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而立之年。值此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邀请国内经济史研究重镇的代表和知名学者莅临厦门大学,于12月13日召开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暨中国经济史研究再出发"学术讨论会。老中青三代学者共聚一堂,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自己成长的经历,倾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暨中国经济史研究再出发"学术讨论会在厦门举行。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40余位学界同仁共聚一堂,畅所欲言,结合自己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下文简称"本刊")的学术情缘,回顾了本刊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的  相似文献   

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开始复苏,经过数年的发展,社会经济史研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多出成果,早出人才,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和繁荣,适应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需要,创办一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专门性刊物势在必行,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颇具特色和优势的厦门大学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本刊创始人傅衣凌教授诞辰 90周年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国明史学会联合举办“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 ,以纪念这位为明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前辈学人。本刊自今年第 4期开始 ,将陆续刊登在这次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我们愿以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献祭给傅衣凌教授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的专门史(中国经济史)和中国古代史是全国第一批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两个专业点。长期以来,这两个专业相互渗透、结合,形成以社会史和经济史相结合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史学特色和教学科研联合实体。粉碎“四人帮”以后,作为厦门大学传统学科的历史学也重新唤发了青春。1978年,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历史研究所;1980年,以台湾史研究室为主骨,建立了台湾研究所。1984年,建立人类学系和人类学研究所。1985年,又和中国海关学会联合,建立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在事业发展、单位细分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和发展社会经济史学的传统和学术优势,更好地培养人才,为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他们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开通、健全和发展专门史(中国经济史)和中国古代史联合实体的网络,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自己的特色。这里,仅就这一联合实体的近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12月13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暨中国经济史研究再出发"学术讨论会在厦门大学历史学系隆重召开,我校副校长詹心丽、人文学院院长周宁教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主编杨国桢教授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7.
地区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领域中一块有待进一步开垦的重要园地。由于它所具有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实服务的社会功能颇为明显,因此,近年来倍受富有“经世致用”意识的史家瞩目,是理所当然的。它的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趋于深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史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如何以科学的严谨态度寻求“古为今用”的真谛,也成了令人萦怀,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厦门大学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由郑学檬教授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  相似文献   

8.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代开始的一次革命,在改革开放的这次新革命中,《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杂志于1982诞生。这份杂志,是在经济史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傅衣凌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在厦门大学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诞生的。这份杂志的诞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传统中,厦门大学是极具特色的一方重镇,与中山大学的社会经济史传统并称双姝,但又各有特点,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共识。厦大的这个传统是傅衣凌先生开启的,而杨国桢先生则是其身后重要的承上启下者。关于东南数省的地理特征,民间有个说法,浙江和广东是"七山二水一分田",而福建更甚,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因此,研究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史,离不开对山区、沿海,甚至海洋的重视。傅衣凌先生特别重视山区的研究,他曾认为中国农业中  相似文献   

10.
本刊创办人、名誉主编傅衣凌教授,在与病魔搏斗了四年之后,于1988年5月14日18时15分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傅衣凌教授,原名家麟,1911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小康之家。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35年东渡日本,进法政大学研究院攻读社会学。1937年回国后,从事农村经济史的研究。1941年起,历任协和大学、福建学院、省立师专等校副教授、教授,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文史组组长,在各高等院校讲授中国经济史、中国政治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近代史、日本史。五十年代后,回母校厦门大学任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他还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  相似文献   

11.
在厦门大学领导和中外中国社会经济史学者的关怀和扶持下,本刊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创刊伊始,我们便确立了“立足本校,面向全国,面对世界”的宗旨。即:作为一个大学的出版物,必须为发扬本校的学术优势,培养人材,建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心的目标服务;作为全国性的专业杂志,又必须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为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在已经出版的20期中,我们坚持实行了这一宗旨,体现了自己的特色,积累了办刊的经验,逐渐成长起来了。在创刊五周年之际,我们邀请部分中外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家撰写了一组笔谈,以资纪念。我们衷心感谢他们的厚爱和鼓励,决心进一步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把本刊办得更出色些。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史学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开题研讨会于2016年3月27日在京召开。会议由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叶坦研究员召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以及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等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日本富山大学人文学部付教授访问了厦门大学,和历史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有关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就明清社会经济史感兴趣的问题举行了座谈。一九八四年二月十四日至十九日,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会在泉州召开。会议就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对中外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海港的兴衰变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是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和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  相似文献   

14.
《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补编》于一九八四年七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梁方仲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社会经济史专家。从三十年代起,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领域辛勒耕耘,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留下了约二百万言的经济史著述。这些著述以资料翔实,论证严谨,论断中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推崇,直到今天仍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出于梁方仲教授的著述大多散见于较早期的报章杂志,查找参改,常感不便。将这些著述搜集起来结集出版,是许多学者盼望已久之事。为方便读者查阅梁方仲教授留下的珍贵著述,以促进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并作为对梁方仲教授学术业绩的纪念,中华书局已决定将梁方仲教授的主要论著编为《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分上、下册出版。现在我们看到的由中州古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史,是中外经济学界、历史学界共同瞩目的一门学科,在一批老专家的辛勤耕耘与扶植之下,近年来我国的这片学术园地已呈初步繁荣的景象.最近,厦门大学历史系郑学檬、张文绮、杭州大学历史系蒋兆成等三位中年学者合力撰著的《简明中国经济通史》一书,经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刊印行世,填补了迄今尚缺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经济通史的空白.该书41万余字,由前言,八个篇章及附论构成,概述了自原始社会以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经济发展轮廓.作者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向读者提供关于中国经济史的基本而又比较系统的知识,因而在选材与论述二个方面均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工作者和全世界无产阶级、一切进步力量一起,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来纪念这位历史的伟人。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三年,即一八八五年,恩格斯在致维·伊·查苏利奇的信中说:“首先,我再对您说一遍,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俄国青年中有一派真诚地、无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的伟大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并坚决地同他们前辈的一切无政府主义的带有一点泛斯拉夫主义的传统决裂。如果马克思能够多活几年,那他本人也同样会以此自豪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450页)在马克思逝世后一百年的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老一辈学者,经历了坎坷道路,找到马克思主义,真诚地接受马克思伟大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而且中青年学者,经过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考验,摒弃无政府主义、教条主义等等错误理论影响,也真诚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伟大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如果马克思能活到今天,也将感到自豪。 我们纪念马克思,首先感谢他指明了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向。社会经济史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和经济科学有密切关系。社会经济史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是从马克思创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顾纪瑞先生的《大生纺织企业集团档案经济分析(1899—1947)》(下称顾著),列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支平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经济史丛书》,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笔者深感这是一部近代民族企业史研究力著,其特点如下:1.系统而专业的量化分析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史时,非常需要通过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切实弄清楚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完整的企业财务数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1996年启动《海洋与中国丛书》编撰计划,到2016年《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10卷)出版,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和他的海洋史研究团队开展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和海洋文明专题研究,整整经历了二十年,共出版了三十本书。"展开海洋视野,敞舒海洋胸怀,挖掘海洋信息,探讨海洋成败,复忆海洋过去,关注海洋未来,重塑中国海洋文明,迎接全球海洋时代!"这是《海洋与中国丛书》封底打出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1月9—10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厦门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融合与创新:新中国史学研究七十年"为主题,回顾和总结新中国史学七十年发展历程,提倡跨学科研究与学术创新。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总结新中国史学七十年发展成就论坛中多篇文章回顾新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涉及近代史、经济史、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主办,1950年6月5日至1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与会者50余人,来自十三个省、市二十三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所,提交论文共31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黄宗智付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不能发展的原因》的学术报告.会议集中就明清社会经济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诸如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历史特点、农业资本主义萌芽、明代流民运动的性质、明代海上贸易的性质、徽商的商业资本与佃仆制等,进行了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会议的部分论文汇集入《中国古代史论丛》第二辑,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