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矿产资源法关于矿业权方面规定存在一定缺陷。我国企业有偿获得的矿业权只是矿产资源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导致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中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把企业有偿获得的矿业权由使用权转变为所有权,能够极大调动企业保护矿产资源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国家利益,有利于杜绝政府官员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2.
实行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使用,同时也对矿业权收益的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矿业权市场的发展,如何正确核算矿业权收益,如何制定统一完善的  相似文献   

3.
国有地勘单位矿业权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相关法规的健全和矿业权市场的逐步完善,矿业权的经营、转让日渐频繁。国有地勘单位因占有国家投资形成的丰富的地质资料和成果,拥有大量的矿业权资产而成为矿业权市场主体。笔者拟结合工作实际,对地勘单位矿业权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作一粗浅的探讨。一、矿业权的资产属性矿业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利。具有矿产资源勘查的权利为探矿权,具有矿产资源开采的权利为采矿权。矿业权是从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矿业权市场的完善,对矿产资源的有偿开发已经法制化。矿业权价值已成为矿山企业重要的资源资产,并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矿业权价值的会计归属以及矿业权价值对矿山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矿业权价值的计量基础、日常核算和报告披露等方面全面设计了矿业权价值的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矿业权制度从无偿到有偿的发展过程 在计划经济时代,矿山企业无偿占有地勘成果、无偿开采矿产资源,国家仅靠行政手段管理矿产资源,对矿山企业实施的是矿业权无偿取得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对矿产资源保护的日益重视,在1994年,国务院决定对采矿权人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我国无偿开采矿产资源的历史.我国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主要是补偿地质勘探费,正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因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偿开采.  相似文献   

6.
企业负债经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企业负债经营特征的介绍,剖析负债经营的利弊,提出负债经营的控制策略. 一、负债经营的特征 1.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两权分离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前提,一般的债权债务不一定形成负债经营,只有债权人以取得收益为条件,让渡资金使用权,企业有偿获得使用债权人的资金,并用于发展生产经营,才成为负债经营.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对上市煤炭和有色金属采掘企业矿产资源资产会计计量与披露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非油气矿产资源采掘企业矿业权核算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但存在矿业权初始计量方法和摊销方法披露简单、披露储量信息的企业少、矿业权的摊销核算混乱、与非油气矿产资源有关的科目使用与列报混乱等问题。建议制定满足非油气采掘行业特殊要求的补充规定,或尽快制定采掘行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澳大利亚西澳州矿业权管理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如梦  杨建宇 《价值工程》2013,(12):274-276
矿业权问题涉及国家资源利益的实现,是各国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焦点。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而西澳州的矿权设置最为明确,相关的矿业制度制定的也比较完善。本文在分析矿业权发展,矿业权设立、管理、流转等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矿业权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功能交换市场——虚拟企业新商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企业是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本质特征是:企业仅保留经营运作过程中需要的所有功能中自己最擅长、最具竞争力的一小部分核心功能(指拥有功能所有权和使用权),而将其它所需功能虚置,并通过与其它企业合作的方式,有偿使用其它企业相应功能的使用权。同时虚拟企业自身核心功能的使用权也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被其它企业有偿使用。这样虚拟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与其它企业进行功能交换,才能正常运作,这是虚拟企业与实体企业(拥有所有所需功能的企业)的重要区别。 一、虚拟企业功能交换市场的含义 虚拟企业只…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经济》2008,(5):27-30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但是,国家对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费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予以减缴、免缴。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相似文献   

11.
非油气采掘企业矿业权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将对非油气矿产资源采掘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对目前非油气矿产资源采掘企业矿业权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市场必须在矿产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矿产资源领域,尚没有建立起成熟和完善的矿业权市场。因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加强我国矿业权市场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以期为推动我国矿业权市场建设的进程提供参考。一、引言矿产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  相似文献   

13.
<正> 土地是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法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属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目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确保土地保值增值,无偿变有偿的使用,加强对企业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就显得更加必要。"土地使用权"是无形资产的一种,它是指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根据政策规定给予土地使用单位按照规定用途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其基本特征有三:第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二,使用权有者在法定范围内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理的权利。第三,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物权,在发生被侵害时有请求保护的权利。土地使用权的获得有两种途径:(1)国有企业原  相似文献   

14.
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制,只要土地所有不出卖土地所有权,即可无限期使用土地并取得收益,或出租土地以取得地租收入。而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具体又分为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但国家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际上保有最终所有权。我国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后。逐渐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土地制度,在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规定,  相似文献   

15.
樊玲  张清华 《企业导报》2011,(3):159-160
针对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现状,介绍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历史,云南省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方面所做的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和现行的不同模式,重点介绍了云南省现行的矿产资源税费征收现状。  相似文献   

16.
所谓住宅有偿续期,也称房屋产权有偿续约,是指住宅在法定70年使用权到期以后,采用有偿续约的方式进行续期。2009年3月,《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推出以后,其中一条,住宅70年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的提法,曾引起广泛的猜测和讨论。住宅是否有偿续期、如何续期,实际上是一个和土地所有权有关的话题。本文将尝...  相似文献   

17.
《国土经济》2011,(11):11-12
贵州省矿业权市场建立于2006年,虽不是最早的,但市场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较早地确立矿业权转让必须进场交易的原则,在全国率先破解了矿业权转让市场监管难这一困扰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多年的难题。 建有形市场转让须进场 贵州,我国西部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矿产资源大省,已探明储量的76个矿种中,40个矿种的探明储量保有量居全国前列。然而,由于矿业权市场体系不完备、市场发育不成熟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税费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矿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因此,我国需要加快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步伐。一、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1.矿产资源税费制度设计目标错位。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主旨是调节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我国在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及其宣传中,往往将矿产资源税费的征收与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相联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和矿业权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我国矿产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多种经济活动的高附加值综合产业,它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房屋的建设与维修管理、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划拨、转让,房屋所有权的买卖、租赁、房地产抵押贷款以及由此形成的房地产市场。现在我国有关房地产投资决策研究多是偏重于投资决策技术分析,如张信东、刘维奇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变土地无偿、无期限使用为有偿、有期限使用。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上海土地使用制度不断完善。从1988年上海成功批租第一块土地,到1995年内资企业六类经营性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出让范围,再到2001年内外销商品房土地使用权出让并轨,上海土地供应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全市的土地资源基本上实现了由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