产业集群升级政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国内价值链处于重新构建阶段,近期珠三角地区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在国内价值链重构中的位置,对河南这样的内陆省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借鉴意义,在新形势下河南需要选择适合省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模式,由产业间升级模式向产业内升级模式转变,由"俘获式"向"自主式"产业升级模式转变,在未来的区域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产业间的关联性及合作机制。以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关联性,一般呈现产业内部行业之间、高端产业之间、高端工业与服务业之间关联性较强的特征,与长三角相比较,京津冀两市一省的断崖式的产业层次布局是阻碍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原因:基础工业和服务业畸轻畸重,高端产业发展不均衡,基础产业和高端产业间合作机制不完善,以及行政等级制度、行政性分割都是主要障碍。对策是以产业升级为动力,推进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的关联性和合作,形成高端拉动和一体化的互动共进机制,加强京津冀的市场化建设和产权多元化发展,增强北京等核心区域的扩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分权体制改革后,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地方政府间竞争日益激烈。地方政府的竞争活力促进区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升级不断优化。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竞争过度或不良竞争也导致了产业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资源浪费等不良效应。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治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李娅 《经济界》2010,(4):74-77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地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集聚在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双向需求”,一方面通过向西部转移产业,东部地区可以不断向国际分工体系高端环节攀升,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可以将国际产业链转移模式运用到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战略中,延伸在国内的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在区域间的传递和转移,拉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以产业转移来协调产业升级、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状,指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制定恰当的公共政策,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方面,深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产业创新和升级能力;另一方面,抓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衔接,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无缝对接。从处理好人口、经济和生态关系的角度,提出要改变人口向首都过度聚集现象,就必须完善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最后,围绕提升区域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促进人口迁移与区域协同发展、有效疏导首都人口压力等问题讨论了相应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带动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创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和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出发点。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路径为:一是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传统产业渗透、改造。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3,(24):121-122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运行对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要求,阐述了区域经济中的产业转移和升级,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9.
广东"双转移"是生产要素长期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要素由集中集聚走向分散集聚的过程。广东"双转移"通过一定的产业空间组织,促进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交织发展,产生产业升级效应、区域城市化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效应,促进资源空间再配置和产业空间重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文化科技融合及产业要素区际流动对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文化科技融合显著促进了本地区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且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空间交互作用显著;产业要素的区际流动亦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增强了文化科技融合对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及科技创新要素的区域配置、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9,(2):140-147
产业升级的内涵和类型与国际分工的演进过程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将国际分工的演进分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产业升级的内涵。其次,依据国际分工演进三阶段将产业升级分为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竞争力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三种类型,分别从产量成本比、产值成本比和价值增值三方面分析了三种产业升级的动力。再次,从升级动力和升级范围两个维度分析了三种产业升级形式的特点,并阐述了三种产业升级在时间上递进和空间上并存的内在关联。最后,从深入推进工业化、生产流程再造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产业升级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直接投资的大量引进,通过资本缺口弥补效应、产业环境优化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市场示范效应、技术外溢效应等作用机制,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深刻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明显推进了东部地区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但对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效果有限。为进一步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在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继续下大力气引进国际直接投资,注重质、量兼顾,并注重加强对外资分布的区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3.
实现物流产业升级是物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研究内容的创新性角度对《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应用研究——以河北省为例》一书进行了评价,认为该书运用管理学、模糊数学、决策科学等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升级能力评价与升级路径等问题,研究方法创新性强,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素质就是指区域产业系统的性质或质量,它是区域产业结构的本质。[1]根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的区域产业素质水平进行了因子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就河南省的区域产业素质升级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的关键。而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物流业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物流服务能力与物流效率,相应的对现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和物流从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人才,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必然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升级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沈阳经济区申请国家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功,将充分发挥集聚效应,迫使各产业进行升级.文章以沈阳经济区为基础,分析其对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并阐明物流产业集群提升条件,从价值链角度提出了三种可选择的升级模式,分别为本地升级模式、区域升级模式与全球升级模式;针对沈阳经济区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升级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区域经济研究的新导向、区域创新驱动机制与政策、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与开放战略、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模式、区域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反映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经济新常态时期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提供强大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发展层次的高级化能加速经济发展的速度,文章在借鉴国外区域产业升级财政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的启示,对我国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制定财政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发展层次的高级化能加速经济发展的速度,文章在借鉴国外区域产业升级财政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的启示,对我国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制定财政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托于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和增长极的大城市,而大城市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区域乃至一国的产业结构布局。本文通过列举不同国家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后危机时代我国大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加快大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